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有一支进化大军 > 第239章 当街撒钱

第239章 当街撒钱

    (昨天礼物好多,感觉不更新说不过去了,今天依旧两大更奉上!)

    百越金融危机的爆发,从海越国的国都开始。

    追本溯源,居然是来源于海越国衙门一个小卒的多嘴多舌。

    该小卒的姓名已经无可追查,传闻是一名钱币兑换处的保安。某日他和同事开小差聊天,说了一句:

    “这两天布币真多,真都能换出银子吗?这玩意儿不会是蒙着眼胡印的吧?”

    同事回复:“你小点声,脑袋不要了!”

    这一番简短的对话,恰巧被旁边的老太太听见了。

    老太太是城里的名裁缝,都城的裁缝几十年给大户们做衣服,都阔的很。

    本来老太太要新开一个账户,想给自己存一个棺材本钱,存折交给孩子,自己死了以后就用存折里的钱置办后事。但听小卒这么一说,老太太突然改了主意,来到柜台前,从怀里掏出总共12斤银的布币,要求兑换现银。

    一来试试到底能不能兑换,二来外孙马上娶妻,她想换点银子给外孙女打套首饰。

    兑换现银的手续很麻烦,老太太又老眼昏花,看不清该填的单子,在柜台前耽误了半小时之久。后面等着办业务的人都急得直跺脚。

    终于办完手续,工作人员点了一大把银币,哗啦啦倒进布袋里递给老太太。老太太提着就走。

    后面排队的人都回头盯着老太太看。

    一些想法不可避免地从所有人脑海中出现:这老太太为什么一口气用布币换这么多沉了吧叽的银子?

    换现银为什么要等这么久?

    难道说,衙门里的现银很少?

    排队的人越想越心慌,加上最近北方打仗,赤区的商人满街爆买粮食,物价一步步地往上涨,大家都觉得这事儿不同寻常。老人活的年头长,他们最懂得什么时局该干什么,既然老太太在换现银,不如自己也换几斤,金银是硬通货,布币能顶什么用?

    于是,排队的人都改了主意,有的从自己账户里取钱,要求换成现银,有的把怀里揣着的布币都掏出来换现银。

    后面进来排队的都看傻眼了,前面排队的有一个是一个,都在换现银,银币的响声哗啦啦响个不停,工作人员累的满头汗,大白天邪了门,到底为什么都在换现银?

    门口大街上,摆摊的小贩们今天生意不好,站在手推车旁无聊地观察行人。

    很快,他们就发现一个怪异的现象:

    往日都是提着现银的人进钱币兑换处,出来揣着布币。今天居然倒过来,揣着布币进去,提着死沉死沉的银袋子出来。

    看了一个多小时,都是换现银的人。出来的人,提着的袋子一个比一个大!

    小贩们凑在一起,互相问怎么回事儿。

    问了半天,彼此都一头雾水。

    终于,一个小贩说:

    “管他娘的怎么回事,人家换咱们也换!”

    这种简单粗暴的逻辑顿时征服了所有小摊贩,大家纷纷收摊,去换现银去。

    路过的行人都懵逼了,这才刚大上午,远不到收摊的时候,怎么小摊贩都跑了?

    仔细一看,所有小贩都进了钱币兑换处,出来的时候都手提着银袋子,腰后还插着水果刀和猪肉刀。一出来就一溜小跑,生怕让人抢了似的,转眼都没影了。

    当天,兑换现银的人就达到了五百多。

    好在兑换处的存银不少,能招架过来。

    但是,第二天开始,街上的小摊贩们卖东西时,都开始向顾客索要现银。

    按照法律,小贩们也不敢拒收布币。但是他们用了另一种办法:现银优惠。

    比如说,值一斤银的牛肉,如果给布币,就要给一斤银。如果给现银,可以只给九两。

    小贩们的举动,立刻碰破了全城百姓脑子里的弦。

    买菜的百姓们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但小贩这么做,自有小贩的道理。只有错买没有错卖,小贩是全世界最聪明的人之一,他们要现银,就说明布币要不值钱了。

    上午八点,400人在兑换处排队。拿着布币换现银。

    上午十点,900人在兑换处排队。

    中午十二点,排队人数激增至两千人,密密麻麻的人群堵住了兑换处的大门,推搡和挤压逐渐出现。

    下午两点,全城百姓都被惊动了,数万人揣着布币去兑换,富户甚至用马车装着成麻袋的布币过去。商店大面积关门,菜市场歇业,连盖房子的工匠都跑了,老百姓们纷纷涌去换现银。

    各种流言立刻起来,都指向一件事:布币要不值钱了。

    下午四点钟,挤兑被触发了。

    兑换处的现银完全兑光,迫不得已,只能动用黄金储备,开始给前来兑换的百姓发金币。

    但金币也不多,四点半就空了。

    工作人员喊:“没现银了,明天再来!”

    百姓的惊恐和愤怒瞬间被触发,他们听了各种流言,忐忑不安地挤在闷热的人堆里,一厘米一厘米地在街上前进,五个小时才到达这里,精疲力尽汗流浃背,怀里的布币被手攥的出汗,怎么毫无征兆就不换了?

    “你们去库房拉银子来啊!”

    “排五个小时了,怎么说不换就不换!”

    “我们就在这等!还一个时辰才下班呢!快拉银子来!”

    “叫你们管事儿的出来!我是他三舅!”

    当天晚上,兑换处门口坐满了人,为了抢一个兑换名额,上万人没有回家,选择在街上过夜。

    凌晨,拉现银的马车来了,前后五辆。

    排队的百姓都松了一口气,看来官府的现银还是很足的,大家都能换到。

    接下来的事情发展碾碎了所有人的希望:

    上午九点钟,现银再次兑空。

    排队的人越来越多,官兵不得不到场维持秩序。但来维持秩序的官兵也纷纷掏出布币去换现银。

    兑换现银的狂潮正式掀开,从海越国都城扩散,短短十天内就有四十多个州县发生挤兑。各地的兑换处都聚集了成千上万人。起初是一张布币换一两银,后来有人用两张布币换一两,逐渐涨为三张、四张、五张……

    很多人没法换到银币,就拿着布币去狂买东西。所有的摊贩商铺都实行了阴阳价格,阴价格,一车米需要面值十斤银的布币,阳价格,用现银一斤就能买一车米。即使这样,还有大量的人揣着布币买东西,他们害怕发展到最后,布币完全变成破烂。

    所有的流言都坐实了:布币大幅度贬值。

    跨国贸易的商人,在海越国目睹了人山人海的兑换现场,都十万火急地返回家乡,带着成麻袋的布币去换现银。

    轰轰烈烈的换现银运动,不到一个月扩散至整个百越。

    冯牧很快收到了间谍们和商人们的报告:布币几乎买不到东西了。

    过大量的情报后,冯牧做出决定:对百越经济打出致命一击。

    八月一日,大量赤区间谍和商人出现在百越各国的街头。

    他们都头戴斗笠,赶着马车。

    遮雨布掀开,只见整个马车上,堆满鼓鼓囊囊的麻袋。

    间谍们站在麻袋顶上,一言不发,伸出手,默默等待着什么。

    路过的百姓都很好奇,站在远处围观。

    终于,起风了。

    间谍弯腰,提起麻袋,解开封口绳,奋力扬起!

    街上所有人都惊呆了,只见整整一麻袋的布币开闸般洒出,被风吹的漫天飞舞。

    接着,是第二麻袋、第三麻袋、第四麻袋……

    满街飘荡着布币,被风吹的四处横飞,宛如一场白花花的大雪。

    撒完整整一马车的布币,间谍骑上马,扬长而去。

    后世的经济学家称,百越布币的崩坏,始于小卒小贩,以当街撒钱的方式敲响丧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