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在1645有个家 > 第105章 活着的意义

第105章 活着的意义

    WTF?听了李定国的话,刘寒的头上冒出了无数问号,他以为自己听错了。

    “四海之大,已无定国容身之处,难道刘兄不能收留我吗?”李定国似乎料到刘寒的惊讶,仍旧十分沉稳的再次肯定道。

    “不是……老弟莫不是在开玩笑,你拥兵数万,来投靠我这个小小的邻水县令?”任是刘寒感觉到李定国没在开玩笑,可他自个儿仍旧惊讶的无以复加。

    刘寒倒是十分清楚自己目前的实力,兵不过三千,城也就只有个小县城,他可以在邻水装X,让百姓高呼他城主大人,但他却很有自知之明,不过是自己的一番意淫般的小幽默罢了,这个天下,随便拎出来几个大人物都能将这一切美好付之东流。

    而反观李定国,虽然刚刚经历惨败,又从大西军残部分离出去,可再怎么说也是拥兵数万的大势力,而且步骑编制完善,据了解还有二十几门野战用佛朗机炮,倘若准备妥当,即便真的遇到阿济格,也并非全无战胜的可能。

    按照刘寒的打算,李定国最好是留在顺庆,摇黄诸部的那些城池本就是李定国的部下抢回来的,自然可以作为李定国的基本盘,而他自己,仍旧呆在邻水城里当大王,有李定国这么个大佬坐镇,他自可以安心的搞科研也好、搞贸易也罢,你好我好大家好,总之就是个美滋滋。

    现在倒好,老子想躺平过安稳日子,最好是背靠大树好乘凉,你小老弟倒好,过来抢生意来了,这不是故意找茬嘛。

    “刘兄,你是个明白人,当下局势混乱,百姓民不聊生,是你点醒了我,要我去忠于百姓,而非某个朝廷,我深以为意,你有经天纬地之才,我来寻你,正是想共创一番大事业,好教这天下苍生得以太平,你何故对权势畏之如虎?

    罢了罢了,我还是转战云贵吧!”李定国一副十分失望的样子摇头道。

    作为曾经大西国的顶梁柱,即使李定国一直将心思放在战事上,对整治经济不怎么关心,但也知道权力对于普通人的诱惑,这一点从孙可望身上就可以看到,他原本以为只要自己开口,刘寒必定会欣然同意,毕竟只要不是傻子,谁会拒绝数万大军的投靠呢?

    可李定国却偏偏遇到了刘寒这样的人,人家都是对权力兵马趋之若鹜,刘寒却并不感冒甚至畏之如虎,他实在想不明白,平日里在书信里总以长者的身份指教他,让他保存实力拯救利民,还说什么要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可他真的带着大部队过来,却又如此做派,这让李定国心底里暗自生气。

    李定国并不是个鲁莽的人,事实上他在做这个决定时其实考虑了很久,带兵打仗,他在行,攻城略地,他也在行,可大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他对治理地方一窍不通,他的那些义兄弟,包括他的义父张献忠在内,有一个算一个,都不是治理国家的料。

    犹想起他义父带着几十万大军刚入川时,何等的踌躇满志,可仅仅才一年时间,整个四川就被他们这群人治理的乌烟瘴气,上层官员猜忌他们这些武将,张献忠又猜忌士绅,士绅是墙头草,而他们并未协调好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和矛盾,张献忠更是以镇压处置一切,才导致大西国离心离德。

    这事儿倘若不是刘寒的提点,李定国怕是到现在也想不明白问题究竟出在哪儿,这也是李定国十分敬仰刘寒的地方,但却并不是李定国最终决定投靠刘寒的地方。

    在李定国看来,刘寒最难能可贵的一点是,这并不是个十分有野心的人,否则拥有如此精良的装备,刘寒不可能窝在小小的邻水县城一年多,毕竟即便他还在大西国担任安西将军时,刘寒有很多机会扩充自己的实力,譬如离邻水不远的其他几个县城,那里虽然隶属于他的管辖,但李定国几乎没在那几个小城里布置守军,就等着刘寒在书信联络中开口要那几座小县城,可刘寒压根没提这档子事儿。

    可别小看了这些小县城,多了税收就可以养更多的军队,三千人,和六千人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可一年多过去了,刘寒愣是窝在邻水城毫无动作。

    李定国十分确信,一个有治国方略且权利欲不强的人,更适合当所有人的首领,去一同成立一番大业,经历孙可望的事,李定国坚信权利欲过重的人不值得信任,这种人只会猜忌身边的人,担心身边的人拥兵自重,而一个势力的瓦解往往就是因为内讧,这等事儿在流寇生涯的十几年里李定国见的多了。

    除此之外,刘寒爱兵如子又懂军事,不仅没有对百姓横征暴敛,甚至还降低了百姓们的赋税,从邻水县的百姓的拥戴程度上看,简直就是统治者的不二人选。

    也正是因此,李定国才最终决定带着自己的全部身家,来到邻水县,意与刘寒共创大业。

    可李定国万万没想到呀,过犹不及,刘寒竟然连送到口的肥肉都不要,用一个字形容就是懒,用两个字形容就是摆烂,这简直是日了狗了!

    “别啊老弟,云贵那地儿除了山就是山,哪有咱四川这里肥沃,你走了,不是将这大好河山都拱手让给鞑子吗?难道你指望鞑子来善待百姓?不怕告诉你,鞑子倘若真的打下四川,将会是川地百姓的灾难!”刘寒一听李定国这是要破罐子破摔,立马就变了态度。

    开什么玩笑,你跑路了,谁来对抗鞑子?没人对抗鞑子,邻水城就是死局,唯一的方法就是跑路,可天下之大,又能跑哪里呢?

    “我可以留下来,但前提是刘兄你得顾全大局出山抗敌,大丈夫立于天地间,意义不仅仅是活着,该有更大的志向,难道你就忍心看着川地百姓被屠戮吗?”李定国眉头都皱了起来,他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的家伙。

    这几乎是李定国给刘寒下的最后通牒,摆烂是不可能摆烂的,倘若你不答应,他只好远离这块是非之地了。

    自打来到这个乱世,鲜少有能在道德理想层面上压制住刘寒的,往往都是刘寒以上帝视角居高临下的指点和说教对方,李定国的突然生气倒是让刘寒正色了不少。

    他坐在那里似乎在思考,思考李定国的话,也思考这一年来他的所作所为。

    人生的意义不仅仅是活着,应该有更高的追求、更大的志向,倘若鞑子真的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对川地的汉民挥起屠刀,到时他会作何感想呢?

    是无能狂怒?还是飞蛾扑火?

    懒惰不是理由,知道懒惰却不改正,才是这一切的原罪。

    刘寒啊刘寒,你既然已经有了放不下的人,怎的还能如此堕落随波逐流?却是让李定国这小老弟都给小觑了。

    他突然明白,当他执掌邻水城的那一刻起,邻水军所有部下的性命就已经牢牢的与他绑定在一起,是他一直在逃避不承认罢了。

    “大明朝廷已经失去天命,将在无休止的内耗中崩塌,大清作为一个新兴的帝国,必然有更多的人支持,与鞑子对抗将会很困难。”虽然心里大抵上已经决定,但刘寒还是很彳亍,他心里头十分明白,一旦走上了这一条路,日后恐怕再也没办法没心没肺。

    这是一条不归路。

    “那又如何?古来成就大业者,又有哪个是一帆风顺的?有困难不怕,一起扛过去便是。”见刘寒似乎回心转意对权势的看法有了改观,李定国生怕刘寒打退堂鼓,马上出言劝慰道。

    “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好吧,我答应你。”刘寒十分艰难的答应了李定国的请求。

    李定国闻言虽然心里头安生了不少,但仍旧皱了皱眉头,什么入地狱不入地狱的,他千里迢迢带着全部家当来邻水当急先锋,却好像是拉着你下地狱似的,这找谁说理去?

    “不过咱们可事先说好,统兵打仗、攻城略地你得担下。”刘寒的眼珠子转了转道。

    他觉得得提前给这老弟打好预防针,为以后自己当甩手掌柜做做铺垫,否则等日后军政要管、民政要管、财政还要他张罗,那谁受得了。

    这一点上,看看李丰和那老哥就知道,自打刘寒将邻水城的大大小小事务交给这老哥后,李丰和从来就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每天都盯着熊猫眼四处奔波,那个惨哟。

    “没问题,治理百姓我不在行,统兵打仗正是我之所向。”李定国欣然同意,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

    “你的那些骄兵悍将们能同意?”刘寒又问道。

    李定国的班底本就全是流寇出身,这些家伙可并不好管制,本来李定国成了老大,他的部下也自然平步青云,现在李定国突然成了老二,李定国本人觉悟高志向远,可他的部下却不见得。

    “哼,此事无须刘兄担心,某自有应对之策。”李定国信誓旦旦的保证。

    在做下这个决定的时候,李定国自然也想到了可能的阻碍,但为大计着想,他认为必要的牺牲都是值得的。

    这时有部下过来禀报,瞿塘关已经被秦翼明所率领的白杆兵拿下,他们打了敌人个措手不及,以战死四百多人的代价就攻下了瞿塘关,还俘虏了八百多鞑子汉奸兵。

    这让刘寒心里大定,毕竟瞿塘关地势险要,倘若不能握在自己人手里,他们将腹背受敌。

    “顺庆府诸州县的布防也仰仗兄弟你了,接下来你可能会很忙。”刘寒眯着眼睛观察着李定国。

    “好,没问题。”李定国再次应下差事。

    “各城百姓的安抚、兵员的整合、军营的扩建……这些我来做。”刘寒见李定国答应的很干脆,紧接着又想继续给这厮安排事情,可他话还没说完就见李定国的眉头皱起,知道这老弟怕是不乐意了,只得迟疑片刻自己担下了这差事。

    唉,看来这事儿还得交给李丰和老哥,刘寒心里头暗自道。

    刘寒与李定国又大致讨论了一下他们接下来的部署走向,时间已经不早,刘寒又厮杀一天,便终止了这次谈话各自歇息。

    从第二天起,在刘寒的指挥之下,李定国率领大军相继攻克顺庆府内的全部州县,过程倒是也不复杂,鞑子攻下这些城池本来就没几天,根本每来得及做相应的战略部署,再加上多铎在邻水城的惨败,留守的少部分守军早已士气全无,有好几座城池李定国去时早已没了守军的影子。

    唯一让刘寒皱眉的是,这些城池的经历鞑子的劫掠和屠戮,不仅府库的钱粮被洗劫一空,就连百姓也大受波及,刘寒去往其中的几座城视察,发现不少百姓门口都悬挂着白帆,这说明这户人家在这场战争中死去了家人。

    没有多少胜利的喜悦,所有的州县都沉浸在悲痛之中,刘寒想起摇黄诸位老哥还在的时候,那时候这些城池的街道是何其的热闹,这些老哥虽然没什么大志向,但起码都有良知,可鞑子……畜生都不如。

    一六四七年(永历元年、顺治四年)三月的最后一天,刘寒召集了所有部将在邻水城的军营里议事。

    包括邻水军的原班人马,以及李定国及其下属,甚至连白杆兵的秦家兄弟也被邀请前来共商大事。

    历经这次战争,邻水军不论是将领还是普通士卒,这段时间都沉默了不少,尤其是那些在和平时期渴望着战争的人,这些人只想着立功,却从未想过这个过程中将会失去什么。

    诺大的议事厅里第一次坐满了人,有些面孔刘寒并不熟悉,他坐在主位上冲李丰和抬了抬手,李丰和站起身来从桌子上取过一张宣纸来。

    “经统计核实,自鞑子奇袭瞿塘关之日算起,半个多月间,摇黄军共战死将士七千六百五十余人,伤者三千四百余,另有三千余兵额在战乱中失踪。

    瞿塘关被鞑子屠戮,各城池也均遭到鞑子兵不同程度的杀掠,其中以瞿塘关最甚,经事后统计,瞿塘关共死去平民一万四千、云阳五千六百、开县三千两百、万县四千一百、营山两千四百……邻水民夫两千八百、平民两千五百余。

    各城池民居损毁严重,大多是被焚烧,具体数额仍旧在统计核实之中。”

    李丰和的声调并不高但却显得格外沉重,这份统计报告刘寒先前已经知晓,所以他略显平静,黑虎王高和梁虎最是激动,这两个汉子经历了最惨烈的战斗,更是亲眼看到自家兄弟被鞑子兵乱刀砍死,眼睛虽然已经饱含泪水,却碍于有外人在场并没有哭出声来。

    刘寒平静的叹了口气,示意李丰和接着宣读,李丰和又拿出第二张宣纸。

    “鞑子方面,按照大人指示,能收拢的尸首都已集中收拢,统计到的时候有鞑子兵六千四百余、汉……汉奸军一万三千四百余,除却敌将首领多铎外,另有俘虏鞑子将领十四名,普通士卒两千六百余,如今被李将军集中看守在新宁。

    另有收集敌军盔甲四千余副、战刀长枪等武器一万八千余副、红衣大炮三石门,其中有四门损毁……鞑子军粮十二万石,其余辎重无算。”李丰和宣读完冲着刘寒行了个礼后坐下。

    经历这次大战,摇晃军虽然损失惨重,甚至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但鞑子同样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按照刘寒对鞑子的估计,鞑子全族人口不过四五十万,而能用于加入军队的鞑子兵绝不会超过八万,一战死了六千多族人,不知道那大清国的皇帝知晓了会不会心疼的晕过去。

    哦,顺治帝貌似现在还是个小娃娃,大清国目前的话事人应当是摄政王多尔衮才是,而这次刘寒最大的收获就是,他俘虏了大清的亲王、摄政王多尔衮的亲弟弟、豫亲王多铎阁下,想来多尔衮得知这个消息后表情也会很精彩。

    “这次的战争损失、以及目前的情况都已告知诸位,此番召集诸位来,一者各自检讨、审视这次战斗中的失误,二者战利品的分配问题,这包括城池的分配问题,这里我刘寒代表邻水军感激秦兄的及时支援。”说着刘寒站起身来冲秦翼明拱手鞠了一躬。

    倘若没有秦翼明,兴许邻水军便不复存在了。

    而邻水军的诸多部将闻言却都十分诧异,各自对视一眼都看出了疑问,因为刘寒并未提及李定国,他们十分明白,这次战争中虽然白杆兵处理甚多,但真要论个功劳高低,没有李定国的大西军鞑子断然不可能落得如此惨败。

    而刘寒没有对李定国表示感激,李定国也并未因此恼怒,反而都十分平静的坐在各自的位子上,郭秀清、邓文龙尤为不解,只有李丰和似乎猜到了什么,相对宁静的喝着茶水。

    “这第三嘛,是议一议咱们接下来的战略部署,此事不止事关邻水城的安危,更事关顺庆府、乃至整个四川地区所有百姓的安危。

    毕竟,经历过这次战事,鞑子绝无可能善罢甘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