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清代反贪大案 > 后记

后记

    放眼世界,贪腐现象难以根治,中国各朝同样是贪腐的受害者。清朝集中国历代发展之大成,既继承了之前的成果,也沾染了贪腐的顽疾。贪污挪用、行贿受贿、徇私枉法,乃至卖官鬻爵等显性贪腐行为广泛存在;利益输送、党同伐异、玩忽职守,乃至敷衍塞责等隐性贪腐行为也始终存在,呈现出越到王朝后期越激烈的规律。反贪,是清朝一以贯之的国策之一。

    本书选取的十个案子,参考存世的档案文献,分析清代反贪大案的来龙去脉。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清朝反贪态度之坚决、措施之严、处理之重。实践中,上自内阁大学士下至书吏差役,从动辄申饬到抄家斩首,反贪重拳在清朝历史上屡见不鲜。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出各类贪腐案件的复杂背景。如《孔门互讦案》折射的是衍圣公制度的问题,道德在人心,而不在个人;《金乡冒考》和《东乡血案》反映的是清朝后期复杂的社会矛盾。传统社会结构在多重压力的叠加打压下缺乏腾挪空间,呈现出紧绷欲崩之势;《黄玉林案》对准的是清朝的食盐专营政策。以食盐为代表的经济统制制度不仅无益于经济效益,反而抑制了经济的发展,滋生了腐败;《陈辉祖案》《骚扰驿站》等其余六个案子都聚焦官场,揭露形形色色的贪官污吏嘴脸。蛀虫的涎生,首先自然与个人内因密不可分,但也不能忽视制度因素。机械僵化的财政制度、超常负担的官员责任和原始粗糙的管理手段都是贪腐的诱因。清朝最令人痛心疾首之处在于后期的政治黑暗。政治黑暗是最大的腐败。当事人无一人是大奸大恶之人,进入公门之后尽成贪官污吏;寻常案件并无疑难之处,“照规矩”办事之后不是久拖不决就是冤假错案环生,人人都可能是受害者,事事都可能是大难题,更不必说干事创业了。蒙蔽双眼、束缚手脚、折磨心智的黑暗才是最大的黑暗。这一点在《兵部失印》《捐纳造假》《国库失窃》等案中都有体现。假官买卖持续多年,千万白银在国库中不翼而飞,只能用系统存在问题来解释了。最让干事者气短的莫过于《东陵贪腐》案,庆玉贪腐劣迹斑斑,却胡搅蛮缠、反咬他人,临死之前还要拉正直者陪葬。朝野万马齐喑,无人主持公道。黑暗之下,庆玉之流浑水摸鱼,自得其乐,正直之士要陪上身家前途才能去一蠹虫,能不让英雄气短、观者扼腕?

    贪腐与反贪腐是历朝历代的永恒话题。遏制不住的贪腐是埋葬不少王朝的重要原因。

    因为篇幅有限,本书案例并未覆盖官员人事、科场舞弊、八旗腐化等所有类型,也没有深入到微观的百姓诉讼来折射宏观景象。因为史料阙如,本书案例主要依靠存世的章奏史书,缺乏全面、第一手的资料,尤其是诸多当事人的真实想法与言行。书中多有个人判断,不一定准确。图书是不完美的艺术,对本书的缺陷和错误,我承担责任。

    本书案例都在央视《法律讲堂》(文史版)录播过,蒙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不弃,如今转化为传统图书出版。本书的出版,我要感谢权勇、苏大为、陈德鸿等栏目领导的肯定与支持,感谢张振华编导、董理编辑及诸位出版社同人的辛勤付出,更要感谢各位读者的支持。

    张程

    2018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