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明未学渣爱造反 > 第 37章风云

第 37章风云

    能挣得那般多钱财的,果然皆是聪慧之人,李麻子着实无法公然施为。他笔挺地伫立在那里,身姿仿若一棵苍劲的古松,目光炽热地扫视着台下的众人。时间缓缓流逝,分秒不停,却始终未见有人勇敢站出,李麻子的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无奈与怅然,暗自悲叹道:“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难道就甘愿一直这般忍气吞声吗?”随后,他神色黯淡,满是落寞地朝林羽摆了摆手,示意一同回军帐。

    林羽的面庞之上写满了失望之色,原本满怀期待的眼神此刻也变得黯然失色。他沉重地低垂着头颅,缓缓地摇了摇,犹如遭受霜打的茄子一般,蔫头耷脑地跟在李麻子身后,转身欲要离去。

    恰在两人刚刚转身之际,忽然,一声饱含愤怒与决绝之意的高喊刺破苍穹:“打死他们!”这声音清脆且坚毅,携带着无畏的英勇之气。两人赶忙回头,便瞧见一个身材瘦小但眼神笃定的半大孩子,恰似一头愤怒的小狮子,不顾一切地冲至台上。他那张小脸涨得通红,紧咬着牙关,对着那个张狂的乡绅又踢又咬,口中还不停地叫嚷着:“让你欺负我们!让你为非作歹!”

    紧接着,更多年龄相仿的小孩如汹涌潮水一般涌上台去。他们有的紧紧握着小拳头,使尽浑身力气捶打着乡绅;有的则用牙齿狠狠地咬住乡绅的衣角;还有的相互呼喊着为彼此加油助威。这些孩子虽说年纪幼小,力量微弱,但他们的勇气和愤怒却仿若能够焚烧一切。

    李麻子目睹此景,先是一惊,而后脸上绽放出惊喜与激动交织的笑容,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花。他兴奋地双手握拳,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对林羽说道:“瞧瞧这些孩子,少年强,则未来强啊!他们是我们的希望之光,是未来的顶梁之柱!”李麻子的目光紧紧追随着那些勇敢的孩子,满是赞赏与钟爱,仿佛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无尽的可能。

    “林羽,你速速去安排几个机敏些的士兵乔装成百姓,引导百姓投票。切记,一定要小心谨慎行事,万不可出现差错。这场公审结束之后,我李麻子就算倾家荡产,也要开办军事私塾,好好培育这些勇敢无畏的小家伙,让他们成为我们造反事业的中坚力量,为百姓撑起一片朗朗青天!”李麻子慷慨激昂地说道,话语之中充满了坚定的决心和对孩子们的殷切期盼。

    李麻子批斗完大地主,正准备回邕州时,崇祯九年发生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大事。

    这一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正式建立清朝,改元崇德。皇太极称帝这一举动,不仅标志着后金政权的进一步成熟和壮大,也表明了其与明朝分庭抗礼、争夺天下的坚定决心。此后,清朝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发展,实力不断增强。

    在农民起义方面,李自成、张献忠等率领的起义军在中原和西南等地的活动愈发频繁且激烈。李自成的队伍在陕西、河南等地纵横驰骋,吸引了众多贫苦农民的加入,其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张献忠则在湖广、四川一带作战,给明朝地方政权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些农民起义军的存在,使得明朝政府不得不分兵应对,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在北方边境,后金(清)的军队多次越过长城,侵扰明朝边境地区。他们烧杀抢掠,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明朝的边防军队虽然进行了抵抗,但由于军备废弛、指挥不当等原因,往往难以有效抵御清军的进攻。

    国内自然灾害更是频繁发生。在北方地区,持续的旱灾使得土地干裂,农作物几乎绝收,百姓面临着严重的饥荒。蝗灾随之而来,铺天盖地的蝗虫瞬间将仅存的一点绿色吞噬殆尽,进一步加剧了粮食短缺的状况。而在南方,暴雨引发的水灾泛滥成灾,淹没了大量农田和村庄,许多人流离失所,被迫背井离乡。

    这些天灾人祸使得明朝的社会经济陷入了严重的困境,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纷纷揭竿而起。明朝政府在应对内忧外患的过程中,显得捉襟见肘,统治根基开始动摇,整个国家陷入了风雨飘摇的危局之中。

    以下是为您接下来编写的内容:

    李麻子在回城的过程中,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得意,揭露了真相,大声说道:“你们知道吗?这邕州就是我李麻子打下来的!”他满心期待着众人惊讶和钦佩的表情,然而,林羽却只是淡淡地看了他一眼,脸上毫无吃惊之色。这反应让李麻子心中顿时有些失望,忍不住嘟囔道:“我还以为能让你小子大吃一惊呢!”

    回到城中,李麻子将军队驻扎在城外,然后带着林羽回到了原知府的大宅中。他兴冲冲地把林羽介绍给三女认识,还特意挺直了腰杆,等着看三女的惊讶反应。可结果三女也是神色平静,丝毫没有露出吃惊的样子。这让李麻子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说道:“合着半天我才是那个最笨的人,你们居然都不觉得惊讶?”

    李麻子一脸的失落,在宅子里来回踱步,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我这一路征战,好不容易有了这等功绩,你们倒好,一个个都跟没事儿人似的。”林羽在一旁无奈地笑笑,三女则掩嘴偷笑,这让李麻子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原知府在邕州失陷之际,犹如丧家之犬般匆忙跑路了,谁也不知道他究竟跑到了何处。只留下那孤零零的府衙官印,弃置于案几之上。其实啊,这官印要不要都没多大差别了。要知道,以崇祯皇帝那刚愎自用、猜忌多疑的性子,若是知晓了邕州失守,这知府最轻也得被打入大牢,遭受牢狱之灾;最重的话,那可是要掉脑袋,诛连九族的。好在那知府溜得快,说不定还能侥幸留得一条性命。

    这么大个州府,总不能一直无人管理,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然而,其他的文人墨客,个个都爱惜自己的名声和性命,谁会傻到嫌命长,跑来与李麻子这等被朝廷视为反贼的人勾结呢?李麻子呢,他本就是整个人莫名其妙地穿越而来,压根就没接收原主的任何记忆,对明朝的文字几乎一窍不通,在这风雨飘摇的明末,简直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文盲。

    所以啊,这管理一州府的重任,就只能落到林羽这唯一的文人身上了。李麻子把自己的这个想法一说出口,林羽的脸上瞬间涌起激动的神色。毕竟,他向来只是一个穷困潦倒的书生,在这世道艰难的时刻,别说是他仅仅只是个秀才了,就算是中了进士、举人,倘若没有足够的钱财去上下打点疏通关系,他这一辈子也休想有当官的机会。

    此刻的林羽,双眼绽放出兴奋的光芒,嘴唇微微颤抖着,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变调,结结巴巴地说道:“李兄,你……你此话当真?我林羽……真能当这州府之官?”李麻子爽朗地大笑起来,大手豪迈地一挥,大声说道:“那还有假?兄弟我什么时候骗过你?这满城里放眼望去,就你一个是识文断字的,这官儿不让你当,难道还能让那些目不识丁的大老粗来当不成?”林羽听了,眼中泪光闪动,赶忙恭恭敬敬地拱手作揖,声音哽咽,满怀感激地说道:“李兄大恩,林羽没齿难忘。若真能承蒙李兄的信任,让我坐上这官位,我定当尽心尽力,鞠躬尽瘁,不负李兄所托,为治理这州府付出一切。”

    又是一日,这天气真如同小孩儿的脸,瞬息万变。上午时分,那太阳高高地悬于天际,炽热的光芒毫不留情地倾洒而下,似乎要将大地炙烤至焦。空气仿若凝固住了,闷热异常,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硕大的蒸笼里,每吸进一口气都感觉滚烫难耐,汗水不停地从人们的额头、脊背汩汩涌出,衣衫尽被浸湿。

    可谁能料到,待到下午,天空陡然间阴沉了下来。原本湛蓝如宝石的天空被厚重如墨的乌云迅速遮掩,一片漆黑,好似夜幕提前降临。紧接着,狂风呼啸而起,吹得树枝疯狂地摇摆,树叶沙沙作响,犹如阵阵哀鸣。随后,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落下来,转瞬间便化作了大雨倾盆。那雨势简直如同天河决堤一般,汹涌澎湃,密集的雨帘让人几乎难以看清眼前的景象。

    我望着窗外这如注的大雨,心中欣喜若狂,兴奋得几近要蹦跳起来。赶忙心急如焚地让人把林羽找来,急切地说道:“林羽,快,快去筹备大量的种子,越多越好!”林羽不敢有丝毫耽搁,当即领命而去。

    未过多久,种子便已准备妥当。我迫不及待地伸出双手,施展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神奇金手指,对着那一堆堆的种子一通摩挲。在金手指奇妙力量的作用下,那些原本平平无奇的种子瞬间发生了令人惊叹的变化。它们仿佛被注入了无尽的活力,每一粒都散发着绚烂的光芒,饱满且充满勃勃生机,仿佛迫不及待地想要扎根入土,破土萌生。

    随后,林羽依照我的吩咐去招募流民。他在城中各处张贴告示,高声宣告:“义军招募流民种地,每日三钱工钱,包吃三餐!”这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在城中的流民之间传播开来。

    在城里那些无家可归、忍饥挨饿的流民们,听闻这个消息后,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们原本黯淡无神的眼神中瞬间燃起了希望的火苗,脸上绽放出难以置信的喜悦之色。“真的吗?种地还能挣钱,而且还管一日三餐?”有人满心狐疑地问道。“千真万确!”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众人高兴得手舞足蹈,欢呼声响彻云霄。

    他们纷纷奔走相告,相互传递着这个天大的喜讯。一时间,招募处被挤得水泄不通,流民们成群结队地蜂拥而来,争先恐后地报名。“我要报名!”“算我一个!”“还有我,还有我!”呼喊之声此起彼伏。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期待,眼中满是感激与喜悦,连连称赞义军为菩萨,给他们带来了生存的希望与福音。

    整个城里都弥漫着热闹欢快的氛围,仿佛迎来了一场盛大的庆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