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候们的任务最为艰巨,他们要抵达龙谷附近,密切监视敌军的动向,不断地向后方军队回传消息,同时,还不能打草惊蛇,绝不能被敌军发现。
距离合围时间还有23小时,几名赤军斥候在黑夜里正面遭遇了敌军的斥候。所谓正面,就是双方都没打火把,在相距二十米的距离,借着月光同时看到了对方。
双方都猛地立住马,措手不及。很多人脑子瞬间一片空白,不知道该打还是该跑。
这几名赤军斥候的长官叫邢孙,是个年仅17岁的骑兵班长。虽然年轻,但有的人生下来就注定适合上战场,短短两秒的时间,邢孙就做出了反应:举起马刀朝对面的敌人猛冲。
厮杀快速开始又快速结束,梁军斥候没来得及把号角掏出来吹响,就被赤军刀刀封喉,全都毙命坠马。其中一半都是被邢孙闪电般突击砍死的。
杀戮完成后,几名赤军斥候一边擦着刀,一边很惊恐地询问邢孙:
“杀了这几个斥候,他们到时间不回营报信,敌军警觉了怎么办?”
“我们把自己暴露掉了,刚刚应该逃跑的,夜里这么黑,说不定这几个敌人没看见。”
邢孙非常镇定,下马把几名敌军尸首切割了,装进马袋子里。又驱赶着敌人马匹离开。远离的路上才和部下解释为什么:
“他们肯定看见我们了,否则不会僵住。”
“如果不杀他们,他们立刻就要回去报信,说龙谷附近有赤军探子。如果敌军的将领够聪明,几分钟就能判断出我们要干什么,带兵倾巢而出。”
“但是杀了他们,他们失踪的消息要很长时间才会被底层军官确定,再报上去,一级级往上,等报到总指挥桌上,我们的合围已经完毕!”
“所以,刚刚不能让他们叫,不能让他们吹号,必须在呼吸之间将其灭杀。现在我们去通知其他斥候队伍,小心一些,敌人往外放探子了。”
事后证明,邢孙的决策是正确的。但是他的估计出现了偏差,龙谷里的梁军远比他预估的敏锐。
……
俞搏的第三军动身最慢,其他部队已经出发了十五个小时,第三军的步兵们才列队上路。
原因并不是俞搏统兵不力,而是需要晚这么多时间。
第三军的防御阵地很近,就在龙谷狭长的出口外。全速行军,半天时间就能赶到。但这个位置要承担巨大的防御压力,因为大部分敌军离这里更近,一冲就是几十万人的大兵团作战。
因此,第三军需要准备足够的投石器、炸药包、弓箭、丧尸犬和蘑菇。有了这些先进武器才能防御成功。
同时,如果第三军过早抵达龙谷出口,很可能惊动敌军,引发敌军的猛烈向前或猛烈后退。这都是立足未稳的赤军承受不住的。
因此,第三军开拔之后,行进速度也很慢。
在行军过程中,俞搏不断发出命令,让各部队调整位置,以便到达指定地点后,立刻就能展开防御。
这是一项技术活儿,但五大三粗的俞搏居然做的很好。当距离合围时间还有10个小时,散开的第三军抵达指定位置时,直接像塞子塞进瓶口一样把龙谷出口堵得严严实实。士兵们立刻修筑防御工事,准备拦截冲出龙谷的敌军。
俞搏以为,很快会有一场恶仗。
但是万万没想到,距离合围还有八小时的时候,俞搏得到探子回报:敌军突然开始大规模后撤!
不是缓慢退后一里两里式的撤退,而是扔掉大部分东西,不要命地飞速往后跑!
很显然,龙骨内的梁军不知通过什么手段,察觉到了赤军包围他们的意图,迅速做出了反应。
他们的反应不是向前突围,而是向后撤退,试图从冲积扇平原撤离!
俞搏得到消息,急得茶杯都捏碎了,距离预定时间还有八小时,骑兵先锋到达了没有?大概率是没到。而敌人不计代价地撤退,抵达龙谷北方的冲积扇,只需要七个半小时左右!
也就是说,假如骑兵们能准时到达,却拦截不到多少梁兵,短短半个小时的时间差,葬送了二十万赤军两天多的疯狂赶路。
这次行动好像已经失败了。
俞搏急得满脸通红,头发全都竖起来。脖子后背直冒汗。
极度的紧张和愤怒中,他哆嗦着手指,快速自言自语起来:
“必须想办法拖住眼前的梁人,半小时就够!能拖半小时,就能给狗日的围死,拖不住就全完了!”
“怎么拖?追没法追,顶多咬个尾巴。一通猛打,虽然能打死一小撮,但其他人会跑的更快!适得其反!”
俞搏后脑勺的汗湿漉漉地往下流,紧皱的眉头下,眼神突然一亮。
“可以……对,可以诈败一下!”
“追上去打个尾巴,诈败,敌人可能会犹豫,觉得我这边兵力薄弱,搞不好能从我这儿突围。我再守死,耗半小时不成问题!”
“狗日的,没法子了,试试吧!”
“把师长都给我叫过来!”俞搏突然扯着嗓子吼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