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是正统我怕谁 > 第79章 做天子门生

第79章 做天子门生

    三月二十二日。

    北京城皇宫内,紫禁城奉天殿。

    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在大殿的金砖上。

    这一天,大明朝正统十五年的春闱殿试即将拉开帷幕。

    在礼部官员们紧张而有序的安排下,三百名历经会试层层遴选脱颖而出的举子们,怀着既兴奋又忐忑的心情,依次踏入这庄严肃穆的大殿之中。

    他们每一个人的脚步仿佛都带着自己十数年寒窗苦读的沉淀。

    每一步都踏在通往梦想与荣耀的道路之上。

    此时,皇帝朱锐正高坐在大殿之上的龙椅之中。

    他身着明黄色的龙袍,头戴冕旒。

    那威严的目光中似乎藏着对天下英才的期许,又有着对大明未来深深的思索。

    他微微挺直的脊梁,仿佛承载着整个大明江山的重量。

    礼部尚书胡濙,今日更是格外庄重。

    他身着绯红的官袍,头戴乌纱帽,步伐沉稳地走到大殿中央。

    面对皇帝朱锐,他缓缓跪地磕头。

    然后,他那略微沙哑但洪亮的声音在大殿中响起:“大明正统十五年春闱新科殿试正式开始!请陛下赐题。”

    大殿中的三百名举子,听到胡濙的声音,仿佛得到了某种神圣的召唤。

    他们齐刷刷地跪地磕头,那额头与地面碰撞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口中高呼万岁。

    那声音中,有对皇帝的敬重,更有对自己未来的渴望。

    朱锐微微抬手,示意众人平身。

    他看着殿下这些年轻的面孔,心中涌起一阵感慨。

    这些举子皆是我大明的希望,他们承载着大明的未来。

    想到这里,朱锐的声音在大殿中响起:“诸位举子皆是我大明的希望。朕心甚慰。”

    朱锐微微颤抖着开口,声音中满含感慨:

    “去年,那瓦剌骑兵进攻北京城的场景,朕至今依旧记忆犹新。那震天的喊杀声,那熊熊的战火,宛如就发生在昨日,依旧清晰地浮现在眼前。遥想太祖在位之时,我大明的军队兵强马壮,那是何等的威风凛凛。彼时,蒙古人只要一听到我大明骑兵的名号,便会吓得闻风丧胆。可如今,时光流转,形势变迁。每每回想起那段往昔的辉煌与如今的状况,朕的心中便涌起无尽的感慨与深思。朕时常自问,该如何才能让我大明重振雄风,再次成为那让四方皆敬畏的强国,让我大明的子民都能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不再受外敌的侵扰与威胁。”

    殿下的举子们静静地听着,他们仿佛也看到了那金戈铁马的岁月,心中涌起一股豪情。

    朱锐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着内心翻涌的情绪,随后又缓缓开口说道:

    “然而,到了现今这个时候,不得不承认,我大明已然呈现出了羸弱之态。朕每到深夜,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大脑一直都在思索着我大明未来的走向。如今的大明,辉煌不再,困境重重。朕时常在想,究竟该怎么做才能让我大明重拾昔日的雄风呢?往昔那威震四方的大明,何时才能重现?再者,如何才能让我大明的万千子民都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这些,不仅仅是朕应该思考的问题,也应该是在座的诸位莘莘学子们需要去深入思索的事情。因为你们,是我大明未来的希望,是大明走向繁荣昌盛的关键力量。”

    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举子的脸庞,仿佛要看到他们内心的决心。

    “朕今日的题目只有一个。” 朱锐的声音再次响起,大殿中瞬间安静下来,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

    “胡卿,请你宣读吧。” 朱锐转头看向胡濙。

    “臣领旨。” 胡濙再次跪地磕头,然后缓缓站起身来。

    早有礼部的官员将那个红木的匣子递了过来,匣子上的金锁在阳光下闪烁着神秘的光芒。

    大太监王振也将钥匙递给胡。

    胡濙接过钥匙的手微微颤抖,他知道,这把钥匙开启的不仅仅是一个匣子,更是这些举子们的命运之门。

    胡尚书缓缓的打开匣子,那轻微的 “咔嚓” 声仿佛在大殿中放大了无数倍。

    他的脸上满是敬畏之色,恭谨地把圣旨缓缓取出,深吸一口气使自己镇定下来,随后朗声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于今日所设殿试策论之题目为:当下我大明内忧外患,应如何才能达成强国富民之愿景?

    钦此。”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殿中得到举子们纷纷高呼。

    他们的声音中充满了对皇帝的敬意和对这场考试的重视。

    随后,举子们纷纷起身,又依次落座,旋即开始全神贯注地答题。

    朱锐则静静地凝视着他们,目光中满含期待。

    他的视线在大殿中缓缓扫过,只见大殿之中的举子们整整齐齐地被划分成了二十行,每行均有十五人。

    每位举子的面前都摆放着一张大约两尺见方的方桌,那方桌之上,笔墨纸砚一应俱全。

    此外,每行都安排了一名来自礼部的官员负责监考。

    这些监考官员们个个神情严肃,目光如炬,锐利的眼神仿佛能够洞察一切。

    大殿之中有人已经开始动笔,那笔尖在纸上划过的声音如同春蚕在啃食桑叶。

    有的人眉头紧锁,还在思索,在脑海中搜索着最合适的答案。

    朱锐的心中也有些紧张,他知道,这场考试不仅仅是对这些举子们的考验,也是对他这个皇帝的考验。

    他希望能从这些答卷中找到真正能够为大明效力的人才。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大殿中除了纸张的沙沙声,安静的出奇。

    约莫一个时辰后,有人开始交卷,交完卷后,跪地向皇帝朱锐磕头,之后转身退出大殿。

    两个时辰后考试结束,随着一声清脆的铜锣声,还未完成的举子们纷纷放下手中的笔,站起身来。

    他们有的面带自信的笑容,有的则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众人纷纷磕头并退出了大殿。

    朱锐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期待。

    当天下午,主考官们紧锣密鼓地开启了阅卷工作。

    他们全神贯注,目光如炬,仔细地着每一份答卷,哪怕是最细微的一个细节都绝不放过。

    历经层层严格筛选,主考官们从众多答卷中遴选出了最为优秀的十张,随后呈递给了在御书房中焦急等待的皇帝朱锐。

    朱锐端坐在御书房内,面前整齐地摆放着这十张答卷。

    他神情专注,一张接着一张地仔细翻阅,仿佛能从每一份答卷中听到举子们的心声。

    他时而轻轻点头表示赞赏,时而微微皱眉陷入沉思,内心不断地对这些答卷进行着比较。

    这些答卷皆才华横溢,各具特色,有的言辞犀利、观点独到,却似乎过于激进;有的论述详实、逻辑清晰,但又欠缺了一些创新思维。

    在长时间的反复斟酌与思考后,朱锐终于艰难地从中选定了状元、榜眼和探花。

    次日,礼部的官员们便将进士名单张贴在了衙门前。

    那红底黑字的榜单,在阳光下格外醒目,仿佛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与期望。

    榜单上,一个个名字熠熠生辉,向世人宣告着新科进士们的荣耀。

    【

    一甲,三人。

    状元王鼎、翰林院修撰。

    榜眼贺易,授翰林院编修。

    探花孙元明,授翰林院编修。

    二甲赐进士出身,五十人,授从七品顶戴,待授官。

    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一百二十人,授正八品顶戴,待授官。

    】

    眼下,春闱的事已然落下帷幕。

    然而,科技院那边却是暗潮汹涌。

    在那不易察觉的暗处,竟有人悄然酝酿着一场诡谲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