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大明马皇后 > 第12章 夫妻一体,内外分治;下浙东,制新药,请名士

第12章 夫妻一体,内外分治;下浙东,制新药,请名士

    李善长的长子李安邦,年纪轻轻,文采斐然,最适合陪着徐达接亲了。

    有了李安邦的相助,徐达在郭芷兰的院子门口象征性的被拦了一拦,然后就顺利的接到了新娘。

    徐达府里宴席也已经摆好,等新人拜过天地就开席,吃吃喝喝直到晚间才结束。

    丽华跟朱元璋一起回府,路上还在说着今天的喜事。

    “天德可算是有个知冷知热的人了。”朱元璋感慨道。

    同乡的兄弟里,徐达跟他关系是最亲密的,如今这个兄弟也成家了。

    “希望他跟郭姑娘琴瑟和谐,也不枉咱替他张罗一番。”

    “你放心,虽说是咱给他拉扯的,可郭姑娘也是他自己看中的,他要是敢对郭姑娘不好,咱饶不了他。”

    在朱元璋提出要把郭芷兰跟徐达牵线后,丽华还是查了一下史书上徐达的夫人的。

    史书上并没有徐达原配夫人的真实姓名,只说可能是娶了一位姓张的女子。

    这位张夫人大概并没有给徐达留下子嗣,因为徐达的继室——谢再兴的小女儿谢氏给徐达生的长女跟朱棣年纪差不多。

    晚间睡前,丽华还在想,徐达的夫人换了人,不知道那贤惠至极的徐皇后还会不会出生。

    旋即她又想到,朱棣都不一定能出生,徐达生了女儿她也没儿子去联姻了呀。

    带着这样的想法入睡,夜间丽华就做了个梦。

    梦见已经四五十岁的徐达横刀立马在府门前拦截娶亲的队伍,梦里镜头一转,那新郎长得可真像朱肉包。

    第二天丽华跟朱元璋说起这个梦境,朱元璋捋了捋胡子:“你别说,要是能跟天德做亲家还真不错。”

    “你咋知道天德就生闺女的,要是跟汤和一样生个儿子呢?”

    说起来,当年朱元璋是被汤和的信引到濠州的,从某一方面来说,汤和也算是伯乐。

    可不知为何,这些年朱元璋和汤和的关系却渐渐疏远了开来,跟徐达的关系倒是越来越亲密。

    朱元璋就从来不说跟汤和做亲家的事情。

    当然也可能跟汤和家只有一个臭小子有关系。

    谁不喜欢香香软软的小姑娘呢?

    正说着话呢,门房来报说徐达和郭芷兰来了。

    徐达和郭芷兰这一对儿经过昨晚的亲密接触,感情明显升华了。徐达又被常遇春和朱元璋这两个常常将夫人挂在嘴边的人熏陶了那么久,讨起女人欢心来也算得上是手拿把掐。

    朱元璋就顺口又提起了刚才的话题:“天德呀,你感觉生个闺女,给咱当儿媳妇如何?”

    徐达的笑脸瞬间就凝固了:“大哥,我这刚成亲呢就催生啊?你咋不自己生个闺女呢?咱到时候生个儿子,给咱当儿媳啊。”

    徐达一招反客为主,朱元璋设想了一番自己闺女出嫁的场景,两个人默契的没有再提起这个话题。

    丽华带着郭芷兰去别的地方聊私房话了,徐达和朱元璋闲得无聊也没话找话。

    “听说周德兴病了?”徐达问道。

    “嗯,是不太好,已经有些日子没出门了。”

    徐达和周德兴的交情不算非常深,是当年朱元璋回皇觉寺把周德兴带回濠州时才认识的。不过当年也都是称兄道弟过的,得知周德兴病了徐达自然也要过问一番。

    “我走之前抽空去看看他。”

    “他这病说是得静养,见不了人,你还是等他好了再说吧。”

    徐达虽有些疑惑,却也没有反驳:“好,那就等我打下浙东回来再说。”

    虽然胡大海他们一直守在宁越,想要以此为跳板攻克浙东,可是宁越不好守,浙东也不好打。

    因为宁越府跟张士诚的数个郡县相连,吕珍更是屯兵绍兴虎视眈眈。

    自打拿下宁越至今几乎快要过去一年了,朱元璋的地盘几乎没有变化。

    与此同时,各地下放的文人主簿却都纷纷写信给自己的同门、同窗,邀请他们加入吴宋。

    这使得朱元璋地盘没大多少,但势力其实并没有减弱。

    但朱元璋一直记得丽华的话,对文人心存一份警惕,这就使得他一边想用,一边又担心他们势力太大。

    “听闻草原上喜欢用雄鹰或者凶猛的猎狗来帮助他们捕捉猎物,雄鹰和猎狗本身也是危险的,难道因为它们危险就不用了吗?”那时丽华鼓励朱元璋来:“找到他们的弱点,利用他们才是人主所该为之事,而非惧怕。”

    “唉,咱这不是才做了吴国公没两年嘛,读的书还是少呐。”

    “你已经做得很好啦,自拿下应天以来,至今不过四年,已经有了应天、镇江、广兴、长兴、常州、徽州、扬州、严州、宁越九府之地。拿下这些地方以后咱们不但给百姓分了田地,还有了大量屯田,经过这几年的耕种,已经足够供应军中所需,更不用说还开了盐场、矿场、布厂,百姓们不但能吃饱肚子,也都有了些结余。我前段时间让百室大哥张罗在应天建学府的事情,周边不少百姓听闻可以送孩子入学都非常高兴。这都是你的功劳呀。没有谁天生就会做主君的,若是主君天生就是主君,也没有武王伐纣了。”

    朱元璋被夸的自豪感满满,却也知道这些事情里很多都是丽华的功劳。他一介武夫,若是没有丽华在后面替他张罗军需、发展经济、屯田耕种,或许跟徐寿辉他们也没啥区别,也不过是这里没粮再去别处抢劫一番,绝对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多亏了你,娶到你是朱元璋此生之幸。”

    “咱俩夫妻一体,为的不都是天下太平吗?”

    丽华的鼓励都到这份上了,朱元璋再颓废下去就是矫情了。

    为了配得上丽华的努力,朱元璋最终还是派出了徐达这个大杀器,势必要拿下浙东诸县。

    浙东不愧是最为富庶之地,人才和武器储备都远超其他地方,就连徐达也打的十分艰难。

    眼瞅着吴宋的损失要超出预期,朱元璋坐不住了,想要亲自率军攻打浙东。

    “正好,公孙路他们研究出了一种‘手榴弹’,你带过去试试。”小蝶抱着一口箱子跟着丽华一起进了书房。

    “手榴弹?”

    “就是这个。”丽华打开箱子:“之前不是给了公孙路他们图纸吗,用投掷车扔的那个东西的改良版,更加小巧,威力却更大。”

    “那咱得试试,看咱不把浙东炸个稀巴烂。”

    “炸完了不还得你出钱修?”丽华翻了个白眼。

    “管他呢,先拿下再说。”朱元璋已经被浙东搞得一团火,急等着去发泄一下。

    在朱元璋出发去浙东之前,他下发了一道明旨,吴宋一切政务,交由丽华决断。

    以前朱元璋外出征战时虽然没有明确的命令,却也是约定成俗的由丽华也管理军需等内务。这次朱元璋不但明旨下发,还将丽华的权力扩大了,从协助军需等一部分事务变成了全部政务。

    “这不太好吧,我这算不算干政啊?你不发这个李善长他们也听我的呀?”

    “不一样。暗地里来的,谁知道这功劳是你的呢?再说了你都说了咱俩夫妻一体,那咱俩利益也一致,你所做的一定是为了咱好,这算什么干政?以前你也就指使个李善长和姐夫、马兴,要做别的还得先找他们,再叫他们出门,现在你要是有什么想做的你直接吩咐他们去做,他们要是敢阴奉阳违,你等咱回来收拾他们。

    于是朱元璋就放开了手脚开始对浙东作战。

    丽华则在应天,全面接手了九府六司的政务。

    在这样战乱的时刻,政令统一的好处很快显现了出来,各地种什么作物,种多少,什么时候种、什么时候收全部统一安排,绝对不浪费地力人力。种出来的粮食、蔬菜也得到了统一的规划,被制作成了军粮。卖盐、布和应季青菜所得的利润也能够很快的进行再分配,极大的促进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学府在一步步建设之中,人才也慢慢得到了利用。

    整个吴宋都处在一种欣欣向荣之中。

    二代手榴弹的威力确实不小,一炸一个坑,炸得大元人心惶惶。

    朱元璋在作战时也有了一个新习惯,那就是每拿下一个地方,他都会装作要屠杀元贼的样子,这时善终就会从外头进来,说有夫人书信。

    朱元璋在假模假样的看过书信后,装作百般不愿的样子:“咱本意是杀尽元贼,可夫人仁善,说咱若逮着元贼杀,那跟元贼有什么区别。既然夫人求情, 那咱就留你们一命,暂且去矿上做三年苦力,赎你们苛待汉人之罪,三年以后若已经潜心改过,便等同于庶民吧。”

    在取得衢州、处州两地之后,丽华的名声渐渐显现了出来。

    不少人都觉得朱元璋虽能打,却不善用人,性子又略显残暴(毕竟炸了不少地方),而其夫人则为人善良,知人善任,夫妻俩一个主内一个主外,当真天作之合。

    国公夫人的威名传到应天时已经十二月了。

    那时丽华正在潜心研究大蒜素的提取。

    去年四月,绍兴县蔓延了一场瘟疫,驻守宁越的冯国用不幸感染瘟疫去世。

    瘟疫是恶疾,冯国用连尸身都没有留下,一把火烧成了灰烬,只把骨灰送回了应天。

    冯家为冯国用举办丧礼的时候丽华代表国公府前去致哀。

    冯国用的儿子冯诚才不过四岁。

    丽华看着还懵懂的小毛头很心痛,也有了一丝想要建医学院的想法。

    可惜如今资金、人手不足,只能等学府建完再来规划。

    但是预防、治疗瘟疫的药物还是可以预备一下的。

    丽华搜索抄袭了一下清代的银翘散、清瘟败毒饮、升降散、解毒活血汤,让军中大夫辩证应用,同时又寻了一座山,开始大规模种植药材和大蒜。

    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她不可能永远活在这个世界上,能够早日研制出这个时代自己的药物才是最重要的。

    大蒜素杀菌消炎,在没有消炎药的古代,对于病毒性肺炎、脑膜炎、痢疾等病想来就是一种神药了。

    丽华本来还找不到人来替她进行大蒜素提取的实验,没想到蓝玉自告奋勇。

    不知是朱元璋拿下宁越还是蓝玉的精神打动了刘寿,总之刘寿被蓝玉请回了应天,还为丽华诊治了身体。

    朱元璋在得到丽华无碍的消息后,悬着的心才彻底放下来。

    但刘寿没有离开,他也被蓝玉手里那世上没有的技术所吸引,两个人亦师亦友,就这么互相讨教着一直到了现在。

    这次听闻丽华又在做什么“大蒜素”,蓝玉的兴趣又被勾起来了。

    丽华叫公孙路他们制作了一堆尚显粗糙但能用的玻璃仪器,将如何提取,什么样子算成功告诉了蓝玉,叫他负责后续。

    朱元璋已经拿下了衢州和处州,浙东的地盘进一步扩大。

    丽华叫李善长广发告令,邀请浙东文人来应天,同时让李梦庚亲自带着征用的文书和礼物去聘请浙东四先生。

    浙东四先生乃是青田刘基、龙泉章溢、丽水叶琛、浦江宋濂。

    这四个人,刘基善兵法,章溢善领兵,叶琛善税赋,宋濂善诗词。这四个人名声在外,乃是浙东文人的领袖。

    拿下这四个人,不但能够拿下浙东的大量文人,还能让浙东文人与淮西文人形成竞争之势,避免淮西文人做大。

    刘基和章溢被送到了朱元璋身边,至于如何用就是朱元璋的事情了。

    叶琛则归入户司,成为了李贞的手下,帮助调整吴宋的赋税。

    宋濂则跟着李善长,负责编纂书籍。

    丽华虽然基本照抄了上一世的小学课本,但是属于古代文人的经史子集她了解的确实不如古人透彻,尤其是宋濂这样的名士。让在大元的打压之下还能闻名遐迩的名士负责浓缩编纂书籍也算得上是人尽其用了。

    朱元璋重新规划了浙东的地盘,将宁越府改称金华府,让常遇春驻守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