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小官之子科举日常 > 第78章 父子的默契

第78章 父子的默契

    一开始有人贪赈灾银子的钱的时候,张谦益就开始派人追查了。

    后来才偶然间查到,这件事是浙江党的那些人在背后鼓动。

    要不然,贪污的事几乎天天都会发生。

    事情根本不会闹得这么大,也不至于贪到一点儿都不给灾民留。

    不过,张谦益一开始并没有阻挡,而是在暗中收集证据。

    等事情一发,他就立马让宫里的贵妃替张家表忠心,向朝廷献上粮食和银子。

    另一方面,在太子来查案的时候,暗中将消息递到太子那儿。

    果然,太子也没有明着把这件事说出来,只是抓了那些贪官污吏。一点儿别的消息没有传出来。

    但是,张谦益是见过当今的人,了解当今的脾气,事后肯定会收拾这些人的。

    ------

    乾清宫。

    刘进忠正在向皇上回禀。

    “王大人已经出城门了,阁老们并没有人来相送。”

    刘进忠站在远处看着王大人挥泪离开了京城。

    听刘进忠把城门口的事情仔细的描述了一遍。

    皇上淡定地点点头,“你去回太子吧。”

    “是。”刘进忠磕了一个头,无声地退下了。

    太子很早就开始参政了,现在一般的折子他都可以批阅,批完之后交皇上检查一遍即可。

    除了批折子,六部的事情他也得过问。

    作为一个二把手,还是备受父皇重视的二把手,他的工作比他的父皇要繁忙很多。

    皇上负责最高的领导,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朝臣无法做主的,都要先来找他。

    现在,太子就在刑部办事。

    太子一人独坐在上首。

    下面跪着刑部上下的一干官员。

    “众位爱卿请起吧。”太子淡淡道。

    下面的一干刑部官员也有些疑惑,以往来自来刑部,一向是礼贤下士,姿态摆得十分好。

    怎么这回来了刑部,踏踏实实地让大家跪在下首,好一会儿才让起身呢?

    奇怪!太奇怪了!

    太子也有些烦这些官员了,先前自己总在父皇面前给他们说好话,父皇要罚也多是拦着。

    自己总是不相信这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官员能做出那种毫无人性的事情来。

    可这回的贪污案一发,算是揭开了这些人的面具。

    太子发现,自己无法向以前那样温和的对待这些官员了,相反,无论他们在说什么,自己总是忍不住在想,这些人面具后面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他们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要权力?要名声?还是要钱?

    这回,太子也是下了狠手,不仅在代州、幽州、宣化府杀了不少人,那些送回京城的贪污犯也是太子授意的,皇上下令的时候太子也没有求情,相当于也送了他们一程。

    以往在战场上的时候,自己杀的都是敌人,现在,难道自己渐渐地把官员也当成敌人了吗?太子在内心问自己。

    刑部尚书韩百川的声音拉回了太子的心神。

    “太子殿下,微臣几人已经拟定了一些章程,只是对犯人的刑罚还不敢下定论,还请太子殿下示下。”韩百川把一摞纸递给了太子。

    太子接过来,一目十行的看过去。

    要说以往,他对刑律这方面还不够了解。

    但是,最近修订《大齐律》的事情要紧,他就从翰林院叫了两个善于刑律的庶吉士过来给他讲解。

    按理来说,身为太子,他是需要每日由侍读官陪着读《四书》、史籍之类的书籍。

    但是一来他的年纪已经大了,早就陪着父皇打江山了,父皇也想要他多接触政务,就取消了这一项。

    侍读官每日陪着两个皇孙读书也就是了。

    这两个庶吉士对刑律的了解还是不错的,太子听了半个月,对这方面也有了一些了解。

    尤其是有一个姓林的庶吉士,好像对这方面十分擅长。

    在讲解的时候还暗暗给自己说一下《大齐律》的不足之处。

    虽然他说的很隐晦,但是太子听出来了。

    其实也是这几年朝廷上下都太忙了,皇上刚登基的时候,南境战乱不断,朝廷正忙着平定战乱,还要休养生息。

    要不《大齐律》早该修订了。

    《大齐律》颁布的时候,就相当于把前朝的律法改了个名字重新印了一遍。

    但是,要是前朝的律法好的话,前朝也不至于灭亡啊!

    太子摇摇头。

    “太宽泛了,要更细一点,就从刑部的卷宗中找,把能想到的方法都写进去。”

    “就贪污两个字,太过宽泛!”

    太子暗暗想道,就像林卿说的那样,律法不细,人为能插手的地方就越多。只有把条文写得足够细,才能让那些犯罪的人无所遁形!

    “太子殿下,刘总管过来了。”东宫的大太监双喜过来回禀。

    太子站了起来,“叫他到外面回话吧。”正好对外面松口气。

    听了刘进忠的回禀,太子叹了一口气。

    王先生走得这样凄凉。

    看来,他是被彻底放弃了。

    “你去回禀父皇,庄阁老的事,我心里有数。”

    “是。”

    ------

    林家。

    林伯英把厚厚地一摞书放到桌上。

    “爹,这是什么?”

    “姐夫,这是什么?”

    这是本朝的全部律令。

    不只是刑律,林伯英把《大齐律》《大齐令》《礼制》《诸司职掌》都买了一份回家。

    厚厚地堆满了书案。

    “这么多,那得多少钱啊?”林贺震惊,这是他这辈子头一次一次性看见这么多书。

    实在是这个时代,书太贵了。

    一本普通的书就要几两银子。更别说老爹这回买的都是精装本了,还这么多!

    这莫不是要上百两银子?

    林伯英有些尴尬,这些书是挺贵的,不过自己还买的起。

    相比于在大陵县,在京城买书有两个优势,一是书的种类比较多,像一些书在大陵县根本找不到,而在京城,读书人都聚在一起,找一些稀缺的书也比较方便。

    二是,京城的印刷作坊多,同行之间有了竞争,所以价钱相应的就下降了。

    比如这么多书,自己也就花了七十两!

    “七十两?”

    “多少?七十两?银子吗?”

    林贺和郑谷齐齐抽了一口气。

    什么家庭呀?买这么多书???

    林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