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辛家的书房内,辛毗正沉浸在深深的思考之中,突然,门外传来了轻微的敲门声。他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疑惑,随即放下手中的笔,缓缓开口:“进来吧。”
门轻轻推开,一位身着粗布衣裳、手捧酒坛的年轻人走了进来。他脸上带着一丝谦卑的笑容,将酒坛放在桌上,轻声说道:“佐治先生,您好。我是酒坊的送酒小生,今日特来为您送酒。”
辛毗微微颔首,目光在年轻人身上扫过,心中却暗自警惕。他深知,在这个乱世之中,任何看似平常的事情都可能隐藏着不寻常的真相。他淡淡地问道:“你可是那边的人?”
年轻人微微一愣,随即摇了摇头,恭敬地回答:“回先生,我并非那边的人,但我是锦衣卫马刚统带指派的联络人。马统带已经批准了您的想法,并让我来与您接洽。”
辛毗的眉头微微一挑,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他知道,自己的计划终于得到了认可和支持。他深吸了一口气,平复了心中的激动,继续问道:“那不知我如何联系你?”
年轻人微微一笑,回答道:“先生不必费心联系我,三日后我会再次前来送酒。届时,您只需告诉我随行的人数和其他相关事宜即可。”
辛毗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他从怀中掏出十吊钱,递给年轻人作为酒资。年轻人接过钱,再次向辛毗行了一礼,然后转身离开了书房。
待年轻人离开后,辛评急匆匆地走了进来。他脸上带着一丝担忧的神色,问道:“兄长,这可靠吗?”
辛毗沉思片刻,回答道:“应该可靠。甄家的老掌柜是我多年的老友,他为人谨慎可靠,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而且,甄家早已经投奔了冠军侯,甄家长女更是冠军侯的夫人。我们去了那边,自然会有照应。”
辛评听后,心中稍安。但他仍有些不放心地问道:“那兄长以为哪些人可以同去?”
辛毗沉思片刻,回答道:“人数不能太多,仆人家丁丫鬟一个不带。那边不允许使唤下人,我们自家人去便好。除了金银,其他一概抛弃。这样既能减轻负担,又能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辛评听后,心中不禁有些担忧:“兄长,这是不是太冒险了?我们辛家大小也是冀州名门,若是有个闪失……”
辛毗打断了辛评的话,坚定地说道:“二弟,你觉得我们和甄家比,谁的家业大?”
辛评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们自然不如甄家九牛之一毛。”
辛毗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所以,甄家都不怕,我们怕什么?这是我们辛家的一次重要转折,我们不能错过这个机会。只要我们能顺利到达那边,就有望获得新生。”
辛评听后,心中虽然仍有担忧,但也被辛毗的话所感染。他深吸了一口气,点了点头,说道:“好,我们就赌一把。自家人一共男女十二人,兄长就这么回复他们吧!”
辛毗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他叮嘱道:“在未走之前,切勿走漏风声。这件事关系到我们辛家的生死存亡,必须小心行事。”
辛评郑重地点了点头,表示一定会小心行事。他心中的石头总算落地了,终于不用再带着衙役整天四处乱逛了。他知道,自己和兄长的决定将会改变辛家的命运,他们将会迎来一个全新的开始。
春日的阳光洒在冀州的大地上,温暖而明媚。辛家的书房内,辛毗正沉浸在一本古籍之中,突然,门外传来了熟悉的呼唤声:“先生,酒来了!”
辛毗抬起头,目光穿过窗棂,落在那个熟悉的身影上——又是那位送酒的小生,他手中提着一坛新酿的美酒,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辛毗微微一笑,示意他进来。
小生轻手轻脚地走进书房,将酒坛放在桌上,然后恭敬地行了一礼:“先生,这是您今日的酒。”
辛毗点了点头,目光在小生身上停留了片刻,然后淡淡地问道:“一切安排得如何了?”
小生微微一笑,回答道:“已经安排妥当。先生一行共有十二人,对吧?”
辛毗点了点头,确认道:“正是。”
小生继续道:“好的,我已经将一切准备妥当。明日我会再来,届时再与您详细商议。”说完,他转身欲走。
辛毗忽然想起一事,问道:“可有联络的暗语?”
小生停下脚步,转身从怀中掏出一张折叠得整整齐齐的小纸条,递给辛毗:“这是联络的暗语和接头方式,请先生务必小心保管。看完后请立即销毁。”
辛毗接过纸条,小心翼翼地展开,仔细了一遍。然后他将纸条放入火盆中,看着它慢慢化为灰烬。
第二天午后,辛毗的心情格外轻松。他饶有兴趣地带着全家男女十口人出城踏青,享受这难得的春日时光。城门口,他意外地碰到了兄弟辛评。两人相见甚欢,于是决定一同前往垂柳依依的袁氏别院外的湖泊游玩。
湖泊边,垂柳依依,波光粼粼。辛毗和辛评带着家人漫步在湖边的小径上,欣赏着这如诗如画的风景。忽然,辛毗停下脚步,在一排钓鱼人的身后不经意地朗诵了一句诗:“清明时节雨纷纷!”
话音未落,一位钓鱼的青年汉子转身回了一句:“牧童遥指杏花村!”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充满了自信和坚定。
辛毗和辛评对视一眼,心中暗自惊讶。他们没想到在这里竟然会遇到接头人。青年汉子站起身来,摘下斗笠,露出了一张熟悉的脸庞——正是锦衣卫的马刚统带。
马刚微笑着向辛毗和辛评走来,拱手行礼道:“佐治仲治二位先生,马刚久违了。二位带家人一直向前,那里有人接应。这是给你们的信物。”说着,他交给辛毗一块刻着一个马字的玉佩。
辛毗接过玉佩,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这块玉佩不仅代表了马刚的信任和支持,更代表了他们即将开始的新生活。他紧紧握住玉佩,向马刚深深地鞠了一躬:“多谢马统带相助!”
马刚摆了摆手,示意不必客气。他转身继续钓鱼,仿佛刚才的一切都只是一场普通的偶遇。辛毗和辛评也带着家人继续前行,心中充满了期待和憧憬。
经过辗转十五日的旅途,辛毗和辛评一家十二口终于到达了并州。鲁肃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一家人,并派出五十名预备役士兵护送他们走陆路前往新都。这一路上,辛家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全和温暖。他们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投奔了冠军侯的麾下。
四十天后,辛毗和辛评终于在新都见到了已经成为民军监察总督的田丰田元浩。三人见面时一阵哈哈大笑,仿佛多年的老友重逢。按照高冲的安排,辛评和辛毗被送往新都大学政研院学习一个月,以便更好地适应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在那里,他们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前辈,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学习期满后,辛评和辛毗被邴原安排到了合适的岗位上工作。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很快就得到了上级和同事的认可和赞赏。高冲也没想到朱贵的实战训练竟然一下子让民军治下多了三位贤才。辛毗和辛评也深感庆幸和自豪——他们知道,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们知道,新的生活已经向他们敞开了大门。
正史中,张燕,原名褚燕,后改姓张,是东汉末年冀州地区黑山军的首领。他出生于常山真定,因剽悍、敏捷过人的特点被称为“飞燕”。在黄巾起义的影响下,张燕聚集少年为强盗,逐渐扩大势力,并与张牛角等叛匪联合,最终发展成近百万人规模的黑山军,成为河北地区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张燕率领黑山军参与了袁绍与公孙瓒、吕布等势力的争斗,展现了其强大的战斗力和组织能力。然而,在曹操平定河北后,张燕选择归降,被曹操任命为平北将军,封安国亭侯,黑山军也逐渐融入曹魏政权,成为其稳固北方统治的重要力量之一。
现在的张燕自从三韩战役后受命返回太行山区埋头发展,经过八年多的兼并、收容,张燕的黑山军聚集黄巾余党和流民百姓一百二十多万,其中六万青壮被张燕整编为精兵,每日训练不停,三年前高冲取得并州之后,张燕并州的极大支持,兵器战马全部和民军主力一模一样,尤其是三年前开始的骨干训练班,为张燕的人马提供了非常坚实的基层指挥力量。
那次从新都回来,张燕在各方面的进步神速,按照当初高冲的强化,统率89;武力103(六合枪法初级+5;沥泉神枪+5),智力93(三十六计初级+5)、政治78。如今六合枪法达到高级,三十六计也到了中级,也就是说,张燕目前也该是天花板级别,智力也是天花板级别。加上最近朱贵的实战训练成果丰富,张燕终于决定出山,砥砺十年的宝剑终于要大放光彩了。
“将士们,今日我们齐聚一堂,肩负的是主公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我们不仅是战士,更是为了天下穷苦百姓谋求福祉的先锋。我们要挥动手中的战刀,斩断那束缚我们同胞的枷锁,打破那世家豪门垄断的黑暗统治,为穷苦人打出一片崭新的天地。而我们的征途,正是那辽阔的赵国大地。
赵国,这片古老而富饶的土地,曾经孕育了无数的英雄豪杰。然而,如今的赵国,却笼罩在世家豪门的阴影之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解放这片土地,让赵国的百姓重新沐浴在自由的阳光下。
五县,是我们第一阶段的目标。这五县,是赵国治下的重要区域,也是世家豪门盘根错节、根深蒂固的地方。我们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一鼓作气,将这五县彻底拿下。我们要大一片,稳定一片,让黑暗的世家豪门在我们黑山军的铁蹄下颤抖,让他们的统治在我们的战刀下土崩瓦解!
现在,我命令:张白骑将军,你率领一万精锐骑兵,如猛虎下山,直取柏人县城。你的任务是迅速攻克柏人,为后续部队打开通道。浮云、飞燕、白雀、杨凤四位将军,你们各自率领精锐,紧随张将军之后,确保柏人县城的彻底掌控。
白绕、黄龙、白波、左校四位将军,你们将率领一万骑兵,迂回至中丘,发动突然袭击,打乱敌人的部署。郭大贤、于氐根、青牛角、刘石四位将军,你们的目标是易阳,务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克此城,为后续行动创造有利条件。
左髭丈八、平汉、大计、司隶四位将军,你们将率领一万大军,直扑襄国。襄国是赵国的重要城池,务必全力以赴,确保一举拿下。
而我,将亲自率领二万骑兵,直取邯郸。邯郸是赵国的都城,也是世家豪门的巢穴。我们的任务不仅是攻克邯郸,更是要彻底摧毁世家豪门的统治根基。我们要让他们的宫殿在我们的铁蹄下化为废墟,让他们的财富在我们手中化为穷苦百姓的福祉。
朱贵付帅,你率领的骨训班与眭固、苦哂、罗市一道,将作为我们的后援部队。你们的任务是组织粮草,确保大军的补给无忧;同时,你们还要负责移民安置工作,将解放区的百姓安置妥当,让他们在我们黑山军的庇护下安居乐业。”
“各位将军,我们的攻击时间定为三日后晨时。请务必按照计划行事,打出我们黑山军的名头!让我们的战旗在赵国的土地上高高飘扬,让我们的名字在穷苦百姓的心中永垂不朽!”
柏人县城下,一万装备整齐的黑山军在张白旗将军的率领下,如同一股洪流般向县城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城头的守军虽然人数不多,但也在顽强地抵抗着。然而,他们很快就发现,自己面对的是一支与众不同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