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误入桃花源,从此觅长生 > 第66章 十年之约,七情宝树多妙用

第66章 十年之约,七情宝树多妙用

    回到淮安城四季客栈,已是子丑交接之时。

    街道上空无一人,黑漆漆,静悄悄。满城屋舍,唯有几家还闪亮着烛火,不知是不是谁家儿郎,在那挑灯读书。

    庄愚翻窗入户,房间里的油灯还未挑灭,阿病也似乎并未睡去,眼下见自己回来,装模作样闭上了眼睛。可时不时又眯开一道缝隙,往自己这边瞅。

    庄愚走至床边,坐在床沿上,道:“大晚上,还不睡觉呢?”

    被自家兄长道破,阿病索性也睁开了眼,看着庄愚道:“兄长,我睡不着。我本来以为我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了亲人,可今天看到兄长,我真的是高兴坏了。”

    庄愚摸了摸他的头,直接对他说起接下来的安排。

    “阿病,你也知道我的来历,你我之间本无血缘关系,当初在桃源乡,虽和你的家人多有龃龉,但此事与你无关。

    你既叫我一声兄长,我自不会不管你。这些日子,我会在这淮安城内替你寻一个好人家,希望你能够平安长大,将来也能够有自己的一番事业。”

    阿病闻言,眼泪顿时又冒了出来,抓着庄愚的手,哭泣道:“兄长,你不要我了?”

    “我有自己的事要做。”

    “可……可我不想离开兄长,兄长,能不能让我跟着你,我不怕吃苦,只要你让我往东我就往东,让我往西就往西。绝对不会拖累兄长你。

    我没了爹娘,天底下就剩你一个亲人。今天晚上你一离开,我心里面就特别害怕,害怕兄长就这样不回来了,以后又剩下阿病一个人孤孤单单。”

    庄愚道:“阿病,人生的道路,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去走的,父母兄弟都只是一时的陪伴。你应该要学会一个人去面对自己的未来。

    如果我记得不错的话,你今年也已经十一岁了,这并不是一个很小的年龄。而且,你兄长要走的路,你跟不了,我自己都尚且看不清前路,更是不知道明天会怎么样。你跟着我,只会成为我的累赘。”

    阿病听完后,松开了庄愚的手,抹了抹自己脸上的眼泪,低声说道:“兄长,我知道了。”

    庄愚见他一脸垂头丧气,便笑道:“天下无不散之宴席,这样,我与你定下十年之约,十年之后,你兄长若是前路风顺,青云直上,自会抽空来淮安城看你。”

    阿病听到这话,倏地从床上坐起身来,直勾勾看着庄愚道:“真的?”

    庄愚伸出手掌,道:“击掌!”

    阿病露出一抹喜色,立马伸出自己的手掌。两人对碰了一下。

    “我会替你找一个良善之家,你若有闲暇,尽量多读一些书,我虽不要求你成就什么功名,但也不希望你成为那井底之蛙,浑浑噩噩过完这一生。”

    阿病重重的点了点头。

    夜已深,庄愚让他自己早生歇息,而他则是自顾着打坐修行起来。

    自那沅水之战后,引咎于他介入的那番因果,倒是让他体内的七彩桃花树又得到了一些成长。

    特别是那朵代表着憎恨的紫花,已是有了显著的变化,从之前的含苞待放,到现在已经展开了一半。离它彻底绽放,已然不算遥远了。

    这棵桃花宝树上的七朵桃花,紫花是生长的最好的,其次是代表愤怒的绿花,而其中基本上没怎么动弹的就是代表爱慕的赤花。

    随着这些花朵的不同程度成长,所带来的微妙变化,他似乎隐隐猜到这些花绽放之后的作用了,那就是能够让他清楚地感知到别人对他的情绪。

    就以这成长最好的紫花而言,谁若是对他产生强烈的恨意,他已经能够有所感知。

    所谓“人心隔肚皮,真假难辨明”,这个作用对于他而言,无疑是可以规避掉很多风险,甚至来说,提前将风险扼杀在摇篮当中。

    就是可惜,这些花开得太慢了。所需要的情绪养料太多了,自己在沅水四年多,这些花也只有这么一点变化。

    他有时候甚至还会自我调侃,也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命见到这些花都绽放的那一天。

    ……

    翌日,庄愚一早便招呼来店小二,托他打听这淮安城内,可有哪户人家想收养孩子的,需要品性良善。

    店小二虽想奉承这位公子爷,讨得奖赏,可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虽消息灵通,但这些消息也多是一些八卦闲事。这淮安城里,哪户人家想要收养孩子,哪户人家品性良善,他还真出不了什么主意。

    不过他倒是给庄愚推荐了一人,那就是淮安城里,从事媒婆行当的王媒婆。这淮安城里大大小小的人家,她那是一个门清。

    约的时间是中午。

    王媒婆听说是一位阔绰的公子爷,也听联络她的店小二说了对方所求为何事,自觉胸有成竹的她,自是早早的到来了。

    王媒婆年纪约莫四十出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常年吃婚席,满脸油光,颇有富态。

    她刚入客栈门,店小二便上前迎接,带她来到庄愚的面前。

    庄愚看着她说道:“闲话就不多说了,事情店小二应当也给你说明了,不过我在这还是给你再复述一遍。

    第一是真心想要收养孩子,第二收养的人家需要品性厚道良善。你若自信能够办妥,这桌上的五十两纹银你现在就可以拿走,事情成了之后,我另外还有五十两银子给你。”

    王媒婆看着桌上白花花的银子,眼睛不由得泛光,不过却没有立刻拿,而是问道:“这位公子爷,对收养人家的家庭条件可有什么要求?”

    “只要是这淮安城里的即可。”

    庄愚这话虽没提什么要求,但实际上也有一些要求,能够在这淮安城里落户的,起码来说有自力更生的本事,不是无业游民。

    王媒婆点了点头,目光又看向了坐在庒愚旁边的阿病,看着除了有些瘦弱外,倒也没缺胳膊少腿。于是欣然笑道:“这事我应下了,五日之内,给你准信,你看怎么样?”

    “那就有劳王媒婆了。”

    王媒婆笑呵呵的收起桌上五十两银子,又攀谈了几句,便告退了。

    ……

    时间来到第四天,王媒婆再次登门,给庄愚带来了三户人家的消息。

    庄愚带着阿病一一去拜访了一下,最后选择了一对在城里从事着打铁营生的韩氏夫妇。

    夫妇膝下育有一女,是个哑巴,原本他们还有一个男娃,不过出生第一个月便夭折了,自那之后,就再也没怀上。

    两夫妇一直想要个男孩,所以前些日子王媒婆前来说收养孩子一事,他们就上了心。

    今日见面后,他们看到阿病的年龄有些大,心里面多有顾虑。不过在庄愚的重金之下,这点顾虑便消散了。

    庄愚觉得他们厚道实在,不似前面两户,不知道是不是王婆说了什么,一个个满嘴的好话,看着十分不真诚。而这对夫妇起码是在认真考虑收养孩子的事情。

    这对于他来说,就够了。

    他的要求不高,不求他们像亲生儿子一样对待阿病,差不多给他一个稍微安稳的家就行了。

    里巷内,一座屋舍的门前,庄愚与阿病告别。

    韩氏夫妇亦在,他们的女儿则躲在门后,滴溜着眼睛面往外瞅。

    分别在即,阿病哭得那是一个稀里哗啦,满脸不舍。

    庄愚道:“男子汉大丈夫,哭哭啼啼作甚。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了,你得好好侍奉你的父母,照顾好家中姊妹,莫要给我丢脸。”

    说完,他看向韩氏夫妇,拱了拱手道:“今后就有劳两位照顾我这位不成器的弟弟了。”

    韩氏上前,双手放在阿病的肩膀上,道:“你放心,我们既然已经答应收养这娃了,以后自会像亲生儿子一样待他。”

    庄愚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转身便阔步离去了。该交代的,他都已经提前交代好了。阿病未来如何,就看他自己的缘法了。

    就在他离去不久后,一位白眉老僧途经此处,看着那间屋舍,驻足了许久,方才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