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在1645有个家 > 第152章 转轮火铳

第152章 转轮火铳

    “至于廉政公署,肯定会有,但不是现在,反腐是个长期工作,这件差事先由齐大人辛苦代劳,待日后时机成熟再作打算。”刘寒想了想后又道。

    这齐文冕仿佛对贪污受贿之事不共戴天,第一次会面之时就不止一次提过,刘寒其实有句话没好意思问,这齐文冕的偶像,大概率是一个叫海瑞的同志,在仕途的过程中不知被多少同僚嫌弃,否则以他那牛逼的政绩,早便被调入中央当京官了。

    说心里话,刘寒对于廉政公署的建议十分满意,这部门其实就是后世的反贪局,在任何年代都是很有必要的存在。

    可问题是,刘寒现在太穷了,虽然跟清廷的协议里有五百万两的银子,但绝大部分都以珠宝玉器字画等艺术品的形式冲抵,范文程又以摄政王的身份压他,最终到手的银子只有八十多万两。

    虽说那上百车的艺术品也能转卖换银子,但流程复杂不说,在这战乱的年代这些玩意儿也不好卖,性价比最高的法子还是带回现代世界,那里,才是艺术品的最大用武之地。

    八十多万两银子看着不少,但却一点也经不住花,摇黄军的军饷虽然可以用粮食冲抵一部分,但粮食也很紧缺,然后就是制造局的理工大佬们和川蜀各地的内政官员们,倘若沈家那边计划顺利进行,买粮食也要花费大笔的银子。

    为了保证细水长流,刘寒当然要把银子花在刀刃上,廉政公署只能再等等了。

    “至于督查稻田种植的事宜,我觉得不错,就这么干,齐大人,我既任命你为总理大臣,必然是信重你,我给你便宜行事之权,可先斩后奏,不必有顾虑,一定要保证全川本季稻田的丰收,倘若办事不力,我拿你是问。”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刘寒很清楚这个道理,作为领导不能怕背锅,这一点歪脖子树上的崇祯帝如果在天有灵,肯定会痛哭流涕,多么痛的领悟。

    该放权的时候就得舍得放权,这样部下才敢大刀阔斧的干事情,同时权力给了你,如果还是办事不力,那就休怪刀下无情了。

    “卑职领命,但有不力,任凭大人处置!”齐文冕闻言当即起身行礼,心中也对刘寒的评价又高了一分。

    齐文冕的事议完后,又有其他几个文官相继提出了目前遇到的困境,比如相当一部分百姓仍旧不信任摇黄军,不肯去各地府衙报备户口,也有一部分百姓不满刘寒的土地分配政策,更有希望刘寒学着张献忠打土豪的,总之事无巨细,大大小小的事情一直处理了一个时辰,刘寒才终于将文官部分的事情处理完。

    “齐大人,诸位内务同僚,此后便按刚才的计划执行,川蜀的百姓就拜托诸位了,且都回去各自衙门做事吧。”见没有文官再发言,刘寒当即对以齐文冕为首的文官成员下达了结束会议的命令。

    刘寒并不打算让所有人都参与会议的整个过程,之所以让文官先来,只刘寒想让各将官、制造局的上层知晓一下情况,但相对于军队的事,和制造局的事,就没必要让文官们知道了。

    齐文冕闻言率先起身行礼,其余文官也都行了礼后离场。

    刘寒随即将目光看向了制造局的首席工匠韩余,韩余执掌制造局已经两年多,对刘寒的性子当然更熟悉,他没有如齐文冕一样上来就滔滔不绝的提建议,而是不动声色的给身后的同僚挥了挥手。

    那匠人便打开了身后的木箱子,从中取出一杆崭新的遂发枪,这火铳枪体以核桃木打造,枪管则由铜铁合铸,被擦拭的油光铮亮,而与摇黄军装配的火铳不同的是,这支火铳的枪管比之原有火铳短了三分之一,而且枪体后侧加装了一个茶杯大小的装置。

    与此同时那匠人又取出一支更短的铳,这火铳通体只有不足一尺长,外形酷似那支长铳,尾端也有个略小些的转轮装置。

    “大人,后装火铳的研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这是前阵子才研制出的样枪,按照大人的指示,有长铳和短铳两种样式。”韩余上前几步,走到刘寒跟前准备演示。

    “大人请看,属下在火铳尾部加上了这个由精铁铸造打磨的转轮,这种枪械的灵感来自于大明朝廷的三眼火铳,但却比之灵活了十倍有余,三眼铳仍旧以火绳为引,而这种新火铳以燧石为引,激发转轮中的火药,将弹丸射出,一击之后,只需转动转轮,将燧石对准下一个轮眼,便可重复击发操作,每个转轮配有五个轮眼,共可击发五次。

    而且属下受佛朗机炮子母铳的启发,也将这种新火铳做成了预装,五法弹丸激发完毕后,可将这转轮拆卸,换上新的转轮,便可实现持续的射击。”

    韩余手里拿着个操作杆,手脚麻利的将那转轮拆卸了下来,之后又拿出新的转轮开始装配,只用了约莫三四十秒的功夫,便重新装配好了转轮,并示意给刘寒看。

    刘寒全程处于惊讶的状态,事实上,这种新式火铳刚拿过来时,刘寒一眼就瞅出了端倪,这尼玛不就是左轮吗?

    虽然那转轮又大又丑又粗糙,但毫无疑问这应该属于转轮枪的老祖宗。

    之前刘寒曾给韩余讲述过火铳发展史的前半部分,分别是前装滑膛火绳枪,前装滑膛遂发枪,纸壳定装子弹问世后,便是后装滑膛枪,而后是膛线枪,以及底火子弹等等。

    如今看来,这后装虽然不是他想要的那种后装,但韩余也确实造了出来,而且竟然用转轮曲线救国般整出了纸壳定装子弹的作用,不得不说,这时候的匠人虽然限于思维、认知等方面的劣势,但在创新这点上还是很厉害的。

    “刘兄,这火铳倘若能装配到火铳营,那我摇黄军岂不是无敌了?”刘寒还没来得及说话,坐在一旁刚刚琢磨过味儿来的李定国却急不可耐的站了起来。

    目前摇黄军的十个营里,有六个步军营,两个马军营,一个火铳营,一个火炮营,当然这不包括刘寒直属一千人的亲卫营,起初李定国对刘寒单独建火铳营和火炮营还有意见,因为对于他们这种规模的势力而言,火铳和火炮加一块能有三千人已经相当不错了,各建一个营使火器占比失衡,不利于战斗。

    当然,这是李定国的观点,毕竟不论是李定国还是李自成,亦或是鞑子、大明朝廷,火器在军队里基本就是个点缀,只能在战争初期靠着射程的优势发一波力,不论是火炮和火铳,装一次弹药动辄按分钟计,傻子才真的弄那么多火器营。

    可这种观点在见识到刘寒手里的AK47时被彻底颠覆,尤其是石砫一战,刘寒靠着火器以一千人对阵鞑子两万人,只在自身伤亡几十人的微小损失下,击杀了数倍于自己的敌人,打了一个外人看来不可思议的大胜仗。

    而刘寒也告诉过他,未来战争的主旋律,就是火器。

    虽然摇黄军的火器营已经全部装配遂发式火铳,但换弹速度仍旧是个大问题,作为摇黄军的二把手,李定国当然也对火器有所了解,是以刚一看到韩余研制出来的这种转轮火铳,眼睛立马就亮了起来。

    倘若火铳营装备的是这种火铳,三千人即便没人只携带两个备用转轮,那就是四万五千发子弹,而且能以很高的射速射击敌人,这足以给敌方造成重大损失,而且很可能因此赢得胜利,李定国心里不激动才怪。

    而马军和步军营的将官脸色就不大好看了,在整个摇黄军里,刘寒最关注的就是火铳营和火炮营,这一点在场的将官心里都知道,而且火铳兵和炮兵的军饷比马军都要高,倘若不是吃的伙食都一样,会更让他们受不了。

    现在眼瞅着火器营的装备又要更换了,章火旺、周铁子面面相觑,常言道骑兵为王,怎的到了管营大人这里,就不吃香了呢?

    不同于李定国的激动,刘寒也没功夫管顾马军步军将领的心情,在他的眼里不论是步军还是马军亦或是火器营,都各自有各自的用处,之所以关注火器营,只是因为火器营的进步空间足够大。

    不论是步军还是马军,近千百年来几乎都还是老样子,要么用长枪,要么用战刀,顶天了换上不同样式的盔甲,可你换了雁翎刀、换了唐横刀亦或是绣春刀,真正的战力又能提高多少呢?

    可火器就不一样了,增加射速就是实打实的战力提升,研制更厉害的火炮在战场上就是能碾压敌人,你换刀行吗?换盔甲有用吗?

    只是对于韩余展示的这种新式火铳,刘寒却显得格外平静,因为他心里明白后世的任何一种新式枪械从研制出来到实际装配到军队,都需要极为漫长的测试、改进、改进、测试的过程,韩余之所以在这时将新式火铳呈上来,大概率是才刚刚研制出来。

    “不错,有没有测试过精准度和射程?稳定性如何?”刘寒将火铳拿在手里掂量了一下,比之摇黄军火铳兵装配的火铳沉了得有三分之一,这主要是因为后装的那个铁疙瘩。

    “回大人,射程与其他遂发火铳无异,精准度的话,要看转轮装配的熟练度以及转轮的做工质量,如果是我来装配的话,精准度不会有任何的影响,若是放在全军之中,属下以为,这需要下很大的功夫来训练,而且……”韩余说到此迟钝了一下,表情显的有些无奈。

    “而且这种转轮全是手工浇筑打磨,极为费时间不说,报废率还很高,即便是合格的转轮,由于后坐力很大,一支新枪打不了几个转轮的弹药就会报废,最头疼的是一旦枪械炸膛,会对使用者造成伤害,不瞒大人,咱们制造局的老张头就因为试射这种火铳瞎了一只眼睛……”

    虽然说实话会降低刘寒的期待以及制造局在其他人眼里的地位,但韩余还是选择实话实说。

    他也想研制出来刘寒所说的那种后装枪,可他与手底下的匠人测试了不下百次,总是解决不了后装枪气密性的问题,说白了就是从后面装填弹药会漏气,轻则导致火药不能完全将冲击力作用在弹丸上,重则炸膛伤人性命。

    李定国听着韩余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这种新式火铳的毛病,刚升起的火焰不由得被冷水浇灭了一大半,章火旺、周铁子等将领也都松了一口气,心道,看吧,还得是咱们。

    但刘寒却表现的仍旧很平静,他拿起转轮短铳尝试了一下,又放回桌子上。

    “嗯,态度可嘉,有问题不怕,努力去解决就行,这种转轮火铳还算不错,有搞头,可以继续投入精力改进,但传统后装火铳的研发也不能耽搁,而且要以此为主,依我看,这种转轮式火铳更适合的是手铳。”刘寒沉吟了一下道。

    虽然总是希望制造局尽快将后装枪研发出来,刘寒还隔三差五的去了解进度,但是着急归着急,刘寒知道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毕竟前装滑膛枪都问世了两三百年,直到十八世纪才被欧洲人研制了出来。

    而刘寒现在想弯道超车,本就没那么容易。

    “倘若能确保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少能判定出一支枪还能用多久,倒是也可以先生产出来一批长杆转轮,总之在火器方面,你比我熟络,该如何做,你自己来定,另外,零一型臼炮的改进工作也不能落下,其次,水泥和玻璃研制的怎么样了?”刘寒半是安慰半是催促的询问。

    “谢大人宽忍,零一型臼炮的生产线已经很成熟,现在生产出的臼炮已经比最初的那一批提高了很多,不仅射程提高了三成,按照大人的提议,还在炮膛刻上了准星,提高了精准度,除此之外,由于焦炉炼焦炼钢技术日趋成熟,获得了质量更好的金属,火炮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也得到了不小的提高。

    至于水泥和那个琉……玻璃,水泥属下尝试了十几次,但均不太理想,属下想来应该是缺乏一种关键的材料,而这种材料咱们这儿不常见,得往东北方向找寻。”韩余皱着眉头道。

    他差点脱口说成琉璃,这倒也不怪韩余,因为玻璃本就是琉璃的进化产物,提炼不纯的玻璃便可称作琉璃,这种东西几千年前就有,一直以来也是这么叫的。

    “火山灰?”刘寒反问道。

    最常见的水泥,主材料基本就是粘土、石灰、火山灰,最重要的是配比的问题,这玩意儿就跟黑火药一样,就算材料全对,只要配比不够精确,威力也大有不同,当然,后世的水泥有更高端的材料加持,刘寒目前所需要的只是比较普通的水泥。

    “是的大人,属下曾尝试用其他的替代品来代替,但效果始终不理想,还是必须得用火山灰,属下这段时间查阅了不少史料,皆言在辽北地区、长白山区域有这种石头,北直隶地区也有记载,但那边是鞑子的势力范围……

    至于玻璃,制造局搬迁之前,反复试验后做出来最好的一块,透明性尚可,但与大人给属下的样品相比,却差了不少,不过玻璃内气泡的问题已经有突破性进展,相信只要城内的工坊建成投入使用后,不需要多久属下就能研制出合格的玻璃。”韩余十分认真的回复道。

    “中国地大物博,火山灰可不止北边有,南边也有,此事我来解决,你先将重心放在玻璃上,务必在明年年中之前玻璃实现量产,我可准许你再雇佣三百个工匠学徒,专门用于玻璃的生产。”刘寒沉吟了一下道。

    火山灰虽然大多分布于黑龙江一带,但南边的海南有,藏地也有,而且藏地距离川蜀相对较近,唯一的缺点是交通不便,而且藏地对于中原王朝到目前为止一直很神秘,说白了就是接触的并不多。

    或许在之前的十几个王朝里,都认为那地方海拔过高不适宜人类生存,便忽略了那里,但在刘寒这里却不一样,刘寒深知那里有着丰富的资源,更重要的是,那里属于中国。

    他的想法是先派人去探索,最好能弄过来一批火山灰,用于边线重镇的防御和重要的建筑,带日后有机会打通陕西或者河北一带的道路,那选择就多了,根据他查阅的地理资料,河北和陕西都有火山灰分布。

    至于玻璃,韩余之前生产出来的那一小块刘寒见过,其实已经算相当不错了,这时候的工业水平本来就低,怎么可能跟后世高科技加持之下生产出来的玻璃相比。

    这玩意儿只要能制作能镜子,能制作成漂亮的杯子、能让窗户透光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不需多好,只需比别人家的好,就不怕没市场。

    即便欧洲人现在也能做玻璃,但基本都处于初步阶段,论纯度和质量,摸着黑过河,肯定比不了刘寒这种带着导航和手电筒的。

    “韩老哥,除了这几件事之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交于你来做。”交代完了火器、水泥的事儿后,刘寒突然严肃的看着韩余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