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 > 第99章 北魏灭亡

第99章 北魏灭亡

    曹操:“终究还是败了,如此倒也符合常理。

    区区七千人,从建康发兵,一路北上征战千余里至洛阳。

    虽然不知晓那个北魏降王元颢出力多少,甚至究竟出力没有,但至少从天幕所述看来他们就是北伐主力。

    能够打出如此威名与战功,已经是不可思议了,至于最后落败以至全军覆没,那也是足亦震烁历史的荣耀。

    倒是不知那梁武帝在干什么?难不成在收复北境如此大业面前,还在担心功高震主哪一套,以至故意陷白袍军于死地吗?

    又或是有其它缘由,在出兵巩固占领的疆域?可也实不该让一支孤军历战十四个月而不支援吧?”

    ……

    【投降南梁的北魏宗室元颢,虽然一开始的确是与白袍军一同北伐的。

    可早在元颢行至睢阳时便自称为大魏皇帝,白袍军与元颢本质上就是互相利用。

    白袍军借元颢的皇帝身份北伐,元颢利用白袍军的战斗力企图复国。

    而元颢给予陈庆之的帮助非常有限。

    更多只是依靠其身份在一定程度上为陈庆之的北伐行动提供合法性的掩护。

    使一些北魏的地方势力和将领在面对陈庆之的进攻时,会出于对宗室正统的认可或观望态度而减少抵抗。

    真正的作战主力一直都是白袍军。

    并且当陈庆之攻下洛阳后,元颢更是企图叛梁自立,依靠自称的皇帝身份和都城洛阳,准备重建大魏正统皇权。

    在这样的形势下,元颢非但没有帮助白袍军,还实质性地挟持了白袍军为自己所用,不允许他们撤离。

    白袍军自然极为不满,便有人提议陈庆之,既然现已遭到元颢的猜疑,不如就趁元颢不备杀了他,然后占据洛阳自立。

    但是陈庆之拒绝了。

    更多是考虑到当前局势兵力太少,外敌太多。

    一旦杀掉元颢,那么效忠元颢的北魏军队将从友军瞬间变为敌人。

    更何况洛阳城外还有尔朱荣的大军正在前来支援,仅靠已经战损颇多的白袍军根本不能独自抵挡。

    于是陈庆之向元颢表示护送他回洛阳的任务已经圆满完成,便要申请离开洛阳,去担任徐州刺史。

    但元颢拒绝了陈庆之的请求,摆明了不准备放白袍军这个绝佳的助力离开。

    之后尔朱荣的大军果然兵临洛阳。

    并且在尔朱荣的大军和他扶持的北魏皇帝元子攸影响下,元颢此前占领的城池纷纷反叛选择了站队尔朱荣。

    一时之间白袍军再次陷入绝境。

    陈庆之主动出兵阻击尔朱荣,与其大军在三日之内战斗十一次。

    结果白袍军又一次以少胜多,杀敌甚众。

    尔朱荣无奈,只能转而进攻元颢,以此为突破口。

    尔朱荣对元颢的第一次进攻失败,死伤颇多,但是之后尔朱荣用计擒住了元颢的大将与主力,元颢本就松散临时归附的其余部队闻讯瞬间溃逃。

    元颢见大势已去,率领麾下数百骑兵向南撤退,行至临颍县时,意外被当地的县卒斩杀,一代自封的帝王死在小兵的刀下。

    而见败局已定的陈庆之,也只得带领伤亡惨重的白袍军撤离。

    尔朱荣听闻消息后立即开始追击陈庆之。

    然而还未等他追到陈庆之,白袍残军撤离途中突发意外。

    正值盛夏的嵩高河水位突然暴涨,陈庆之所剩不多的兵马在山洪的冲击下,几乎全军覆没。

    只剩下陈庆之孤身一人潜逃回南梁。

    回到南梁后,萧衍对陈庆之大加封赏,升陈庆之为右卫将军,永兴侯,封邑一千五百户。

    但是高官厚禄对于此时的陈庆之来说意义已经不大。

    与他同吃同住,一同奋勇杀敌建立不世之功的七千白袍将士已经全军覆没,如今只剩他一人独活,那样的心酸悲痛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余生注定要在自责中煎熬度日。

    人生最后的十年时间里,陈庆之还是为了南梁坚持领兵作战。

    平造反,征叛逆,救济灾民。

    直到公元539年,陈庆之去世,时年五十六岁。

    梁武帝以其忠于职守,战功卓著,追赠他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并赐谥号“武”。

    而与《梁书》中不吝词章夸耀陈庆之战功不同的是,《魏书》对陈庆之北伐的历史记载存在一定程度的淡化。

    或许是因为魏书主要是从北魏的视角出发。

    一些战役的描述不像《梁书》那样突出陈庆之的辉煌战绩。

    对陈庆之打赢的战事轻描淡写,例如,陈庆之在一些战斗中所击败的北魏军队数量等信息,《魏书》中都写得不甚明确。

    但是对陈庆之的失利和战败则是大书特书。

    不过,《魏书》中还是承认了陈庆之北伐这一事件的发生,以及他在战争中给北魏政权带来的冲击。

    而正是在陈庆之北伐结束的第四年,也就是公元534年,混乱不堪无药可救的北魏,终于迎来了他的灭亡。

    公元530年,尔朱荣剿灭元颢,击退陈庆之的次年,自觉北魏军队经过陈庆之的大清洗,北魏再没有军事力量可以与他尔朱荣抗衡,以及北魏朝堂彻底被他架空的情况。

    尔朱荣也终于要迈出篡位称帝的一步。

    与中原正统王朝权臣篡位的步骤一样。

    尔朱荣向被自己扶持的傀儡皇帝元子攸索要九锡。

    在被元子攸拒绝之后,尔朱荣亲自带领五千骑兵,逼近洛阳向元子攸兴师问罪。

    被逼绝路的元子攸决定殊死一搏。

    设计引诱尔朱荣进入皇宫,随后在伏兵的帮助下,元子攸亲手杀死了毫无防备的尔朱荣。

    尔朱荣死后,他的手下尔朱兆、尔朱世隆等人起兵攻入洛阳,元子攸被他们杀害。

    但是没有尔朱荣的压制后,尔朱荣的部将尔朱兆、高欢、宇文泰为了权力分配,相互厮杀。

    尔朱家族在两年内迅速衰落。

    公元532年,背叛尔朱家族的高欢击败了尔朱氏余党,成为新的掌控北魏大权的无冕之王。

    同年四月,高欢立平阳王元修为帝,是为孝武帝,而节闵帝元恭则被高欢废黜幽禁,随后惨遭杀害。

    但是被高欢扶持的元修亦不愿成为傀儡皇帝,并在高欢的错误放纵下,元修发展起了自己的势力。

    双方最终在公元534年彻底决裂。

    高欢势大,元修被迫放弃京师洛阳,逃往关中依附尔朱荣曾经的部将宇文泰。

    高欢便改立新帝,否定了元修的皇位,这便是东魏政权。

    而另一边的宇文泰与元修产生矛盾,在第二年元修便被毒杀,宇文泰改立北魏宗室元宝炬为帝,建都长安,这便是西魏政权。

    北魏从此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

    但是这两个魏国政权,从国家的实际控制权来说,已经与魏国宗室没有太多关系了。

    尤其这两个政权的建立与消亡,分别不超过十六年和二十一年。

    这也代表着存续了一百四十八年的北魏正式宣告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