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数月有组织的训练,朱元璋的部下已经焕然一新,全然不是当初刚刚回到濠州时零散的样子。
虽然还是达不到丽华当初说的百人如一人,但在听从号令方面也已经是有了巨大的进步。
这次出征滁州,没到半年的时间,朱元璋就已经先后攻克了全椒、定远、滁州城,在外建立了自己的一份势力。
自打赵均用和彭大离开濠州以后,郭子兴和孙德崖这两个冤家那是相看两厌,恨不能诅咒对方立刻暴毙。
郭子兴见自己老家已经收入囊中,立刻就收拾了自己的部下、家眷,全部搬去了滁州。
虽然自己辛苦打下的地方叫郭子兴就这么占了心中有些不爽,但能见到丽华朱元璋还是高兴的。
他特意叫自己二十个兄弟跟着他一起去接丽华。
见到二十个英姿飒爽、强壮有力的小伙子,郭子兴笑的有些勉强。
郭天叙脸色就更难看,没想到有朝一日,他郭天叙还能被朱元璋骑到头上!
“嫂子好!”
“大姐好!”
跟丽华问好的声音非常明显的分成了两批。
一批以汤和、耿炳文为首,这俩跟朱元璋关系更好些,跟着朱元璋叫大哥,就叫丽华大嫂。还有冯家兄弟,郑家兄弟,年纪比朱元璋小,却比丽华大的,都叫大嫂。
另一批以徐达为首,还有几个年纪小的孩子,尤其是他手下的吴良、吴祯、周德兴,叫丽华大姐。
徐达是上次被丽华吓着了,从那以后就开始叫起了大姐,后来觉得大姐更亲切,就没改回来。
吴良吴祯跟着徐达,徐达叫啥他们就叫啥,周德兴则完全是想跟丽华拉近关系,。
后来像唐胜宗、陆仲亨这些才十八九岁的小伙子,都开始跟着叫大姐了。
耿炳文叫朱元璋大哥了,耿君用自然就成了长辈,还有缪大亨,年纪大,资历也老,这两个,丽华得叫叔叔。
他们两个跟马强倒是挺和脾气。
朱元璋面上恭敬的把郭子兴一家送到府邸,然后带着丽华和马强回家。
路上朱元璋略带炫耀的问道:“怎么样,咱厉不厉害?威风不威风?”
“厉害!半年连克三城,厉害极了。”丽华的情绪价值给的足足的。
“就是可惜,这城又不是咱的了。”
“谁不说呢。”朱元璋也有些遗憾:“要不,咱再出去打几座城?”
“我看非常可以,那夫君赶快去吧。”
“唉,不急不急,夫人初来乍到,为夫得好好陪夫人几天,以解夫人相思之苦啊。”
“呸,谁想你。”丽华脸红的啐了一口,羞臊的小声说道。
“哈哈哈,咱想,咱可想你了。”
两个人回到家中,见到又多了好几个孩子。
“这是?”
“咱又收了几个义子。”
朱元璋一挥手:“都过来,见过你们娘。”
丽华见里头有个个子高挑的问道:“你几岁了?”
“十四岁了。”
丽华就对朱元璋说道:“这个孩子十四了,可是鹤龄才差不多十岁,鹤龄又是先来的,按年龄鹤龄不服,按先来后到他也不服。”
其实丽华是怕这个孩子大了,没有小孩子对朱家有归属感。
“你觉得怎么合适些?”
丽华看了看正在跟耿君用聊的热络的马强,拉过朱元璋小声说道:“其实我一直想着,让我爹收一个义子来着。”
自从丽华出嫁,马强在家确实寂寞了些,他年纪也大了,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天天出去,在家里就一个婆子和几个长工陪着,也说不上什么话。
“要不……这个你就让给我做兄弟?”
朱元璋看着那个孩子:“夫人想要个兄弟,你可愿意做咱的弟弟?”
那孩子年纪大了,而且他是记得自己父母的,也记得自己的姓氏。
朱元璋说要收他做义子,他一方面为了一口饭想答应,另一方面又因为自己比其他人大了好多岁而感到有些难以融入。
现在朱元璋说不收他做义子要跟他做兄弟了,哪里还有不答应的。
丽华就过去跟马强商量这件事。
听到要收一个义子,马强一愣,随即就明白了丽华的用意。
“好,那就收个义子,以后你也有兄弟撑腰了。”
这年头拜义父,可以跟着义父姓,也可以不跟。这要看义父有没有儿子,和这个义子记不记得自己姓什么。
偏偏马强没儿子,这孩子还记得自己姓徐。
这可就难办了。
姓徐吧,跟马家不亲,姓马吧,这孩子还记着自己祖宗呢。
“这样吧,要么,你依旧姓徐,以后生的第一个儿子姓马;要么你姓马,以后你生了儿子,可以挑一个或者几个姓徐。你自己选?”
“我……我选第二个。”小孩儿也不知道选哪个对自己更好更有利,他只想快速融入,真的有家人。一家人自然是要同一个姓的,何况以后孩子还能姓徐,也不算忘了祖宗,于是他就选了第二个。
“成,那就姓马。”
既然成了马强的义子,这名字就得马强来取了,丽华算是松了口气,可终于少费一回脑子了。
“丽华,你兄弟这名字就交给你了。”显然马强也没放过丽华。
丽华欲哭无泪。
“叫马兴?兴者,起也,又有成功之意。小名就叫止疾,希望你身体康泰,远离疾病。”
丽华取名,没人有意见,于是马强新出炉的义子就有了马兴的名字。
马兴就更高兴了,不但能够保留自己的姓氏,还多了一个爹,一个姐姐,和一个非常勇武厉害的姐夫,而且他是那些小屁孩的舅舅,这可太威风了。
好不容易搞定马兴的的名字,丽华一回头,后头还有四个比朱文周还小的小萝卜头等着她呢。
不用说,这四个人的名字还得她来取,头痛,当真头痛。
丽华记得朱元璋的义子里有叫朱文刚的,朱文逊的,平安的,也不知道这几个哪个是哪个,反正名字都是新取的,名字不一样了,命运或许也能更改吧。
“你们有记得自己名字的吗?”
“我叫马儿……”
“那你小名还叫马儿好不好?”
“好。”
“小马驹子都是要奔跑的,叫你文驰吧,做一匹疾驰的小马驹。”
小名叫马儿的娃娃就有了朱文驰的名字。
“你就叫朱文安吧,平平安安的,早日长大安定天下。小名就叫升平。”
“你就叫朱文良吧,良者,善也,希望你善良正直,锄强扶弱。小名就叫朴重,愿你朴实、厚重。”
丽华俯下身对着最小的一个孩子说道:“你就叫朱文潇,潇潇洒洒,快快乐乐的长大,小名就叫无忧。”
这个孩子看起来才四五岁,看起来又傻乎乎的,丽华觉得能快快乐乐的长大就很好了。
终于取完了名字,朱文安、朱文驰、朱文良、朱文潇四个人给丽华磕了头,叫了娘。
然后又对着朱文周叫了大哥。
朱文周本来还有些不高兴的,这么长时间他都习惯义父义母只有他一个孩子了,这下子来了这么多弟弟,心里担心关注被分走。
“鹤龄,以后他们就交给你啦,身为大哥你不但得教他们如何洗漱、穿衣、叠被,还要教他们读书识字,他们犯了错你也要管教他们,知道了吗?”丽华期望满满的说道。
朱文周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来:凭你们来再多人,我也是娘最倚重的儿子!
“娘放心,鹤龄一定好好的教会弟弟们。”
收拾好家里,马强摆了一桌酒宴,正式宣告自己有了一个义子。
丽华和朱元璋也紧跟着摆了一桌,五个孩子重新正式磕了头,按照年龄排了序:朱文周老大,朱文良老二,朱文驰老三,朱文安老四,朱文潇老五。
丽华就这么成了五个孩子的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