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误入桃花源,从此觅长生 > 第39章 庆阳水府,高朋满座话诗词(三)

第39章 庆阳水府,高朋满座话诗词(三)

    自昨日白鹭楼上,亲眼目睹庄愚那两句诗挫败了一众儒生,李老爷对他这位属下在诗歌上的造诣已是折服,对他所写诗更是信心满满。而且,刚刚他在心中默读,只感觉到一阵豪纵激荡,恨不得当场读起来。

    李老爷拿起案上一杯酒,满饮一杯,道:“诗名曰《将进酒》,为诸君助兴,不负今日沅水真君大人之佳宴。”

    对面一众儒门子弟付之一笑,显然并未太当回事。但愿莫要闹了什么笑话,今日乃是沅水真君设宴,若是他们的这些部下尽是出丑,难免让他面子上挂不住。宴会,当还是宾主尽欢为好。

    他们本没抱什么期待,可是伴随着李老爷第一句吟诵而出,对面诸生,脸上顿时露出惊诧之色。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短短一句,却恰似那天风海雨,扑面而来。这起笔虽看似简单,但却有着超脱人世的想象力,以及波澜壮阔的气势。

    座中诸客竖起耳朵,不再有轻慢之心。当听到第二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后,更是忍不住拍案叫绝。

    上一句气势滔涛,目光仿佛跟随着大江大河,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可这下一句,却忽然一收,落于细微处,写明镜前的自己,韶华已逝,感叹人生之苦短,岁月之匆匆。

    天地、光阴仿佛皆在此两句之中,当可谓是大开大阖,气象惊人。

    李老爷看着他们脸上的神情,腰板又直了几分,声音也更为洪亮了一些,只听其继续吟诵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江陵书院山长周青听到前两句的时候,眉头微皱,似乎觉得颇为消极。人生当践行更高远的目标,怎么能够“得意须尽欢”呢。可听到下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时”,眉头又舒展了开来。

    每个人听后的感受都不一样,就拿那一众年轻的儒生来说,只感觉到此句当中透露出的“洒脱、放荡不羁”令他们颇为羡慕。

    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大丈夫当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标,立三不朽,上报国家,下安黎民,哪里敢今朝有酒今朝醉,哪里敢人生得意须尽欢。当珍惜光阴,刻苦用功,以待来日有用之时。

    正因如此,他们才会流露出这般情绪,不过这种情绪也只是徘徊于几人之间。诸如那苏鸿、王明仁之辈,自是道心坚定,这种情绪转瞬即逝。相比于前一句,后一句当令他们更浮人生一大白。

    人生天地间,自当要有这样的信念,天生我材必有用!

    相较于这些儒门子弟,一众河君以及沅水真君的感受则和他们截然相反。前一句无疑更得他们的心。

    江湖风雨多,当及时行乐也。人生得意当纵酒,哪管明日愁来多。

    他们是妖,自出生于这片天地。日日过得是朝不保夕的生活。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他们能够走到今天,哪一个不是踩踏着其他妖物的尸体走上来的。妖族的世界,是残酷的。

    李老爷紧接着吟诵道:“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归云君,刘阳君,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听。”

    坐在第四张席位的刘阳河君,以及李老爷右手边的归云河君,听到他念自己的名字,先是微微一愣,不过转而大笑。拿起酒便痛饮起来。

    刘阳河君向来豪爽,嫌那酒杯太小,直接提起一坛酒,仰头猛灌。

    座中不少爱喝酒的河君也是有样学样,先前顾忌着场面,担心自己有辱斯文,为自家真君大人丢脸。所以细喝慢喝,好不自在。现在有他起这个头,便也就放开起来。

    沅水真君看着他的一众部下,爽朗一笑。吩咐外面的侍从上酒!

    人有人道,妖有妖道。他们这些做妖的,自然就得有妖的样子,扭扭捏捏成何体统。

    一时间,宴会上的气氛也是变得欢快不拘起来,交杯换盏,觥筹交错。

    一曲《将进酒》也是吟诵到了尾声:“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霍光远连道三声“好”,口中称赞连连,更是直言道:“此诗一出,今日之宴会,恐怕千百年后,亦会有人提起。”很显然,他认为此诗乃是传世佳作。

    他们都是饱读诗书之辈,自然能够看出这首诗的水准。无论是用词用句,还是里面展现出的精气神,都堪称一流,更难得的是里面透露出的那种豪放不羁的神韵。便是现在,他们当中不少人还沉浸于这首诗的气象之中,只感觉全身上下酣畅淋漓,没来由的舒坦。

    此际,余下两位儒生,徐渭和周桐看着自己手中的诗,顿感乏味。原先他们还觉得不错,可听完对方这一首之后,便觉得如老树寒鸦,无病呻吟,多有做作。索性便不拿出来贻笑大方了。

    第一轮歌咏助兴结束,哪一首诗最风流,自是不言而喻。

    沅水真君并没有刻意强调什么,而是让霍光远、宋景元、周青三人着手拟定下一轮的题目。他已经迫不及待想看看那少年还会拿出什么的诗篇。

    至于此刻的李老爷,可谓是春风得意。这么多年,他从来没有觉得这般脸上有光。而这一切都是来自于庄愚。不对,是来自于他的慧眼识珠!

    坐于畲婆后面的孟姑,目光不断在庄愚身上游走。这个少年,她可是识得。之所以还记得,不仅仅是因为他当初那首咏鲤鱼的诗篇,更是当时他所展现的气质。

    虽是一稚童,但却能够临危不惧,在生死关头依旧不放弃生还的希望。而刚刚那首诗,毫无疑问便是他的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