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在1645有个家 > 第164章 出征

第164章 出征

    在孙之獬走后的第二天,针对摇黄军内的动员就开始了。

    所谓兵马不动粮草先行,后勤总管李丰和当即在成都城内征调了两千多民夫,用于战时输送补给,按照刘寒的计划,此次行动摇黄军将出动一半的兵力,也就是两万人。

    这其中包括马军六千,步军六千,以及全部的三个火铳营,之所以不带着火炮营,是刘寒考虑到这次长途跋涉,而火炮营行动速度过慢,虽然火炮营在刘寒心目中很重要,但那至少得等后装炮列装之后。

    后装火炮目前仍旧在加紧研发中,遇到的最大问题与后装火铳一样,就是气密性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刘寒只能给制造局说出大致思路,当然,也是他从相关技术资料里找到的,至于什么时候能被试验出来,刘寒自己心里也没底,毕竟技术差了好几代。

    好在火铳营的装备在这个时代已经算得上先进,即便现在已经列装了遂发枪的欧罗巴人,在火器上也占不了什么优势。

    而刘寒此番出征就是想看看他的火器营面对敌人时究竟表现如何,尤其是列装了转轮火铳的一营。

    五月初十这天,刘寒正在家中陪伴老婆孩子,按照既定计划,两天后大军就要出征,这次出征又不知道要在外头待多久,是以刘寒将一应需要处置的事务全都交给了李定国李丰和等人。

    得知夫君又要出征的寇白门,这几天来尽显温柔,刘寒也宛若脱缰的野马予取予求,以至于寇白门直到日晒三竿还没起床,他觉得这样下去可不行,有时候能力太强也是个问题,或许他应该纳个妾了,就是不知道自己老婆会不会难过,等这次出征回来再说吧。

    “老爷,林统领在府宅外头寻您。”这时一个婢女走过来道。

    最近亲卫营也在加紧训练,陈武作为亲卫营的实际指挥官每天忙的昏天黑地,反倒是林登万这个挂名统领除却每天必要的体能训练外相对清闲些。

    刘寒不知道林登万来找他作甚,但还是把孩子抱给婢女,从自己后院往前院议事厅走去。

    “大人,郑家来人了,还是那个郑泰。”林登万一瞧见刘寒,立马禀报道。

    “郑家?上个月不是才通过信吗?怎的这次竟亲自赶来了,唉!走吧,去瞅瞅。”刘寒心中纳闷儿,但毕竟郑家曾在摇黄军粮草匮乏时给予过免费帮助,刘寒还是决定去见见。

    待到了成都府衙,郑泰早已在议事厅等候多时。

    “殿下,许久不见,成都城愈加的繁荣了,可见殿下对于民政很有见地。”郑泰一见刘寒过来,立即起身并带着恭维般的笑容道。

    虽说话是恭维,但不得不说,此时的成都城与半年多前的成都城已经换了一副样子。

    半年多前,成都城先是遭遇张献忠的焚城,而后阿济格大军又杀过来一阵劫掠,以至于成都城除了城墙还算完整,大半民居都被焚毁,城中百姓至少减员一半,而且家家都是家徒四壁,哦不,他们连家都没了,那叫一个惨啊。

    这半年来,刘寒想着法的薅羊毛,搞来那么多粮草大半都是用在恢复生产上,这其中就包括成都城的重建工作。

    此时的成都城经过制造局以及数千民壮没日没夜的修建,已然重新回到两年前的模样,当然,这并不包括被焚毁的蜀王府。

    “郑老哥此时前来,可是有什么要事?”刘寒一边指示衙役上茶,一边问道。

    上个月刘寒给郑森写信时,就言明希望郑家能再供应一批粮草来,摇黄军目前的粮草储备虽然足够支用一年,但刘寒心里清楚,在这个战乱的年代,存多少粮食都不多,当然,刘寒这次不会白嫖,而是按照市价拿银子购买。

    但郑森在先前的回信中,几乎是苦口婆心的劝说刘寒,大意是希望刘寒加入反抗鞑子的阵线,与南明朝廷一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刘寒曾不止一次在信中隐晦的表明,去扶植一个已经病入膏肓的政权得不偿失,可郑森自幼接受钱谦益等大儒的儒家教育,忠君爱国四个字已然刻入骨髓,任是刘寒如何劝说,郑森都不仅不以为意,反倒劝说刘寒迷途知返跟他一块跟随陛下抗击鞑子。

    对于如此固执的郑森,刘寒也是没了法子,但出兵是不可能出兵的,摇黄军的血,只能为自己流,而非为那些蝇营狗苟争权夺利的南明士大夫们,只是话虽如此,刘寒在信中还是敷衍着应和,毕竟对于郑森这大兄弟,刘寒还是很佩服的。

    所以,对于郑泰的来意,刘寒心底里大致还是有数的。

    “殿下,我家家主派我过来,还是因为鞑子,如今鞑子在两广地区势如破竹,照这样下去,朝廷肯定是吃不消的,我家家主身居泉州,您也知道,我郑家以水师见长,在陆战上又隔着那么远,真是有心无力,是以,我家家主诚恳的希望殿下能伸出援手,帮助朝廷渡过难关。”郑泰十分诚恳的拱手施礼道。

    果然,刘寒心中一阵无奈,郑森哪儿哪儿都好,为人慷慨仗义,唯一的缺点就是死心眼子,良禽择木而栖,你瞅瞅南明小朝廷,他是良木吗?

    “此事我上次给郑兄弟的回信中已然明了,摇黄军会伺机而动,绝不会眼睁睁看着鞑子在中华大地上肆虐,而现在,时机已经到了,只是……摇黄军目前还缺乏粮草啊!”刘寒前半部分说的十分慷慨激昂,但说到后半部分却有皱起了眉头。

    是的没错,他在演,几乎与面对孙之獬那老杂毛时同样的套路,不是刘寒想坑郑森,实在是刘寒已经形成了惯性思维,他绝不放过任何可以薅羊毛的机会。

    而郑家家大业大,又控制着大部分南洋的贸易,或许对于郑家来说一点粮草不算什么,可对于摇黄军来说却至关重要,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既然已经决定出征,那为何不再争取一点什么呢?

    “殿下此话当真?”郑泰闻言喜出望外道。

    事实上刘寒与郑森之间的联络都是由郑泰本人负责,而且郑森写给刘寒的书信也都是口述,由郑泰润笔之后才交给刘寒,可以说对于刘寒相当了解。

    按照郑泰的推断,刘寒大抵上是不会趟这趟浑水的,否则南明朝廷与鞑子征战了那么久,摇黄军不可能一点动静都没有,虽然家主仍旧不肯放弃,让他过来劝说,但郑泰其实心里没报多大希望。

    可刘寒直接告诉他,他正打算出兵鞑子,帮南明朝廷渡过难关,这怎能不让郑泰惊喜。

    “那是自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我身为四川王,当然不忍看到鞑子在我神州大地耀武扬威,只要粮草得到补充,摇黄军在近日必将有所行动。”装逼归装逼,临了刘寒还是不忘在粮草上重申一句,他甚至加重了粮草一次的语气。

    “殿下放心,只要摇黄军出兵,粮草事项,皆由我郑家负责!”郑泰简直高兴坏了,直接拍着胸脯保证道。

    郑家在巅峰时期,年入白银两千多万两,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要知道大明朝廷一年的岁入也并不比这多多少,这份家底有多丰厚,刘寒甚至都无法想象。

    摇黄军满打满算也就四万出头,四万人几个月的补给对于郑家来说也就是毛毛雨,只要摇黄军能够出兵,郑泰这次的任务几乎等于圆满完成,真可谓皆大欢喜。

    “这……能行吗?郑兄弟可太够意思了!”刘寒故作惊讶的道。

    “殿下谦虚了,摇黄军能出兵,我家家主不知道有多高兴呢!”郑泰笑着道。

    这还是刘寒头一次在郑泰面前承认四川王的身份,在郑泰看来,这已经是刘寒对于自己身份的认可了,而且摇黄军能出兵,将对大明朝廷来说是极大的士气鼓励。

    毕竟摇黄军可是击溃过鞑子精锐的强军,而目前主攻朝廷的鞑子首领正是阿济格,阿济格能在两广地区屡战屡胜,就更彰显了摇黄军的厉害。

    这一点上郑泰是不得不佩服的,郑家拥有无与伦比的财富,在军队上的投入自然也很大,但郑家除却水师几乎无敌外,在陆战上却几乎没有任何建树,不论郑家投入多少钱财,却总是练不出一支像样的陆军。

    “如此甚好,你回去后千万要替我谢过郑老弟,告诉他我刘寒能有这么个兄弟,真是三生有幸!”刘寒大义凛然的道。

    该说不说,与郑森这样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称兄道弟,刘寒也是与有荣焉,更何况他还是兄长。

    “下官必然如实告知家主,只是不知道殿下何时能出兵?下官也好告知家主,以有所配合。”郑泰笑着询问道。

    郑泰早已习惯了刘寒偶尔略显草率的称谓,虽说自家家主确实比刘寒小上几岁,但毕竟两人都是郡王,不该言辞间那么唐突,教外人听到还以为是两个没文化涵养的山大王。

    “兵贵神速,只是因为粮草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是以目前还是有些后顾之忧,郑老哥,你们的粮草能运抵江浙地区吗?”刘寒皱着眉头询问道。

    “实不相瞒,我郑家在江浙地区有不少产业,虽然由于鞑子的针对陷入低迷,但商路还算畅通,即便陆路不通,殿下别忘了还有海路,在大海上,尤其是江浙一带沿海,我郑家还未怕过谁。

    只要殿下肯出兵,摇黄军的粮草将由我郑家负责,但征集粮草需要时间,倘若是在江浙地区的话,即使下官立即给家主去信,估摸着也得一两个月时间。”郑泰沉吟了一下后道。

    在这一点上郑泰倒真不是吹牛,尤其是在黄海东海南中国海上,郑家是当之无愧的霸主,这霸主的地位是通过郑家水师在海上无数次的战斗获得的,这里头就包括不可一世的荷兰马车夫。

    鞑子的水师欺负欺负棒子还成,却从来不敢与郑家水师在海上掰手腕,如此可见一斑。

    “倘若如此,告诉郑老弟,摇黄军后天就可开拔,摇黄军与鞑子势不两立!”刘寒大义凛然的道。

    “如此,下官替我家家主谢过了,下官回去便上奏朝廷,为殿下歌功颂德!”郑泰见刘寒如此认真,心里头怎能不高兴。

    “哈哈哈,放心吧,在我摇黄军眼里,阿济格这等手下败将还不放在心上,让郑兄弟等我的好消息吧!”刘寒拍着胸脯保证道。

    倘若之前刘寒是在代善和多尔衮之间两边薅羊毛,现在加上郑森,可就是同时薅着三只羊的羊毛,虽说薅自家兄弟的羊毛有点不地道,但郑家的羊毛有多厚实,他可是知道的,所以心里也不会有什么愧疚感。

    两个月时间,不仅刚好够摇黄军赶到江浙,也正与孙之獬约定的时间相符,这是在是双喜临门。

    郑泰最终喜笑颜开的走了,而刘寒也直接告知李丰和,原本大军出征至少要准备两个月的粮草,被刘寒一下子砍掉一半,这不仅减轻了后勤补给的困难,也将减少很多的损耗。

    这已经是刘寒考虑了多重因素后的保守策略,即使孙之獬答应会用最快的方法帮摇黄再筹集二十万石粮草,即使郑家也答应两个月后会将粮草运抵江浙沿海,但刘寒绝不会拿自家将士的性命开玩笑。

    倘若一个月后双方的粮草都没到位,刘寒会毫不犹豫的开启流寇的传统艺能,那就是对湖广江浙地区的士绅发起三光政策,虽说众多的士绅中可能有些好人,但什么叫以霹雳手段彰显菩萨心肠,这便是了,不劫掠百姓,已经是刘寒最大的慈悲心。

    毕竟这世界上,不论是明末还是现代,何曾有过真正的公平和慈悲?

    五月十二日一大早,刘寒就换上了许久不穿的盔甲,那身盔甲由制造局首席工匠韩余亲自参与设计,整体呈暗金色,是山文甲的改良版,全身甲加上头盔重四十六斤,介于轻甲和重甲之间。

    这个重量对于力大无穷的刘寒来说无关紧要,刘寒穿这身盔甲的首要因素只有一个,韩余深知刘寒的能耐以及脾性,打制这套盔甲时,最注重的便是外观,可以说,这套暗金色的盔甲一穿在身上,怎一个帅字了得,英姿飒爽都不足以形容。

    与帅气的盔甲相比,刘寒的武器仍旧是一根钢铁铸造的狼牙棒,这几乎是刘寒在摇黄军将士心中最初的印象。

    摇黄军的老兵,大多都见识过刘寒手执两三百斤的狼牙棒,冲入敌阵无可匹敌的模样,可以说刘寒就是摇黄军将士的信仰,只要刘寒不倒,那么摇黄军就不败。

    加上刘寒的一千亲卫营,总共两万一千多人从成都城出发,一路向东经潼川、顺庆,抵达邻水城时,刘寒怀念故地,甚至命令全军歇息一日,之后继续往东,过新宁、开县、云阳,于五月底抵达夔东重镇瞿塘关。

    瞿塘关作为摇黄军出川的重要出口,不仅有城防军三千,更有制造局研发的新型火炮八十门,而且三千城防军皆配备着遂发式火铳,这支城防军自打驻扎在这里,唯一的任务就是防守,三千杆遂发式火铳,外加八十门火炮,即便敌人猛烈进攻,也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由于李丰和早在一个月前就对瞿塘关的守将下达了命令,是以当刘寒带着两万一千大军抵达瞿塘关时,瞿塘关城外的长江边上已然聚集着成百上千支各式船只。

    这其中有大明的漕船,更有征集到的渔民的渔船,这些船只一次性可运送士兵一万四千人,可要将两万一千大军全部运抵湖广,却至少需要三次,因为除却两万一千大军外,还有六千多匹战马。

    不过刘寒倒是也不慌,他只需要在六月中旬将摇黄军运抵湖广就够了,因为按照计划,代善已经在湖广地区集结了不少船只,为的就是运送摇黄军到指定区域。

    而刘寒的想法很简单,将自己的这两万一千人运抵湖广后就暂时修整,至于修整到何时,那得看孙之獬答应的二十万石粮草何时交付。

    原本以为这场博弈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可没想到刘寒刚把第一批将士运抵夷陵,孙之獬所承诺的二十万石粮草,已然运抵夷陵城,而且只多不少。

    这让刘寒很是喜出望外,也难怪,或许在刘寒眼里,这只是薅羊毛的行为,但在代善等派系眼里,确实生死攸关的事情,他们绝不会因为二十万石粮草的原因将自己步入深渊。

    刘寒当即派人进入夷陵城内,在确认粮草安全后,刘寒立马就变了脸色,不仅将夷陵城内的官员全数看押,而且宣布接管夷陵城的城防。

    不止于此,由于代善早就派人知会了长江沿岸的湖广州县官员,对于摇黄军的行踪,各州县都罔若未闻,直到刘寒以修整为理由相继诈下四五座城池后,鞑子的湖广总督佩敏才反应过来。

    但即便如此,由于湖广地区的精锐全被阿济格调往了两广前线,湖广各城池内只保留着数量不多的城防军,刘寒只付出了微小的代价,就攻取了湖广的大半城池。

    刘寒之前有想过拿下湖广可能会相对容易,却没想到会如此顺利,七月十四日,已经拿下整个湖广的刘寒在襄阳府犒赏三军,同时给郑森写了一封信。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城内暗流涌动。

    按照传统,明日便是顺治帝率群臣勋贵祭祖的日子,而礼亲王代善的府宅内,灯火彻夜未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