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兴这次来滁州带了也有小两万人,加上家眷足有三四万,妥当安置完也过去了一两个月,小小滁州人满为患。
自打坐拥滁州之后,郭子兴称王的心思也是日益明显。
他数次提起过这件事,不过朱元璋觉得滁州这个地方太小,粮食可能不足以供应那么多人,想换个地方。
但滁州是郭子兴的老家,谁不想荣归故里呢,于是两个人就称王这件事有了龃龉。
朱元璋手中人马不比郭子兴少多少,这次打下和州威望比以前更甚,而且他又是普通佃户出身,自来在兵卒中就比郭子兴更多一份好感。
眼见着这“好女婿”要控制不住,郭子兴一边心里嫉妒的发酸,一边不得不想办法制衡。
不过郭子兴又有几分文人的酸腐,他首先想的不是挑几个有能力的部将将朱元璋的手下分化,而是想先给朱元璋塞一个妾室,不知道是不是想用美人计将朱元璋的雄心软化,还是想用这个女人离间朱元璋和丽华的感情。
他将朱元璋叫到府里,态度出奇的温和。
“国瑞呀,来,坐。”
“不知大帅叫某来所为何事?”
“这是在家里,咱是翁婿,不是元帅和下属,不必叫大帅了。”
“是,义父可是有事情交代?”
“倒也没什么大事,你跟丽华成亲也有个两年了,丽华一直也没有好消息……”
“义父说的是,只是这事儿不怪她,咱自从成亲,在外的时间倒比在家的时候多。这回团聚,小婿一定努力,早日让义父抱上外孙。”
“是该努努力,不过也不要给丽华太大压力。咱这儿有个姑娘,他父亲是咱手下副将,之前打濠州城的时候没了,前两年她娘也病死了,这孩子如今到了年纪,咱身为他的长辈也不能不管,你看……”
“义父放心,咱一定给这姑娘找个好人家。”
“不是,我是说……”
“不知这姑娘年纪多大了,不怕您笑话,咱好兄弟都还单着呢。这样吧,咱把兄弟们都拉出来,叫姑娘自己挑如何?”
朱元璋这话都堵到这里了,郭子兴也实在没脸皮再说这是给他准备的小妾了,只好拉着脸答应了。
一想到自己队伍里还有那么多光棍,朱元璋觉得这一个姑娘怕是得引起争夺,对人家姑娘名声不好。
回家后,朱元璋把这事儿跟丽华说了,还问她认不认识别的待嫁的姑娘,一起给牵个线。
“你是真不明白还是装不明白?”
“什么明不明白?”
“这个姑娘明显就是义父给你准备的。”
“是吗?义父没说呀?”
朱元璋一副赖皮的模样,倒叫丽华不好继续这个话题了。
“这些孩子可都管你叫大姐呢,你得替他们好好的牵个线。”
“成,牵,肯定牵。”
丽华还真认识不少好姑娘。
住在郭子兴家时丽华虽然不能大张旗鼓的搞慈幼院,但也是一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性子。
战乱时不缺孤儿寡母,也不缺寡妇。
当初丽华在濠州刚刚开始负责耕种之事时,见过许多家庭里年纪轻轻就守了寡的女孩儿,尤其是没能给婆家生下男丁的寡妇,不但被人指指点点说她克夫,还不得脱身,在婆家受尽苦难。
这些姑娘年纪都不大,最小的甚至才十来岁,却形容枯槁,如同行尸走肉。
可是丽华没有那么大的权力强行让她们与婆家脱离,况且就算脱离了,她们也没地方去。外人嫌她们晦气,娘家又怕她们回去浪费粮食,好像除了活着受罪或死亡,真的没有第三种选择。
后来丽华就想了一个叫兵卒帮忙耕种的法子,一来是多少能分担一下这些姑娘们的活计,二来耕种的时间长了,只要这姑娘还有点心眼儿,不想继续被压榨,总能跟军营里见不着姑娘的光棍们看对眼儿的。
这些寡妇们的婆家别看对媳妇压榨的狠,却个顶个是个欺软怕硬的,濠州城的兵老爷看上了他家媳妇,别说给点钱粮了,就算不给他们也得放人。
当初彭大他们入城时抢掠了多少人家,也就是郭子兴当初管的严,还守那么点规矩。
这些姑娘再度嫁人后不敢说都是夫妻和谐家庭美满,但总而言之,这已经是比守寡在家当牛做马要强上百倍的生活了。
可这却不是丽华想要的结果。
她不想解一两人一时之难,也不想女孩儿们除了嫁人就只有嫁人。
她真的很想给那些没有自主选择权的姑娘们一个避风的港湾。
如果有那么一个地方,可以容纳她们,或许死了丈夫的女人也不必苦苦留在婆家受苦,也可以勇敢的走出家门自食其力。
倒不是说叫她们从此不用嫁人,只是有这么个地方喘口气,能够不必急着为了脱离苦海而进入另一个苦海,而是慢慢的寻找自己的幸福,该多好呢。
丽华成亲后自由度比在郭子兴那里时大了不少,前段时间朱元璋一征滁州时不但带回来了人,多少也从元人那里搜刮了些钱粮。朱元璋潜心治兵,丽华就组建了一个女红班,收容的都是些被卖、被逼迫嫁人或者守寡的无处可去的姑娘们,丽华为她们提供住所,她们则为朱元璋营中将士们裁剪缝制、修补衣物谋生。
工钱确实赚的不多,毕竟朱元璋和丽华都处于一个非常紧张的时期,能拿出来为将士们置备装备的钱也没多少,不过饭是管的。
这个女红班只是一个非常初级的、暂时为女人们遮风挡雨的收容所,也是丽华如今力所能及的极限了。
她暂时还做不到提供那么多长期的、稳定的岗位,来使她们彻底的获得自由,只能供她们暂时歇脚、喘口气,不会因为逼迫而非自愿的陷入泥沼。
这次来滁州,女红班的姑娘们也都跟着一起来了,朱元璋想要为手下们找媳妇,自然没有比她们更合适的了。
丽华已经跟朱元璋嘱咐好,成不成全看个人意愿,不能逼迫,不能强求,更不能使下三滥的手段。
郭子兴口中的那位胡姑娘,就跟着丽华的女红班,成为了丽华和朱元璋组织的相亲大会的第一批参与者。
相亲大会的地点选在了城中最大的酒楼。
一批一批的劫掠者如蝗虫过境,滁州城里的酒楼大多都人去楼空,这个最大的翠云楼也早就关门大吉了。
不过这次相亲大会也不为吃喝,只为了找个地方相看,这里把门一关,外头派兵一守,也没有闲杂人等看热闹,成与不成的也没人说闲话。
军中的小伙子们已经把自己拾掇的干干净净,兴高采烈的样子好像明天就要过年了。
汤和也在这相亲的队伍里,他比朱元璋只小一岁,看到朱元璋跟丽华恩爱的样子早就羡慕了。
徐达倒是不羡慕,他现在根本没有成家的心思,但是也被朱元璋和汤和生拉硬拽着一起去了。
结果自然是圆满的,光棍的数量本来就多,几乎就是随便姑娘们挑了,只要岁数合适,长相长得不差的男人差不多都被看中了。
汤和眼光高,他看中的是胡姑娘。
胡姑娘早已经听说郭子兴想让他给朱元璋做妾的事情,她不乐意,堵着气的想要好好挑一挑。
汤和在这些人里地位仅次于朱元璋,长得又五大三粗,十分壮实。
两个人谈了差不多一炷香,就定下了终身。
徐达自然也是个香饽饽,不过他是真不想成家,全程躲着,人家姑娘看他没这个意思也不强求,后来就没人找他了。
此次相亲大会最终成功撮合了十五对儿眷属。
女红班也空出来了新的位置,能够再多容纳一些命苦的姑娘们。
趁着离过年还有两个月,天气还不算太冷,大家都挑了最近的好日子成亲。
汤和是这里头地位最高的,又是朱元璋的兄弟,就成了打头阵的,大家把第一个好日子让出来,让汤和跟胡姑娘成亲。
后面的好日子里同一天成亲的多的四五个,少的也有两三个。
这一整个十月,滁州城都充斥着喜悦。
朱元璋这一伙人高兴了,郭子兴就更不高兴了。
给朱元璋添堵没成,还让汤和捡了个便宜,真有种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感觉。
此后郭子兴就总找些费时费力的事情让朱元璋去干,不是让他负责滁州的夜间巡视,就是去数粮草。
为了迎接自己在滁州城过的第一个新年,郭子兴还下令满城挂彩,这费功夫的活儿自然又交给了朱元璋。
这年头颜料贵,比粮食还贵。
朱元璋哪来那么多钱去找颜料染布?这事儿最终还是得靠丽华解决。
“去药铺看看有没有苏木卖吧?”
“苏木?”
“对,苏木味甘、咸,性平,无毒。归心、肝、脾经。具有行血祛瘀,消肿止痛之功效。苏木煎水,加入明矾、五倍子等不同的东西,根据煎水浓度不同,浸染时间不同,次数不同,能染出不同的红色。看看城中还有没有白色坯布,拿来染色裁成长条装点应付一下吧。”
“成吧,咱去药铺问问。”
这苏木染色具体需要多少用量丽华也不知道,朱元璋跑了好几个尚且开门的药铺,好歹凑了些苏木,染出了五六匹深浅不一的红布,在城里,尤其是郭子兴府邸周围挨家挨户的发放,让他们把布挂在门口。
年前被这般折腾,朱元璋自己家的年都没过安稳。腊月三十朱元璋和丽华带着五个孩子和马强、马兴外加小蝶一起包了饺子,还滚了元宵,守了夜,就算是过年了。
自打郭子兴来到滁州,朱元璋有种被郭子兴束缚住的无力感,最近两个月这感觉尤甚。攻打定远时新收的幕僚李善长建议他早日自立,两个人商讨了一番,决定年后先打下和州作为中转之地。
丽华来到滁州,一家相聚才没几个月,他又要外出征战,不知何时能回,朱元璋心中愧疚。
相比之下丽华反而洒脱的多,她鼓励朱元璋道:“好男儿志在四方,你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哪里能在这里窝着呢,去吧,我相信你很快就能有自己的地盘的!”
带着丽华的希冀,至正十五年正月初六,朱元璋就突然带着自己的部下奔向了和州,二十天后,和州收入囊中。
打下和州之后,朱元璋就想着把丽华、孩子们和马强、马兴接过去。
但郭子兴一眼就看透了朱元璋想要脱离他的心思,他虽然嫉恨朱元璋,却又不想失去朱元璋这个助力,便以丽华有了身孕为由将丽华一家子人全部扣留在了滁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