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那李善长,回去后彻夜难眠。
他感受得到元帅夫人言语中的抱负,那真的是为了天下百姓着想的。
可是他身为地主、文人,自身利益是与其相悖的。
李善长不得不下一个决定。
是博一把为子孙后代谋一个安稳的却不一定大富大贵的未来,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跟主上虚与委蛇。
他心知,元帅夫人作为一个女子,是不好抛头露面推行那所谓的农制的,到头来还是要他主持,如果他不想,或许就真的做不成。
那么,以后元帅称王、称帝,他也能封公封侯,家里少说会有几万顷的地,封妻荫子,家财万贯。
可在听过元帅夫人的话以后,他知道这样是不对的,如此行事利个人却不利百姓。
如果权贵人人都为了自己,终究还是会成为被百姓憎恨的人,就像如今他们憎恨元朝廷一样。
他是享受了,那么十代二十代以后的子孙呢?是不是会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于是他下定了决心,连夜起草了一份关于农制的基础章程。
第二天,李善长带着两个黑眼圈去向朱元璋复命。
“百室这速度很快啊。”朱元璋一边看一边笑道。
“主上吩咐岂能怠慢。”
“去把长史叫来。”朱元璋吩咐身旁的亲兵,亲兵得令出去,很快李贞就来了。
“姐夫,百室献上来一份关于农制的章程,你看看。”
李善长身后起了一身冷汗,庆幸自己选对了道路。
他还自视甚高的认为除了自己没人能去做元帅夫人设想到农制,却忽略了朱元璋的亲眷。
朱元璋手下虽然没有太多文人,但李贞能读书写字,会计算,最重要的是,他是朱元璋的姐夫,忠心自然是不必说的,他李善长就算不上表这份章程,朱元璋也可以拿着元帅夫人写的章程让李贞去做。
到时候与他李善长,就半分关系也没有了。
“写的很不错,百室大才。”
“不敢不敢,不过是有些笔墨之功罢了。”
看到李善长略带侥幸却又心虚的样子,李贞心中惊讶:这个李善长,虽说平日里礼数周全,可是对待他们这些亲眷、武将,心里怕也是看不起的,没想到今天竟然如此谦卑,真不知重八是用来什么手段降服了他。
“那姐夫回去跟百室一起挑选挑选人手,先挑会写字的,然后再配给他几个帮手。”
“好。”
“这是要去巡查的地图,除去军营,所有地方都要查到,不但要查人口、土地,还要查看地形、地势、矿产、当地豪强、势力,也算是对咱兵卒的一次侦查培训了。明天咱要对这些人开会。”
“开会?”李贞和李善长对这个词感到新鲜。
“哦,就是训话,呵呵,跟着丽华都说习惯了。”
“成,那明日几时集合?”
“辰正。”
“好,那我先去通知一下。”
李贞拿着地图告退,很快李善长也退下,去一起挑选兵卒了。
第二天,朱元璋拿着一个大喇叭给兵卒将士训话。
这个喇叭是丽华给他临时做的,找了城里的匠人,打了一张大铁皮,然后按照丽华给的图裁剪捶打成了一头大一头小的形状。
丽华管这个叫喇叭,朱元璋昨晚试了一下,声音震耳欲聋。
唯一的缺点就是有点重,不过这并不影响他在将士们心中更加威武的形象。
“咱今天叫你们来,是有事情要安排。昨天咱确定了一项新的任务,准备从你们中间选些人去执行。选的都是能写字会算数的。咱就这么跟你们直说了,以后但凡有打仗以外的任务,都是优先选择能读会写会算的去执行。任务做了就不会白做,他们的升迁会更快,奖励会更多。军中设立‘读写班’和‘算数班’也有些日子了,咱知道,你们有些人不想学,今天说自己记不住,明天说自己笨,各种推脱,各种理由。咱告诉你们,不想学就不学,咱不逼你,但是以后就算是个小旗也得能写会算,不然你就一辈子当个小卒。咱的意思,你们听明白了没有?”
“明白了。”
“好了,下面由李长史来宣读参与这次任务的名单,读到名字的,会后去中军营帐,咱会亲自给你们安排任务!”
“是,大帅!”
听到能去中军营帐,由朱元璋亲自安排任务,底下的兵卒都很激动。被念到名字的都自豪的挺直了身子,散会后十分张扬的往中军营帐走去,没被念到名字的则既羡慕又懊悔,不少人当即就下定了要去学习的目标。
虽说军营里推行的学习班总有人偷懒不学,但这些日子也是成果显著,竟然选出来了两百个人。
这些人基本上就能覆盖集庆周边了。
朱元璋向这些人说明了这次要探查的内容,给他们分配好了要去的地方。
“你们每个人,回去自己选两个人同行,但是这些人要保证在下次班里考核时及格,如果选上了但是没有及格,取消以后所有执行任务的资格。”
“是,大帅。”
巡查总要过一段时间才会有结果,丽华也没闲着,她一边设计军营,一边攒着粮种。
估计各位看官在丽华增加军需时就有疑惑,那么多粮草是如何产生的?
是的,丽华有两个异能。
一个是能够增加种子的数目。
这个异能是她十八岁时发现的,她在帮助郭子兴种地时总会发现经过她手的种子数量会增加。
后来经过实践,确定了一斤粮种会增加两钱,换算下来大概就是百分之二。
也是因为有这个技能,她才能够在濠州帮着郭子兴垦荒屯田,在和州为朱元璋供应粮草,使两万粮草在十几天之内变成十万。
第二个技能是在生了朱肉包以后出现的。
丽华猜测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什么系统吧,虽然不知道为何这个系统晚出现了这么多年,但有总比没有强。
可惜这个系统很不智能,不会说话,也不会交流,只有一个功能:查询。
不过查询起来倒是很不受限制,古往今来,天上地下,人文科普,尤其是那些制造武器、水泥这种穿越人士必备的秘方,上面都能查询。
只是查询次数有限,一个月只能查三次。
所以要查什么就得提前想好,不要浪费机会,也不要去查些乱七八糟没用的东西,比如给人起名字,又或者查询生了几个孩子这种不重要的事情。
对于军营,丽华的改造也不大,不过是让分区更加明显,环境更加卫生罢了。
军营被分成了训练区和非训练区。
训练区有沙坑、有木头,有长梯等各种辅助训练的器材。
非训练区则增加了饭堂、洗漱区、如厕区。
饭堂建的很大,足够一个卫的兵卒同时就餐,后期通过错时用餐,足够全军将士使用。
洗漱区有公共澡堂、洗衣区和日常用水区。
公共澡堂自打宋朝就开始流行了,大元虽然习俗与汉人不同,却对洗澡这个事儿接受程度友好。
元朝中前期,社会相对稳定,蒙古与汉人的矛盾也没有过度激化,那个时候去澡堂泡个澡只需要五文钱,就算剃头修脚搓背一整套下来,也不过二十文。
可惜后来朝廷残暴,民生凋敝,物价飞涨,百姓吃饭尚且艰难,自己在家烧柴洗澡都舍不得,又有几个人舍得花钱洗澡呢。
集庆繁华,柴多,煤炭也多,洗澡自然也就不再是个奢侈的事情了。
丽华还在军营里修建了几个旱厕,从秦淮河引了水过去,由水车定时车水从上游把排泄物冲掉,这些排泄物不会排进河里,会进入特殊设计的化粪池。
经过腐熟后的排泄物以后还可以当做肥料来用。
对于军营的规划,丽华只负责出图,不负责建造。
图纸交给朱元璋,剩下的事情她就不管了,自然有人忙碌,比如李贞,比如李善长。
李善长最近十分积极,这种积极不是出谋划策的积极,而是干活儿的积极,将士们都觉得军师最近有些不一样,变得平易近人了起来,还亲自去“读写班”教起了学生。
有人积极替她完成梦想,丽华自然乐得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