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三国:开局误杀袁术 > 第70章 天下纷乱

第70章 天下纷乱

    随着并州其余四郡被拿下,雁门太守郭温和雁门郡陷入了民军的完全包围之中,在与陈到大军相持一个多月后,郭温无条件向陈到投降,民军兵不血刃全据并州。

    并州是高冲麾下完全控制的第一个大汉州一级行政区域,随着并州被民军控制,并州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为了便于管理,高冲按照后世SX省的行政地域重新划定并州,新并州包括河东郡、西河郡、上党郡、太原郡、雁门郡五郡,其中云中、定襄、五原、上郡等北四郡已经划归蒙州,在这里,高冲也没有将北四郡重新划归新的并州。

    虽然新并州只有五郡之地,但是,由于讨董战争中的人口红利,使得并州五郡人口超过二百三十万,这还不包括高冲为了增加蒙州的人口,将从董卓手中抢回来的一百二十万百姓中的四十万直接安置到北四郡。其中,河东人口八十万,是并州之最;太原郡人口四十万;上党三十万;西河郡三十万;雁门郡五十万;并州是典型的两山夹一谷的地形。南部是横亘与奔腾不息的黄河掉头向东的自然界限与三辅、北地、河内郡自然分开;东部是高大连绵的太行山脉与冀州自然分界,北部以长城雁门关为界与蒙州接壤。

    在这样一个四面天险的地方,来自后世的高冲知道,这里存在着极其丰富的煤和铁,其他的金属、非金属矿产十分丰富,只是由于古代探测手段的限制,除了河东的盐池的食盐资源之外,其他都没有被发现。

    攻略并州前,高冲已通过草原从辽州调来五万矿业大军,只等着郭嘉拿下雁门,便可以全面开展这一地区以及蒙州南部地区的煤炭和铁矿石探查。按照魏延的报告,高冲已经将白波谷作为中原地区兵器制造、钢铁冶炼的基地,矿业寻找和开发,重点是先南后北。

    为了加快并州的开发,高冲将在南区主政四年的刘钊提升为并州都督,主持并州的生产和建设,新都教育系统给并州支援了三万具有一定只是储备的基层管理者,由于这个时代整体上是人口稀少,所以,现有的并州五郡六十三个县城再加上五十九处世家豪门的乌堡,并州全部人口很快的被刘钊安排进六十三县城和五十九处乌堡,自然乡村基本上被遗弃。

    所有的土地全部按照乌堡和县城人数平均分配,然后集体耕种;全部按照辽州模式进行管理,各县城、乌堡都在规划建设统一的食堂、食品加工厂、农具加工厂、学校、医院等集体公益设施,一切都在按照既定的步调快速进展。

    刘钊组织的探矿队已经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探明二十多坐煤矿和十余处铁矿,刘钊立即在全州招募三十万青壮,组成煤炭、钢铁、筑路三大集团,分别承担产业建设和器械制造,利用蒙州丰富的羊毛资源,刘钊在雁门开办了第一个民军被服厂,专门给民军各部人马制造被服,以提升民军装备水平,马均发明的蒸汽动力毛纺机成了这里最抢眼的大型机械,五条机械为主的生产线分别生产毛线、毛毡、毛衣、毛裤、睡袋等军队必需品。

    因为夺取箕关战斗的出色表现,李典被提升为并州将军,统管并州四关(箕关、壶关、井陉关、风陵渡)守军四万,并统辖并州十万预备役,成为高冲手下三大州将军之一,其中蒙州将军徐荣、辽州将军于禁、并州将军李典,当然,南州那边不算,高冲心目中的南州可是非常重要的。

    直到五年后,高冲统一华夏准备挥兵西征的时候,并州三大集团的钢铁和军械产量几乎占据了高冲百万西征大军所用武器的一半。这是后话,并州的郝昭、郭淮等人经过在新都军事学院的学习后,快速成长为西征民军大将。

    并州的各级学校的建立、以及百姓幸福生活的水平的日益提高,吸引了众多河内流民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并州,这种虹吸现象在袁绍占领河内半年后表现的尤为突出。因为韩馥的背离联盟,袁绍空有三十万大军,粮草全部由河内郡提供,河内百姓苦不堪言,大部分百姓携家带口逃进中条山,在并州预备役的巡查中被救,在并州安家落户,随着民间消息的传播,河内百姓开始结队逃亡并州。

    袁绍并没有关注到这些,因为,手握三十万雄兵的袁绍正是占领洛阳、河南伊等地,积极准备兵出兖州,张邈见袁绍势大,遂让出颍川之地,放袁绍大军东进。于是,袁绍留高干逢纪率五万人留守河内,焦触、审配率五万人马守洛阳,自己亲率二十万大军兵出虎牢关,开始图谋中原。

    刘表借大败孙坚之势,出兵占领长沙郡,随后大军直扑武陵、零陵、桂阳,在手下大将文聘、刘磐、蔡瑁三路大军压制下,三郡归附刘表,刘表也凭借这一世高冲插手的历史机遇,终于从本质上统一荆州绝大部分,只剩下南阳、江夏两地还游离在刘表的统治之外,于是,现在的荆州可谓兵强马壮,不可一世,刘表积蓄力量,增加边境地区防守,绝不允许其他势力染指荆州。至于江夏,表面上承认荆州的统治就可以了。南阳呢,虽然是人口众多的富庶之地,但是距离兵力雄厚的袁绍距离太近,刘表才不愿意去招惹袁家人,反正自己大部分荆州在手,管他谁去折腾呢,做个荆州土皇帝真好。

    孔侑在离开联盟回到豫州时,他的身体已经病重到无法有效治理其辖区的地步。在他缺席的情况下,地方上的豪强们开始肆意妄为,他们利用自己的权力和财富欺压百姓,激起了广泛的民变。这些民间势力,有的小如蝼蚁,有的大到足以与豫州的世家豪门相抗衡,他们各自为政,与世家豪门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在这种背景下,百姓们不堪忍受压迫,纷纷选择加入各类民间武装,以求自保或反抗。这使得豫州大地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社会秩序被严重破坏,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袁绍,作为当时势力强大的诸侯之一,在手下谋士许攸的建议下,决定趁豫州内乱之际出兵。他以平定内乱、拯救百姓为名义,率领大军杀进豫州。然而,袁绍的介入并没有使豫州的局势得到好转,反而加剧了混乱。

    袁绍的军队虽然强大,但在豫州错综复杂的局势下也难以迅速取得优势。他与豫州的世家豪门、民间势力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双方互有胜负,但都无法彻底击败对方。这种局面使得豫州的局势更加复杂和混乱,百姓们的生活也变得更加艰难。

    陶谦返回徐州后,得知自己的盟友张超被袁家所杀,且袁谭趁机占据了广陵郡,他心中怒火中烧,决心为张超复仇并夺回广陵。于是,他迅速调集五万大军,以曹豹为大将、陈登为军师,起兵攻打广陵。

    广陵之战一开始,双方就展开了激烈的交锋。陈登作为军师,虽然足智多谋,为陶谦出谋划策,但袁谭的军队却以其为首骁勇善战,让徐州军难以应对。徐州军虽然人数众多,但缺乏能够匹敌袁谭部将的将领,导致攻击屡屡受挫。

    陶谦见战事不利,心急如焚。他深知广陵之战的胜负关系到徐州的命运,于是他不断激励将士们奋勇杀敌,同时也派出使者前往各地寻求援军。然而,由于袁家势力强大,各地诸侯都害怕引火烧身,纷纷拒绝出兵相助。

    在这种情况下,陶谦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与袁谭的军队周旋。双方在广陵郡展开了长时间的拉锯战,战争陷入了僵持阶段。陶谦虽然心中焦急,但也只能耐心地等待转机。

    孔融在返回青州后,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来巩固其统治地位和增强与其他地区的联系。他特别加强了与辽州的商务往来,并加大了对辽州的开放程度,这一行动无疑是在向外界展示青州与辽州之间的紧密关系。孔融的意图很明显,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向其他诸侯传达一个信息:青州和辽州之间的联盟是坚不可摧的,任何对青州的过分想法都将遭到坚决的反击。

    然而,孔融的统治并非如他期望的那般稳固。济北相鲍信返回后,一直在暗地里招兵买马,其意图并不明确。这引起了孔融的警觉和不安,他担心鲍信可能有着自己的野心和计划,这对青州的稳定和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面对这种情况,孔融需要谨慎处理。他一方面需要继续加强与辽州的合作,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他也要密切关注鲍信的动态,防止其图谋不轨。

    兖州张邈在退出颍川后,确实在积极筹备与袁绍的对抗,意图为弟弟张超报仇。他深知要在这场乱世中立足,必须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因此,张邈不惜一切代价,疯狂地招兵买马,扩充自己的实力。

    陈群的加入,无疑是张邈实力大增的关键因素。陈群作为当世大才,不仅智谋过人,而且善于识人用人。他的到来,为张邈的军队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整个军队的战斗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此外,夏侯兄弟和曹氏主将的加入,更是让张邈如虎添翼。夏侯兄弟勇猛善战,他们的加入为张邈带来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和强大的战斗力。而曹氏主将的加入,则使得张邈在战略和战术上得到了更多的支持,使得他的军队更加团结和有序。

    在陈群、夏侯兄弟和曹氏主将等人的辅佐下,张邈的军队逐渐壮大,实力大增。他开始积极备战,准备与袁绍展开一场决战。

    孙策,这位年仅十六岁的少年,在接应到重伤的父亲孙坚后,毅然接过了孙家的大旗。尽管他面临着重重困境,身边仅有五艘战船、五百军士以及四位忠诚的将领程普、黄盖、韩当和朱治,但他并未退缩。

    在孙坚的家眷由朱治率领撤出长沙,即将与孙策会合之际,孙策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是继续与敌人正面交锋,还是选择暂时撤退,积蓄力量以待来日?

    程普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将领,提出了回吴郡的建议。他认为在吴郡可以暗中积蓄力量,为孙坚报仇雪恨。然而,孙策在深思熟虑后,决定等待母亲与弟弟妹妹的到来,再一同前往吴郡。他深知,家族的团结与和睦是他能够继续战斗下去的重要支撑。

    在孙策的坚持下,第三天,他带着家眷和一千士兵乘船前往吴郡。虽然前路充满未知与危险,但孙策的决心与勇气却让他无所畏惧。他发誓要为父亲报仇,将黄祖斩于马下。

    这一决定,开启了孙策绝地反击的华丽乐章。在吴郡,他逐渐积蓄力量,招兵买马,扩充实力。他善于用人,重用贤才,使得孙家的势力逐渐壮大。

    公孙瓒在经历了几个月的艰苦战斗后,成功占领了广阳郡,并已经控制了渔阳、广阳两郡,这无疑是他在军事上的一次重大胜利。在当前局势下,公孙瓒的势力增长显著,展现出了他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战略眼光。

    与此同时,刘虞作为幽州的另一股势力,虽然手中掌握的牌面明显优于公孙瓒,但由于他不通军事,使得他在这场战争中处于被动地位。刘虞面临的困境是显而易见的,他必须找到一种方法来应对公孙瓒的猛烈攻势,否则他的十万人马可能会陷入困境。

    然而,对于刘虞来说,如何率领这十万人马走向胜利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由于他缺乏军事才能,他可能无法制定出有效的战略来对抗公孙瓒。此外,他还需要考虑到内部的不满和反叛情绪,以及士兵们的士气问题。这些因素都可能对他的指挥产生负面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刘虞有几种可能的应对策略。首先,他可以寻求外部的支持,比如向其他诸侯或势力寻求援助。然而,这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权力分配和忠诚度等问题。其次,他可以尝试改善与士兵们的关系,提高他们的士气。这可以通过提高待遇、改善生活条件等方式来实现。最后,他也可以考虑与公孙瓒进行谈判,寻求和平解决的方式。然而,这需要双方都有足够的诚意和决心来达成妥协。

    总的来说,刘虞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他必须尽快采取行动来应对公孙瓒的攻势,否则他的十万人马可能会面临巨大的危险。然而,他的选择也充满了不确定性,他必须谨慎地权衡各种利弊得失,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