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在1645有个家 > 第106章 分配

第106章 分配

    “鞑子乃我汉人之仇寇,我的很多父辈皆为鞑子所害,实为不共戴天之仇,刘兄弟不必客气,感谢刘兄弟相邀秦某过来,趁着这个空档秦某明言,瞿塘关本就是摇黄诸部的领地,既然战事已决,还请刘兄弟速派人来接管瞿塘。”秦翼明站起身来一边回礼一边道。

    既然是盟友关系,秦翼明自然不会鸠占鹊巢,白杆兵的老巢在石砫,而石砫距离瞿塘路途遥远,就战略意义而言诚然不如交给邻水军。

    “秦老哥大气,兄弟我也就不做作了,瞿塘关我容后便着人接管,不过那些战利品和钱粮倘若秦老哥需要,有什么算什么,秦老哥开口便是。”刘寒一改先前佛系的态度,没有任何客套的就答应了此事。

    瞿塘关扼守湖广进入四川的咽喉,也算是摇黄军的核心,如今虽然物是人非,但此时却不是感慨的时候,既然已经决定不再摆烂,就不能再指望别人了。

    不过说实话,秦家能不顾及鞑子的大军前来支援,已经证明了他们的承诺和勇气,刘寒自然也不会让白杆兵白跑一趟。

    秦翼明本来还想推辞,但转念不知道想起了什么,有些不好意思的踟蹰了一下。

    “不瞒兄弟,石砫虽然与邻水城一样并不大,但在防御上与兄弟的邻水城差的不是一星半点,愚兄听闻这次战事缴获了鞑子不少城防炮……”说到这里秦翼明略感羞愧,仿佛难以启齿般的点到为止。

    火炮乃国之重器,秦翼明身为朝廷武将,当然明白火炮的重要性,与重要性成正比,火炮的造价也极为不菲,以大明朝廷的大型城防炮,也就是红衣大炮为例,每门炮重达数千斤,且皆用金属铜熔铸,铜这东西在后世还没什么,可在这时却不得了,中华地区本就缺铜,而铜还是制作货币铜钱的重要材料,是以一门大型火炮只造价就不下十万两。

    十万两是什么概念?刘寒在明末呆了一年多,也从未积攒过这么多银两。

    价值是一说,威力自然也不容小觑,虽然火炮的装填速度很慢,用的也是前装滑膛炮,也就是臼炮,打实心弹的那种,但搁不住火炮足够大,火炮大就意味着装填的火药多、射程远、杀伤力大,只要训练出一批好炮手,足可以让攻城的敌人为之胆寒。

    邻水城之所以能撑那么久,刘寒自行研制的零一型臼炮也起了相当的作用。

    秦翼明知道这东西极为珍贵和重要,所以才显得很是不好意思。

    “秦老哥不必客气,丰和老哥,此番共缴获多少门火炮?”刘寒转头问向李丰和。

    “回禀大人,共计三十门,皆为红衣大炮,疑似南城城上拆下来的城防炮,不过有几门已经损毁了。”李丰和如实道。

    “容后便全部交与秦老哥吧。”刘寒考虑了一下道。

    或许对于朝廷以及其他势力而言火炮很是珍贵,那是因为朝廷手里压根没几个铜矿,而且冶炼技术也不行,但放在刘寒这里就不是这样了,刘寒不仅有中华地区的矿产分布图,甚至有全球所有地方的矿产分布图,不论是金银铜铁,还是各种稀土矿,只要刘寒想,他都可以按图索骥的去搜寻。

    至于冶炼技术,刘寒在相关技术类书籍里查到了不止一种,最终选出了一种在明末现有工业基础上更适合的冶炼手段——高炉焦炭,这或许不是效率最高的冶炼方法,但优点在与成本低而且不需要太多现代化设备配合。

    即便如此,按照科学手段冶炼出的钢铁也好、铜矿也罢,也远比朝廷冶炼出来的更加精纯。

    “使不得,使不得,兄弟能有此心,愚兄已然惶恐,愚兄讨要十门便可,以应对接下来可能遭遇到的鞑子。”秦翼明一听刘寒竟想将所有红衣大炮都送给他,当即连连婉拒。

    因为对于一直在贫困线上挣扎的白杆兵来说,这份礼物实在过于贵重,一直以来,白杆兵与其说是朝廷的正规军,倒不如说是石砫乃至重庆府民众自发组织的团练部队。

    朝廷财政窘迫,就连当初江北四镇这等战略要地的军饷都发不出,更别提蜗居在大山之中的白杆兵了,这些年除却秦家、马家变卖家产维系之外,白杆兵不少士兵甚至不要军饷,尤其是张献忠的大西军进驻四川以后,重庆府的百姓知道靠朝廷来保护他们无异于痴人说梦,他们只能自发组织起来应对可能的敌人,这也是白杆兵之所以在乱世之中还能保持编制的最重要原因。

    也正是因为如此,平时苦惯了的秦翼明一听刘寒这么大的手笔,吃惊之余连连推辞,他是觉得这次战事虽然参与,但功劳不足以抵得上那么多的国之重器。

    “有什么使不得的,十门炮够作甚?连四面城墙都放不满,秦老哥不必客气,实不相瞒,我邻水军可以自己铸造火炮,所以并不缺这些东西,依我之见,除却那几门坏掉的火炮留着,其余的火炮你都拉走吧,打住,再推辞兄弟我可就生气了!”刘寒略作解释道。

    即便秦翼明不开口,刘寒也并不打算将这些火炮用于守城,而会将这些火炮融掉造更轻便些的小型、中型火炮,原因主要有两点,一者大明朝廷所铸的火炮多为青铜炮,虽然这几年也从弗朗机人那里学到了铜铁合铸技术,但从南京城拆下来的这些很明显是老炮了。

    只用金属铜铸造出来的炮,韧性有余但连发个几次容易变形,并不适合打持久战,而且明末的冶炼技术刘寒自然看不上,需要将这些废铜烂铁回炉重造。

    刘寒之所以如此大方,是因为他通过矿产分布图,在距离邻水不远的地方就能很方便的采集铜矿石,技术这东西就是这样,当你没有的时候视若珍宝,但当你拥有了足够的生产力和生产材料,无非就是量产的玩意儿,能做个顺水人情自然巴不得。

    “这份礼物实在太过贵重了,非愚兄推辞,这样吧,愚兄就要二十门,如此四门城墙上皆可布置五门火炮,即便鞑子前来围城,也定可以支撑个几日以寻求支援,剩下的便留给兄弟吧。”秦翼明一边说一边弯腰拱手行礼。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而且还行了礼,可见秦翼明主意已决,刘寒自然也不推辞。

    “丰和老哥,府库目前还有多少套防刺服?”刘寒转头又问李丰和。

    说起来他这个当掌柜的实在是不合格,倘若没有李丰和这个后勤总管,刘寒怕是早就被一应大小事务给逼疯了,对于李丰和,刘寒向来格外尊敬,在他的眼里李丰和之于他,就如同萧何之于刘邦。

    “回禀大人,除却战前给所有士兵发放的,目前付出还有防刺服一千六百多套。”李丰和回答的十分果断甚至都没去翻账本,他每天早上刚一睁眼,就在盘算邻水军全部人马的吃穿用度,可以说是滚瓜烂熟。

    “取出五百套,另从缴获军粮中拨出三万石来交与秦老哥。”刘寒考虑了一下道。

    自打刘寒靠着当倒爷在后世发了家后,在防御问题上,刘寒向来都是大手笔,毕竟防刺服也不贵,这一年多来,刘寒不仅给邻水军所有人都配发,甚至府库里还积攒了不少存货。

    之所以如此慷慨,有刘寒与秦家兄弟投缘的缘故,也有刘寒对于秦良玉这位民族英雄般人物的敬意,从现实意义上讲,重庆府地势也很重要,只要邻水军守好瞿塘关,白杆兵守好重庆府,鞑子倘若想入川,就只能从饶老大一圈从陕西汉中过来。

    “是,大人,卑职容后便去办理。”李丰和丝毫没有犹豫的道。

    对于李丰和来说,他的工作虽然繁杂,但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难做,刘寒虽然是甩手掌柜,但倘若李丰和向他禀报粮食不够、军械不够等等问题,刘寒就甩不了手了,是以在李丰和眼里,刘寒一直才是邻水军的绝对核心,因为离了他,谁都玩不转。

    是以但凡是刘寒下的令,即便让李丰和将府库里所有粮食全部免费发放给百姓,李丰和也不会犹豫,原因很简单,没粮食了发愁的是刘寒,而不是他这个办事的。

    “这……如何使得?”秦翼明闻言又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虽然白杆兵一直都缺钱缺粮,但如今邻水城遭此大难,秦翼明当然知道邻水的钱粮也不会宽裕,至于防刺服秦翼明倒是心动了。

    他也是这几天才知晓这世上竟有这般神器的盔甲,这东西不仅轻便防御效果也不逊色于盔甲,实在是好东西。

    于是乎刘寒又与秦翼明好一番争执,最终两人各让一步,防刺服秦翼明收了,军粮留给邻水军用,才算作罢。

    在交代完瞿塘关的一应接管事宜之后,秦翼明以军务为由离开了议事厅,虽然支援邻水是出于道义,但秦翼明却深深觉得不虚此行,而且心里甚至带着歉意,对于苦惯了的白杆兵来说,刘寒给的东西实在太贵重了。

    秦翼明离开后,所有人都看向刘寒。

    “如今都是自己人了,都说说对于这场战争的看法吧。”刘寒端起茶碗喝了口茶水后道。

    这几乎是刘寒议事的习惯了,刘寒虽然走的是专权的路子,但却很喜欢在议事时询问部下的意见,然后再从统计过来的建议里,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他自己的理解来下达命令,说白了,他手里握着一票否决权。

    刘寒认为这才是良性的专制,倘若只是一个人的一言堂,人无完人也非圣贤,难免就会有遗漏,而群策群智则不然。

    “大人,历经此次大战,卑职觉得弓箭手的扩编还是很有必要,咱们的火力压制太过不足了。”郭秀清第一个发言道。

    “此事我已知晓,不过这个问题已经不再是问题,容后再议吧。”刘寒摆了摆手,看了一眼李定国道。

    李定国的部下里保留着相当部分的弓箭手,而且能跟随他南征北战十几年的皆是精锐,甚至还有不少骑射手,这可比站撸的射击技术高明多了。

    另一方面刘寒又在心里给自己叮嘱,再回现代即便冒着风险也一定要搞到足够的弹药枪械。

    “大人,咱们的零一型臼炮虽然轻便,但却无法对敌人的重炮造成大的威胁,这种炮用于野战还可以,但用于守城还是不足,属下以为还是要尽快试制中型火炮,以用于城防。”制造局首席工匠韩余道。

    韩余除却忙活制造局的事务外,战争期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城头上冒着敌人的炮火指挥炮兵,他对这次战争印象格外深刻,倘若不是李定国来的及时,这场战争便会输给鞑子的火炮,这足以让韩余感觉内疚。

    “那十门红衣大炮可以拉回去重铸,至少能造出来三四十门中型臼炮了,不过要将重点放在其他技术的突破上,比如开花弹的改良、后装火炮等等,这才是日后的主旋律。”刘寒皱着眉头道。

    这次鞑子的火炮同样也让刘寒吃了一惊,更确切的说是对鞑子火炮部队的指挥官,这家伙实在太过鸡贼,竟然想到了用重盾覆盖用水浸湿的棉被来防御他的AK,这招式倘若是在后世倒不算稀奇,可这是在明末。

    能有这般见识的人,必定是对火器极有研究的家伙,可惜刘寒在战后并未从俘虏中寻到此人,或许是在战乱中被杀了也说不定。

    韩余的建议也有道理,毕竟口径既正义嘛,但在刘寒的心中,开花弹才是真正的王者,所谓开花弹直白来讲也就是榴弹,这玩意儿其实在宋朝时就有雏形,大明朝廷也有延续,不过与后世传统意义的榴弹相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如今制造局也只是在研发阶段,而且毫无头绪。

    “是大人,这些天按照大人给的图纸,遂发式火铳已经初步研发成功了,大人有空便可去试铳,倘若没有问题,便可以此为样品,培养工匠量产了。”韩余十分沉稳的道。

    “这倒是个好消息,就定在明日吧,我亲自去制造局试试。”刘寒闻言点了点头。

    遂发枪的构造并不复杂,其实就是将火绳改成了火石,但相比于火绳枪优越性可不是一星半点,不仅对天气的要求低了不少,不用再担心受潮等大雾天气,而且不用点火,只要装填好弹药,只需要扣动扳机,隐蔽性和安全性也提高不少。

    倘若指挥得当的话,遂发枪完全可以替代甚至超越弓箭,当然,这是一次性的,除非有足够多的火铳手,才能在射速上超越弓箭,但这需要足够的训练,说白了就是类似于西班牙大方阵。

    倘若是在以前,邻水军满打满算也就三千人出头,刘寒根本没实力养更多的火铳兵,但现在有了李定国的加入,训练步兵方阵倒是万事俱备了。

    近下来邻水军的其余部将也都相继说了自己对这场战争的感悟,包括哪里哪里不足,哪里哪里应该如何做才能用最小的损失给敌人造成更大的伤害等等,刘寒十分平静的听取部下的战后思考,时不时的还拿出自来笔记录一下。

    部将的成长不全是在战争中,战后的思考也很重要,有失误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误后不知道吸取教训,但在刘寒眼中,只一个部下吸取教训远远不够,在会议上说出来,会让所有部将都引以为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刘寒或许不懂军事,也不知道如何培养将军,但刘寒相信只要所有人聚到一起共同进步,每次只要比以前做的更好更完美一点,这就够了。

    刘寒与邻水军原班部将讨论问题时,李定国一直没有打扰,而且很认真的全程听取刘寒与部将的讨论,这让他感觉十分新奇,因为他在自己的队伍里从来都是一言堂,倘若他去见张献忠,又成了张献忠的一言堂,即使偶尔说说自己的意见,也大多被否决。

    作为这个时代典型的将领,李定国一开始也不以为然,毕竟这种议事方式李定国认为效率实在太低,身为统帅何须与部下交流意见,部下倘敢犯上,拖出去砍了便是,可随着时间的流逝,李定国又觉得不是这么回事,刘寒似乎是在刻意的培养这些人,刘寒与他的那些部下看似是从属关系,但实则更像是朋友或者是一个大家族,而刘寒便是族长。

    不止是李定国,他的二十多个部将也都是第一次参与这样的会议,但与李定国的认真不同,这些部将交头接耳甚至略带着嘲弄的表情,往往都是李定国回头瞪眼那些人才能安生下来。

    “或许你们都很奇怪,何以在战利品分配上我并未提及李将军。”终于谈完了战争得失后,刘寒一边喝了一口茶水一边站起身来道。

    邻水军的众多部将闻言都十分好奇的看着刘寒,尤其是邓文龙,这厮本就不是个安分的主,事实上在李定国与他的那二十多个部将进议事厅时他就想问了,在他看来李定国虽然救了他们,但仍旧是外人,不该让他们参与议事才对。

    可他不敢说。

    “那是因为,从今以后邻水军与李将军不分彼此,李将军将加入我们共克强敌、共创大业,兄弟们,都起身见礼。”说着刘寒当即走到李定国及其部下那里,拱了拱手深施一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