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大明马皇后 > 第13章 丽华初为人母;元璋被迫入狱

第13章 丽华初为人母;元璋被迫入狱

    饭桌上,朱元璋又提起没跟丽华商量就收义子的事情。

    “你莫不是才几天就忘了我跟你说的?《礼记》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是我的梦想,不是空口白舌的说说就算了的。所以你不必因为没有跟我商量而道歉,因为我比你更希望让天下的孩子们都有归宿。如今我们力量小,能自己帮一个就帮一个,以后咱能力大了,就开慈幼院,然后好好的开垦荒地,叫百姓不缺粮食吃,天下安定了,粮食多了,遗弃的孩子就少了。”

    朱元璋倒是不至于现在就忘,只不过关心则乱。他太想在丽华面前留一个好印象,怕这种先斩后奏的行为会影响他在丽华心中的形象。

    听丽华这么说,他松了一口气。

    “好,咱一定完成这个梦想。”

    丽华疼惜的摸着孩子的头:“他叫什么呀?”

    朱元璋讨好的笑道:“他不记得自己姓什么了,咱就叫他跟咱姓,这名儿还没起呢,想着你读书多,给他取一个。”

    “我取呀?”

    “你是他娘,怎么不能取了。”

    小孩儿也点点头:“娘取。”

    “行,那娘就想一想。”

    其实从朱元璋领着孩子回来,丽华就知道这孩子是谁了。

    朱元璋的第一个养子:朱文英,也就是后来的沐英。

    沐英这一辈子,只忠心三个人:朱元璋、马皇后、朱标。

    所以马皇后去世时他吐血不止,朱标去世后他直接就跟着去了。

    但就算这样,远镇云南的沐家从大明开国到大明国灭,两百多年,十几代始终忠心耿耿,从无背叛。

    这也是丽华怜惜他的原因,好人不长命啊,沐英活的太短了。

    “你可想排个字辈?”丽华问朱元璋。

    果不其然,朱元璋说道:“咱从小读不起书,希望以后的娃娃们都能够读书识字,文采斐然。就文字辈吧。”

    “文周,如何?”

    “文周,有何含义?”

    “周者,密也,希望他以后行事谨慎、周密,《礼记·缁衣》里说,自周有终,周乃忠也,是说为人忠心有诚信,希望他能做一个对你忠心,对人诚信,行事缜密的人。”

    “好,就叫文周,朱文周。”

    朱元璋笑着拍了拍朱文周:“以后你就叫朱文周了,记住了吗?”

    朱文周点点头:“记住了。”

    “以后你跟着你娘读书识字,咱教你功夫,以后你就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才了。”

    “文周一定会好好学的。”

    “给你取个小名吧?”丽华温柔的看着朱文周问道:“叫鹤龄如何?大宋时有个词人叫侯寘(zhì),他写过一首词,里头说‘坐享龟龄鹤算,稳佩金鱼玉带,常近赭黄袍。’是祝你长寿、有钱、官运亨通的意思。”

    “这可是个好名字。”朱元璋笑道:“你娘这是想让你成为天底下最幸福的人啊。”

    “有爹、有娘,就幸福。”

    朱文周这孩子确实情商高,一句话哄得朱元璋和丽华两个人都开怀大笑起来。

    吃过饱饭,朱文周不一会儿就困了。

    小蝶早就收拾好了床铺,朱元璋抱着朱文周,将他送上床,盖好被子。

    天色还早,朱元璋倒是不困。

    两个人决定去马强那里看看。

    两个人手牵手走在路上,朱元璋一边走一边说这几天遇见的事情,丽华就耐心的听着。

    听到朱元璋去给父母扫墓,丽华明显感觉到了朱元璋有些难过。

    “等以后咱稳定下来了,就给爹娘、大哥重新修一座坟。”

    “好,那咱努力,早早的打下一个属于自己的地方,站稳脚跟。咱跟你说,这次回去收的那几个兄弟,个个勇猛,那个耿大叔更是心有谋略,是个做军师的料。可惜就是人太少了……”

    “六个人不少了,现在这种情况,你要是手下有了那么多忠心的兄弟,那义父和其他三个大帅该如何想了?”丽华安抚道:“有时候藏拙,也很重要。”

    “嘿嘿嘿,还是你懂得多,你这一说,咱心里好受多了。”

    两个人就这么溜达着到了马强家里,叫马强知道朱元璋回来了好安心,见过面,说了一会儿话,两个人又溜达着回去,这回天色已晚,可以直接洗洗睡了。

    朱文周第二天起床的时候,朱元璋早就已经回军营去了。

    “醒了?快去水房洗脸刷牙,然后过来吃早饭。”

    在元军军营,每天不是被鞭子抽醒,就是饿醒,朱文周一时间还没有适应这种早上醒来母亲亲昵温柔的喊他吃饭的场景。

    他眼睛好像有些发酸发热。

    “怎么了?还没睡醒?还是不舒服?”丽华有些担心。

    毕竟她还没养过孩子,她只知道流浪猫流浪狗被收养后因为环境的改变,很多会病一场,不知道这孩子是不是也一样。

    “没,没有不舒服,我这就去水房。”朱文周发现了丽华眼里的担心,他不想让这个得来不易的、温柔的义母担心,于是跑去了水房。

    昨天义父已经给他说过那些东西的用法。

    朱文周用一把小号的牙刷沾了牙粉开始刷牙。

    这种小号的牙刷本来是给郭慧和小蝶用的,她们人小,大人用的牙刷对她们来讲太过于巨大了。

    刷过牙,洗过脸,朱文周干干净净的去灶房吃早饭。

    看到桌子上的鸡蛋羹,朱文周这才意识到,原来之前就算亲生父母也不舍得给他吃的鸡蛋,在这里是可以每顿饭都有的。

    “先喝一碗米汤,然后把鸡蛋羹吃了。”丽华说道:“不是不让你吃饱,娘知道你之前饿了很久的肚子,这肠胃啊就跟那竹竿似得,一直没有水就干枯了,这时候要是灌很多水进去就爆掉了,就得一点儿一点儿的滋润它,不然你会肚子疼的。咱细嚼慢咽、少吃多餐,待会儿饿了再吃。”

    “好,听娘的。”

    别说待会儿还能吃了,就算只给吃这一碗鸡蛋羹,朱文周都觉得很满足了。

    米汤很浓稠,突然的碳水摄入叫朱文周有些晕碳,当然,他并不知道这叫晕碳,他只觉得自己刚刚起床,又犯困了。

    “快把这一口吃了,然后坐那儿歇一会儿,等娘忙完了,就教你认字。”

    听到要认字,朱文周一个激灵,立马就不困了,他把最后一口鸡蛋羹咽下去,抢过丽华手里的碗筷:“娘,我来洗。”

    丽华被他迅速的动作吓了一跳,然后想到小蝶刚来时也这样啥活儿都抢着干,对他太过客气或许还会叫他心里没有归属感呢。

    “成,你洗,娘去书房,你洗完了就过来。”

    “哎,知道了。”朱文周高高兴兴的端着碗筷去洗刷了。

    丽华用的不是寻常的笔墨纸砚,在如今这种动荡的时期,笔墨纸砚几乎是价比黄金了,这也是为什么底层的百姓很难有读书识字的机会,因为花费实在太高了。

    之前教朱元璋写字的时候,丽华制作过一个黄土盘。

    黄土是随处都可见的东西,没黄土还能用沙子,只要筛一筛,足够细腻,一样能用。

    找一枝直溜些的树枝,顶端削尖了就能当笔用。

    写在黄土盘上,用一个横着的木条一推一拉,字就没有了,黄土盘恢复平整,可以重复书写。

    反正刚学字的人甚少能够一拿起笔就写蝇头小楷,大多数都是歪歪扭扭,字比苹果大,用黄土盘和树枝笔,既省钱又方便。

    丽华从小就做小老师,小时候教大舍二舍三舍,后来教郭慧,对于教小孩子已经是经验十足了。

    只不过以前丽华都是口口相传的教法,这也是自古以来最常用的教授方式。

    因为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拼音被创造出来之前,中国人一直是用“直读法”和“反切法”来给字注音的。

    可是这两种方法的门槛非常之高。

    比如直读法里跟,音根,也就是说跟和根是一个读音。

    反切法就更麻烦,比如风,房声切,也就是说用房的声母和生的韵母组成风的读音。

    这两种方法,都是用字来给字注音。

    所以矛盾就出现了。

    一个人要认字,是要学习读音的。

    可是读音之前,要先认字,才能知道字的读音。你得知道根的读音,才能知道跟的读音;知道房和生的读音,才能知道风的读音。

    这对于想要自学的人来说是一个悖论。

    所以,掌握读音能够释义的老师在古代才会那么受到尊重,他们通过口口相传的模式,来最大程度的减少了读书认字的困难。

    可是,这种方式的弊端也很明显。

    因为人是有口音的。尤其是在没有产生、推广普通话的古代。

    都不用说南北差异,就是一个县里,估计南边到北边交流上都会有一定的问题。

    而且人脑又不是机械,记错、混乱也是很常见的事情,所以不同老师教的读音不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丽华也不是没想过用拼音,只是之前教授的大舍几个人,郭子兴是会检查他们的课程的。丽华怕被他们发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所以不但不让大舍他们说出自己教他们的事情,也没有把现代的拼音拿出来用。

    可是这个朱文周,应该没有问题吧。

    丽华还是相信“马皇后严选”的。

    准备好物品,学生也已经就位,丽华开始正式授课。

    先教他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个数字,然后延伸出来为什么这么读,然后神秘兮兮的跟他讲:“娘这里有一套独特的拼读方法,你爹都不会哦,你想不想学?”

    小小朱文周哪里受得了这样的诱惑,当然是要学的。

    于是丽华就用半个月的时间,教会了朱文周声母和韵母。

    丽华还重新做了一本三字经,在字上头标注上拼音。

    在学会、记住了声母、韵母、音调之后,即便没见过那个字,也不知道意思,朱文周对着拼音也能把整本三字经读下来。

    “哎呀,咱们鹤龄可真厉害!这才一个月,就能读三字经了。”丽华夸赞道。

    朱文周害羞的脸色通红,他觉得自己没有义母说的那么厉害,好多字他还不认识呢。

    “会读了,就可以跟着读音认字了。有些字还是很简单的对不对,平常你说话的时候也会说,也会用。不知道意思的就记下来问娘,等把意思都明白了,就可以把整本三字经背下来了,当时候背给你爹听,吓他一跳。”

    “好。”

    朱文周暗自决定,一定要尽快明白整本三字经的意思,然后背下来。

    他不但要背给义父听,还要背给那些叔叔伯伯听,让他们知道义母是有多厉害,才教了他一个多月,他就能够背下一整本三字经了。

    朱文周按部就班的跟着丽华读书识字,每天都过的无比幸福。

    朱元璋这里就不太幸运了。

    这次探查回来之后,朱元璋在郭子兴军中的威望又涨了几分。

    郭天叙见自己的谋划失败,朱元璋不但没死还增加了人手,心中更加的嫉恨。

    正巧,这次新招揽的人刚刚来,啥也不懂,出点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郭天叙就逮着这点错不放了,硬是要给朱元璋扣一个带兵不力的帽子。

    朱元璋知道郭天叙是冲自己来的,他安抚好那些气势汹汹的手下,对郭天叙说道:“兄弟们犯错,是某失察,但有处罚,少帅罚某就是了。”

    郭天叙等的可就是这一句呢,当下就把朱元璋抓起来了。可是郭天叙这个人,虽说不知怎么就长成了鼠目寸光、嫉贤妒能的性子,却也不是个纯粹的坏人,他毕竟跟丽华一起长大,要他就这么杀了朱元璋他也做不到。

    不过这样的性格确实也是成不了大事的。

    他把朱元璋抓起来以后,回想起朱元璋刚才对自己俯首帖耳的模样,又想到自己手里还握着对朱元璋享有处罚的权力,心里竟莫名的舒服了许多。他心里想道:若是朱元璋早就这样恭恭敬敬的,他又何必要去找朱元璋的晦气呢?

    于是他只叫人把朱元璋关进了牢里,让他吃几天牢饭,长长记性,并没有再进行其他的处罚。

    注释:宋·侯寘《水调歌头·为郑子礼提刑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