第32章:工业区完工!朱棣与汤和来学习了?
在思索片刻后。
朱元璋想出解决方案。
也就是什么也不做!
“小十三既然决意迈这个步子,那咱也不能去扯他的后腿!”
“这个产业链他要是做成了,那就是他的功劳!做不成交不上夏收。”
“那他也得为自己的判断负责!”
朱元璋义正言辞的说道。
朱标闻言,眼神中闪过一丝不忍。
“父皇,还请三思!帮帮十三弟吧!”
作为长兄的朱标,再度为弟弟站出来。
然而这次面对的是朱元璋没好气的骂声:
“藩国是藩王自己治理的!”
“要是咱乱插手帮小十三的话,那会引起其他藩王的不满,对国家大局不利!”
“就算要帮,那也只能等大同府财政真正崩塌后,才能出手去帮!”
听到朱元璋愿意兜底,朱标这才松了一口气。
这样处理的话,倒也不错。
只是这次税收考察,那朱桂就没有赢的机会了。
不过朱标想想,现在朱桂也不差这一项荣誉,也就不在意了。
两人谈到这里。
朱元璋想起什么,含笑看着朱标问道:
“对了,标儿你来这干嘛?”
一般情况下,朱标不会没事来找朱元璋的,每次来的时候都会带着事情。
“儿臣这边收到四弟他们的请示。”
“四弟他们说在夏收之前,就前往十三弟藩国大同府学习造火车。”
朱标闻言,也就拱手说着自己前来目的。
这个四弟,也就是燕王朱棣。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
而这次藩王赴大同府学习造火城的人数共有四人。
分别是燕王朱棣、晋王朱棡、齐王朱榑和秦王朱樉,属于是老四样了。
“好,那就让他们夏收前过去。”
朱元璋听着微微点头。
但他眉宇间不经意间皱了一下。
虽然朱元璋对任何一个藩王,说处罚就处罚,之前说骂就拉过来帝都打。
其中秦王朱樉和晋王朱棡被打的时候,叫的可惨了!
但如今五位藩王汇聚在大同府!
而且自己又不可能亲自过来。
朱元璋觉得为了避免不受控制的事情发生,应该要派一位镇得住场子的人前去。
而这样的人,面前就有一位。
“标儿,他们几个兄弟既然聚在一起了,那到时候你也过去吧。”
朱元璋笑眯眯的说道。
朱标闻言苦笑。
他大概猜到朱元璋为何要自己过去。
这是担心几个藩王聚在一起不干好事!
可若是自己过去的话,那几个兄弟恐怕就得拘谨起来了,双方都会不自在。
况且朱标也相信这几个兄弟不会闹事。
于是朱标推辞道:
“父皇,儿臣政务繁忙,恐怕是去不了大同府了。”
朱元璋皱了皱眉。
这朱标翅膀硬了啊,居然敢推辞了。
但朱元璋仔细想想。
发现区区推辞不算什么。
毕竟朱标时常还会顶撞自己。
好吧,那没事了。
“父皇若想有个人看住四弟他们几个的话,儿臣推举汤和老将军去。”
“现在汤和老将军正好赋闲在家,而且听说还对十三弟很感兴趣,相信他一定不会拒绝。”
朱标在拒绝过后,又推荐出一个人选。
“汤和?”
朱元璋想起这位已经辞官,并且还多次请求告老还乡的身影,眉头皱的更深了。
但朱元璋在思考过后。
觉得若派汤和去,肯定是能镇住场子的,那几个藩王恐怕也不敢闹事。
于是也就同意了。
“好吧,那就派汤和过去。”
朱元璋点点头,敲定了这件事。
接着朱元璋就开始期待着朱棣等人去大同府学习后的结果了。
毕竟朱元璋刚刚从朱标口中得知。
现在的朱桂就是在故意卷其他藩王。
若是朱棣那几个藩王能在朱桂带动下,也卷起来,互相攀比着谁能把藩国治理的更好!
这简直是朱元璋梦想中的画面!
两人又谈论了会朱桂,再谈了点政事后,朱标就告辞离去了。
而朱元璋则是继续开始处理政事!
毕竟朱桂都开始卷藩王了。
自己可不能懈怠了。
否则朱桂一时想不开,想卷皇帝了,结果自己卷不过那就尴尬了。
……
时间飞逝。
转眼之间。
庄稼着茁壮成长,小麦已经抽穗。
如今,入夏了!
在这段时间内,工业区正式建造完成。
工业区落成剪彩的那天。
朱桂邀请了王承爵来剪彩。
作为大同府知县的王承爵在来了后。
看着工业区内高耸入云的钢铁烟囱!极富有层次感的管道!以及棱角分明的崭新厂房!
他当场就震惊的跪下了!
然后王承爵不知是因为震撼,还是因为激动,全程颤抖着完成了剪彩。
虽然看王承爵的乐子很有意思。
可在乐过之后,朱桂也面临着自己的问题。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他没钱了!
现在的朱桂一穷二白!
工业区的建造花费了朱桂全部积蓄,日常维护和运转也还要大量金钱!
再加上卫队、铁路等等,都在花钱。
如今冬天又过了。
民间对暖气和煤炭的需求也相对减少。
同时其他土地也可以开始种菜了,农业大棚的优势也减少了。
现在朱桂的财政已经出现赤字。
最危险的时候是工业区快完成时,那会朱桂手上拿不出一两银子。
好在朱桂让人拿着现代工艺的残次品,也就是琉璃去帝都售卖,这才解了燃眉之急。
然后才堪堪把工业区的工程建造完成。
不过好在这一切都过去了!
工业区圆满建成!
这天。
朱桂正在指挥着上百名工人,把之前小工厂的机器抬到新的厂房中。
他想要工业区尽快全面开工!
只要开工就能回血了!
时间到了晚上,工业区里一切都布置好了后,朱桂长舒一口气。
“总算是搞完了!”
朱桂浑身紧绷的弦,也开始稍稍放松。
接着朱桂一算时间,脸上出现玩味的笑容。
“算算时间,汤和、朱棣他们应该快到大同府了。”
藩王们前来考察的时间点,朱标也是告知过朱桂的,因此朱桂也都准备好了。
不过对于考察队伍中多了一个老将军汤和。
还是让朱桂颇为意外。
要知道汤和是朱元璋发小,军功卓越!
而不同于李善长等人。
汤和是明初为数不多能寿终正寝的功臣。
朱桂还是颇为敬重他的。
这样想着,朱桂也开始期待几人的到来。
只是想一想,朱桂就觉得到时候乐子一定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