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大明马皇后 > 第4章 避亲事丽华心急,找汤和寄信寻官配

第4章 避亲事丽华心急,找汤和寄信寻官配

    丽华倒也并不是全然洒脱之人,当她得知赵均用对她有意思时,心中难免也是会涌起一丝焦急的。

    毕竟,赵均用的势力可比郭子兴大得多,如果他真的动了心思,强迫着郭子兴把自己嫁给他,郭子兴为了不与赵均用关系破裂,很可能就只能答应。

    这个时候,谁能拯救她呢?

    丽华很是头疼。

    很多很多年前,丽华还曾想过要不要去帮助朱重八。然而自从马强逃亡,自己寄居在郭子兴家里,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就算想伸以援手也做不到了。

    这个时候的朱重八在做什么呢?

    应该是回到皇觉寺了吧?朱重八在皇觉寺收到汤和的信,只不过没有下定决心。这时他的师兄说要告发他跟起义军有联系,朱重八这才不得不被迫投靠了郭子兴。

    既然是被迫,到底何时才会被迫呢?

    汤和什么时候会给朱重八写信?朱重八又何时才会启程?

    她不知道朱重八到底什么时候会来濠州投靠郭子兴,万一朱重八来的晚了怎么办?

    既然知道结果,那倒推过程加以干预也不是不可以。

    丽华这样想着,立刻取了披风要出门去见汤和。

    “小姐,小姐你去哪儿啊?”丫鬟小蝶问道。

    “我去一趟军营。”

    因为张罗士兵耕作之事,丽华跟将士们也不算陌生。只是军营也有军营的规矩,她如今还没有那么大的底气去跟整个郭子兴的势力对抗,最好还是守着规矩来,她在外头叫守卫的小兵去找千户汤和。

    汤和跟朱重八在凤阳是穿一条裤子长大的玩伴,丽华也不知道他何时加入的郭子兴的队伍,但等她知道这个人的时候,汤和就已经混到千户了。

    这里的千户可不是手底下一千个士兵的意思,成吉思汗即位后,将全蒙古部众划分为九十五个千户,这个千户既是行政单位又是军事单位。也就是说,作为千户长,要跟县令一样,管着底下的百姓们放牧、劳作,战时要组织他们打仗。

    不过经过多少年多少代的更新发展,行省制得到实行,千户就渐渐失去了行政作用。

    在起义军这里,千户就是一个军队小领导的官职。

    自打先秦开始,汉人军中就普遍规定五人为一伍,领头的为伍长,两伍为一什,领头的称什长。

    十个什就是百户,十个百户则为千户。

    偏偏蒙古人要搞特殊,他们没有伍长,最低就是十个人,称为一个牌子,领头的叫牌子头。

    别看汤和叫千户,但实际上,根本没那么多人。

    能凑齐五十个人的,就能称百户了,手下有个一两百人就能叫千户。

    而且起义军这里的称呼是很混乱的,没有那么严格的一级一级的官职,甚至是上峰想到什么就封你个什么。

    汤和作战勇猛,在攻占濠州时立下了战功,所以封了个千户,手底下有一百来个人。

    “汤和见过马姑娘,不知姑娘找咱有何事?”汤和对丽华还是很恭敬的,这份恭敬并不是来自于她是郭子兴的义女,更多的是因为他亲眼见过丽华为了濠州百姓能吃上饭所做的努力。

    汤和挨过饿,要不是饿得没东西吃也不会上山做土匪,然后加入了白莲教,后来又辗转来了郭子兴这里,所以对于心中有百姓,能够让百姓不饿肚子的人他心存敬畏。

    “汤大哥,你还知不知道有什么有才有能的人可以招揽的?”

    “啊?姑娘怎么突然这么问?”

    “眼下徐州危机就在眼前,咱们濠州也没好到哪里去,我就想着能多招揽一个人才算一个,汤大哥在军中武艺也是超群,想来认识的伙伴也都是天资卓越之人,若是能够招揽过来,岂不是为濠州增添助力?”

    “小姐说的是。人才咱这里还真有一个,是咱从小认识的玩伴,之前咱也写过信叫他来的,只是没有动静。”

    “既然是人才,想必都是有些傲骨的,汤大哥你再去信一封,写的言辞恳切一些,或许他就被打动了呢?”

    “是,汤和听姑娘的,回去就写。”

    “有劳汤大哥了。”

    “马姑娘折煞咱了。”

    嘱咐完了事情,丽华从军营离开。汤和则回去,绞尽脑汁写了一封十分感人的信,让人快马送去了皇觉寺。

    正如丽华所猜测的那样,在讨了三年饭以后,朱重八又回到了皇觉寺。

    只不过他当和尚的原因可并不是丽华所认知的历史中记载的那样。

    要说第一次入寺做和尚,还是看在他二姐夫李贞的面子上,皇觉寺的住持才答应的。

    不像丽华所想的那样,朱重八家里穷确实是穷,但是穷并不等于地位非常低。

    他的外祖父是个秀才。

    在极其抑制汉人的元末,能够有个秀才功名,可见外祖陈家至少也是诗书传家的人家。

    可惜穷就是穷。秀才也没办法凭空生出钱来。

    但是陈秀才把自己唯一值钱的知识都教给了孩子,哪怕是女儿也是识字的,少说千字文是能背诵下来的。

    这不多的字又经由陈母教给了自己的儿女。

    朱重八的二姐因为会几个字,且外祖是个秀才,就被同村家底不错的李家看上了,娶做了李家的媳妇。

    这个二姐对朱重八非常疼爱,姐夫也是个大方之人,在还没有因旱灾、蝗灾饿死人之前,朱重八也是常常去姐夫李贞家里蹭饭吃的。

    后来遭了灾,李贞一家对朱重八也很照顾,但朱重八却不想做二姐的拖油瓶,况且他年纪又不小了,怎么能在二姐夫家里让他养活。

    于是就经过二姐夫的介绍,去了皇觉寺做和尚。

    游历了三年再度回到家乡,二姐已经病死了,二姐夫李贞带着外甥保儿也不知道去哪里了,二姐夫的邻居汪老太不忍心见朱重八迷茫无措,就凑了家里仅有的几个鸡蛋,让他带着去皇觉寺再试试门路。

    李贞以前年年去皇觉寺上香供奉,这一点情分皇觉寺还是记得的,于是朱重八就这么再次回到了皇觉寺。

    皇觉寺的生活跟三年前一样,依旧艰苦,甚至更加艰苦。朱重八日复一日地重复着繁重的劳作和微薄的饮食。从清晨到黄昏,忙碌不停。可得到的食物却总是那么稀少,难以填饱肚子。

    不过朱重八这次趁机学起了字读起了书,照着寺院里的石碑一个一个的认字,把本来就不扎实的基础算是巩固了一下。

    就这么过了几个月,一封来自濠州的信打破了他清苦却还算平静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