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义敏以清君侧为名起兵,如今已成功攻克高唐,时间过去了三天。在这期间,他和他的谋士们一直在思考下一步的战略计划。摆在他们面前的选择有两个:一是直接进攻扶风城,然后攻打邯郸,最后深入阏与;二是先攻占周边的城池,巩固自己的势力范围。这个决策对于冯义敏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将决定他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战争的走向。如果选择前者,他将面临更大的风险,但也可能获得更高的回报;而如果选择后者,虽然相对保守,但可以确保自身安全并逐步扩大影响力,但是时间上过于漫长。因此,冯义敏必须谨慎权衡利弊,做出明智的决策。
就在这时,门外突然有人急匆匆地冲进来说:“报!冯义权,冯义权率领大军已兵临高唐城下!”冯义敏闻此大惊失色:“什么!我那好弟弟,怎会如此行事?难道他看不出本王是在为他着想,替他铲除身旁的奸佞小人吗?为何要这般兴师动众地前来攻打我……”(这里我也应该一早澄清,在一些隆重的场合,角色们一般会采用类似于文言文的方式交流,不那么隆重的场合,比如私底下就正常交流)
“大王还有,冯义权已经向我交代过了,让我……让我叫齐王出去,也就是您。”
狂风呼啸,黄沙漫天,高唐城的上空阴云密布。冯义敏怒冲冲地摔门而出,一路疾行来到高唐城城下。
冯义权身骑骏马,手持长枪,目光冷冽地盯着城下的冯义敏,大声喝道:“二哥,你是不是应该给我解释解释,你为何要这般大动干戈?”
冯义敏怒目圆睁,脸上的肌肉因愤怒而微微颤抖,他双手握拳,向前一挥,仰头回道:“本王何来谋反一说?我是在清君侧,好弟弟你的身边有妖人蛊惑你篡位弑父,我这是要除掉那妖人,而非谋反!”
冯义权眉头紧皱,满脸不屑,冷哼一声道:“哼!别把谋反说的如此冠冕堂皇!你所谓的清君侧不过是借口,在本王看来,你就是谋反,而本王是在平定叛乱,拨乱反正!”
冯义敏摔门而出来到高唐城城下:冯义权:“二哥,你是不是应该给我解释解释,你为什么要谋反?”冯义敏:“本王何来谋反一说?我是在清君侧,好弟弟你的身边有妖人蛊惑你篡位,我这是要除掉他不是在谋反”冯义权:“别把谋反说的这么好听!你是在清君侧,本王也是在平定叛乱”
冯义权:“多说无益,大军听令,给我平定叛乱,取冯义敏首级者,赏白银3万!”
话音刚落,只听得冯义权军中火枪齐鸣,“砰砰砰”的枪声打破了战场的沉寂。他的 50 万大军如潮水般向前涌去,火枪兵在前排不断射击,试图打乱冯义敏军队的阵脚。
冯义敏怒目圆睁,大喝道:“兄弟们,别怕!冲啊!”他身先士卒,挥舞着长刀,带领着士兵们奋勇向前。虽然他的 60 万大军中火枪数量稀少,但士兵们凭借着一腔热血,毫不退缩地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战。
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耳欲聋。火枪的射击声、刀剑的碰撞声、士兵的惨叫声交织在一起。冯义敏的军队在敌人火枪的攻击下,伤亡不断增加,但他们依然顽强抵抗,一步步逼近冯义权的大军。
此时,冯义权站在后方高处,紧紧地盯着前方激烈的战场。他手持令旗,不断地给下面的士兵下达指令:“将这一部分的兵马,悄悄地绕到高塘的后方,准备偷袭城池。如果敌人胆敢阻拦,就派另一部分兵马……”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仿佛能穿透整个战场。
就在这时,一名探子急匆匆地跑来,脸上满是焦急和恐惧。他气喘吁吁地向冯义权禀报:“大王,不好了!宋王冯义诚反叛,拥兵八十万!”这个消息如同一道惊雷,让所有人都惊呆了。
冯义权瞪大了眼睛,满脸不可置信:“什么?冯义诚反叛?怎么可能!我已经给他下了三尺白绫,让他自缢……”他愤怒地咆哮着,心中充满了失望和愤怒。
冯义权,权衡再三后道:“宋王的兵力明显更多,现在的冯义敏不过是强弩之末……我要亲自去指挥冯义诚那边的战事……”
冯义权的大军顿时陷入混乱,失去了指挥。冯义敏见状,抓住机会,带领着疲惫不堪但士气高涨的士兵们发起了最后的冲锋。经过一番激烈的厮杀,冯义敏惨胜,他的 60 万大军伤亡 593,000 人,战场上尸横遍野,惨不忍睹。
冯义敏站在满地残骸和尸体中间,满身鲜血,眼神疲惫却充满了坚定。他看着远处仓皇逃窜的敌军,心中感慨万千。
“这场战争终于结束了但我们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他喃喃自语道。
转身望向自己所剩无几的士兵,他们同样疲惫不堪,伤痕累累。
“兄弟们,我们虽取得胜利,但这只是暂时的。日后定还有无数艰难险阻等待着我们,大家需休整调息,养精蓄锐。”冯义敏高声说道。
士兵们齐声响应,声音回荡在血腥的战场上。
冯义敏带着剩余的人马缓缓离开高唐,迈向未知的未来
另一边,战局的焦点转移到了宋王冯义诚这边。他凭借麾下八十万将士,巧妙地运用策略,竟不战而屈人之兵,成功将邺城攻克。
“大王,接下来咱们应当如何行事?是率先攻克南面的反贼(杨宇天),还是继续挥师北上,谋取王位?”一位将领神色恭敬地向冯义诚询问道。
“自然是选择后者。向南面去平定反贼,实在是费力不讨好。而且依我来看,在狼王城之战中,他们双方皆损失惨重,短时间内定然不会对我们有所行动。再者,具体的战略规划我早已心中有数,先把雁归城拿下,而后是武阳,紧接着便能向东面攻打阏与。”冯义诚目光坚定,语气果决地说道。
“可是大王,倘若权王突然反扑,那该如何是好?要知晓,他们可是经历了杨宇天战火的洗礼,想必拥有丰富的武器资源。”将领面带忧虑,眉头紧皱。
“哼,他们有反贼的武器,难道本王就没有吗?反贼就在南面的狼王城,我们将一整个仓库的钱粮送去给他们,向他们购置些武器,这不就万事大吉了吗?”冯义诚嘴角上扬,满不在乎地说道。
“可是大王,我们与他们有着深深的仇怨,恐怕他们不会接纳……”将领仍心有疑虑,忧心忡忡。
“不可能!他们刚刚经历了战火的肆虐,如今能有多少兵马粮草?反贼,不,杨宇天又怎可能不接受?”冯义诚双手抱胸,神色笃定,斩钉截铁地反驳道。
果不其然,杨宇天最终真的收下了,给了他们一些自己用剩下的单发火枪。然而,仅仅两个小时之后,冯义权便率领大军气势汹汹地杀了过来。
“四弟,你为何要反叛?二哥反叛,我尚可理解,毕竟他曾为太子,而我如今成了大王。但你既非储君,又非正牌皇子,不过是庶出之子。”冯义权满脸怒容,大声呵斥道。
冯义诚听闻此言,顿时怒从心头起,气不打一处来:“你才是庶子!说一个人是庶子,这简直是对其最大的侮辱!你还赐我三尺白绫,欲置我于死地,我究竟招你惹你了?我原本对皇位毫无觊觎之心,只想当个普普通通的皇子,难道不好吗?你却这般苦苦相逼,将我逼至绝境。刚好有二哥带头,他说你被奸人蛊惑了,那在我看来,你就是被奸人蛊惑了,我清君侧难道有何不妥?”
冯义权也不再多说什么,直接下令攻城。只见他那 50 万大军对着守城的军队,纷纷举起火枪一阵猛烈射击。然而,冯义诚这边的士兵由于训练严重不足,状况百出。有的人看见敌方扣下扳机开火,竟也盲目学着,结果拿枪拿反了,枪口对着自己就开了枪,瞬间命丧黄泉;有的人根本没学会如何使用,还以为这是根烧火棍,大王让他们拿烧火棍去砸敌人,便真就照做;有的人觉得这玩意既然是远程武器,那跟弓箭应该差不多,于是朝天开枪,完全没起到杀敌的作用;还有的人干脆觉得这应该是近战武器,发现并没有想象中好用就随手丢了,直接拿刀砍向敌人。
在这种混乱的程度下,冯义诚虽有 80 万大军,面对冯义权的 50 万兵力,却仅杀敌 10 万,自己反倒损失 60 万。
“大王,这可如何是好?我们的损失竟是敌人的 6 倍,战况还在持续恶化,我们恐怕难以取胜……”一名将领心急如焚地说道。
“本王爷本来就不觊觎皇位,罢了,出去跟三哥讲和吧。把另外一个仓库里的钱粮都给他们……然后我们养精蓄锐,等待一个好时机反扑……之前杨宇天造反的时候占领那么多座城池,里面的百姓一部分确实被抓去当奴隶了,但有一部分,而且是大部分,来到了我们这北面,尤其至少有一半都是来我这里的。民心在我,发展自然是很快的,大不了就卖几个平民给他反贼当作奴隶,让他给我些兵。”冯义诚一脸阴沉地说道。
“大王,这卖平民给他们当奴隶,这实在不妥吧?”将领面露难色,忧心忡忡。
“有何不好?如今也只能这样了,更何况我的城池有 400 万人,还另外有 200 万人类给我当奴隶。”冯义诚咬了咬牙,语气坚决。
此刻的外面,双方仍在激烈交锋。枪炮声、喊杀声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冯义诚的军队在经过一番激战之后,一通淘汰下来剩下的士兵全部都是会用火枪的,但毕竟寡不敌众,伤亡仍在不断增加。
战场上硝烟弥漫,血腥之气弥漫在空中。冯义诚的士兵们虽然奋力抵抗,但面对冯义权大军的强大攻势,逐渐显得力不从心。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有一个人从冯义诚的阵营中挺身而出。
他神色紧张,但仍强装镇定,快步走到冯义权阵前,大声说道:“冯义权大王,让我来给您讲和!”
冯义权听闻,怒目圆睁,大声吼道:“他有何脸面跟我讲和!他挑起这场战争,让无数将士丧命,如今想求和?没那么容易!”
那人赶忙说道:“大王息怒,大王说了,如今战况打成这样他不愿意看到,并且他原本也就不觊觎皇位,没必要这样兵戈相见。而且,为了表示诚意,大王向您送来了大量的钱粮,希望您能考虑停战。”
冯义权冷哼一声,不屑地说道:“本王不要!这点钱粮就想让我罢手?他想得太简单了!拖下去给他砍了!”
听到这话,那人吓得脸色惨白,双腿一软,差点瘫倒在地,连忙高呼:“大王大王大王大王,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啊!”
冯义权却不听他的:“现在又不是春秋时期带下去!”
冯义权身边的将领见状,上前劝说道:“大王,如今局势尚未完全明朗,虽然我们占据优势,但继续打下去,我方也会有不小的损失。况且,这使者所言也并非毫无道理,说不定这冯义诚以后还有用处,也确实他们送来一仓库的粮食给少了。不如先听听他还有什么话要说。”
冯义权沉思片刻,觉得将领的话不无道理,脸色稍有缓和,说道:“好吧,暂且饶你一命。但你回去告诉冯义诚,若想求和,这点钱粮远远不够,让他拿出更多的诚意来!”
那人如获大赦,连忙叩头谢恩:“谢大王饶命!我一定将您的话带到。”
使者匆匆返回冯义诚阵营,将冯义权的话如实转告。冯义诚听后,眉头紧皱,陷入了沉思。
“大王,如今冯义权不肯轻易罢休,我们该如何是好?”身旁的将领焦急地问道。
冯义诚咬了咬牙,说道:“看来,只能再加大筹码了。派人再送去两仓库的钱粮,还有一些珍贵的珠宝古玩。”
将领犹豫了一下,说道:“大王,这样一来,我们的库存可就所剩无几了。”
冯义诚无奈地叹了口气:“如今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先保住眼前再说。只要能换来和平,日后总有机会东山再起。”
于是,冯义诚再次派出使者,带着丰厚的礼物前往冯义权阵营。冯义权看到如此多的财宝和物资,心中的怒火稍稍平息了一些。
“哼,算他冯义诚识相。不过,此事不能就这么轻易算了。让他立下字据,从此对本王俯首称臣,不得再有二心。然后撤兵吧”冯义权说道。
使者又急忙返回,将冯义权的新要求告知冯义诚。冯义诚虽然心中不愿,但形势所迫,也只能答应下来。
最终,双方达成了停战协议,这场血腥的战争暂时画上了句号。
就此北面就真的乱成一锅粥了,然而三只老虎交战必定有另外一个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