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汉末争霸纪实录 > 第3章 杨鲁合作;意在剿匪

第3章 杨鲁合作;意在剿匪

    “哦?不知毅儿所说的三个理由,是哪三个?还请尽数道来。”

    只一个匪患横行,便让杨贺准备放弃交易了,而杨毅居然拿出了三个理由来劝他进行合作。

    “这其一,东城鲁家在下邳郡当地,也属于豪门望族,势力交错勾连,影响颇大。再者,世代经商,颇有家资,于下邳郡及周边广陵等诸郡,生意皆有遍布,人脉等皆有熟络。

    若是此番能与其合作,则可借用他家的人脉势力,有利于帮助我杨家打开广陵、九江等地市场。即使日后不依靠酒水,仅仅扩展其他生意,也能很快打开市场;

    这其二,我观父亲所虑之事无非是路途遥远,沿途又多有匪患横行,变数颇多。但对于毅儿来言,匪患反而是个机会。我可借着帮助家族打开生意的由头,带领游侠儿,将沿途匪患剔除或安抚,以此还可获得名声。”

    “这”杨贺大惊,实在想不到杨毅能够有这般胆大的想法。

    “毅儿,我素知你聪慧,但匪患不同于过家家,一点儿戏不得啊!”

    “父亲,其实今日回来,我便是要与您说此事。我已年近弱冠,等到及冠礼后,便可寻机入仕。

    而今天下民不聊生,匪患横行,若是能凭借剿除匪患的功劳,等到日后再稍微运作一二,则可借机进入朝堂。

    您亦知,我等商贾之家,本就为士人所轻视,若是不能把握机会,难道要一生被人看轻,以至子孙后代不敢抬头?”

    “可刀剑之间无眼,”杨贺听到这话,也是嘴角微苦,即使拥有万贯家财,但商人就是商人,面对达官显贵之时,仍然处于下位。

    “还请父亲放心,毅儿这些年也算勤练武艺,未曾有过松懈。还有李虎、李跃等熊罴之士相助。父亲您亦是知他等勇武,何况毅儿亦知性命之重,自然不敢轻易折损。”

    杨贺这些年也多次见过李虎等人,特别是李虎当初锤杀黑熊一事,着实让他震惊不已。想来有这些人相助,即使到时不能剪除匪患,自保应该无恙。思虑一番后,便也就算是允下了。

    “那不知毅儿所言其三为何?”

    杨毅嘴角微翘,随即答道:“其三为鲁肃。”

    “哦?不知鲁肃此子有何奇异之处?”杨贺很是诧异,单单鲁肃一稚儿,居然也能成为杨毅说服他的理由。

    “我观鲁肃此子,现虽年幼,但性沉稳且有智。方才在堂中时,我便时常在观察他,见其常作低眉思虑状,且多次欲言又止,想来心中已有一二计策能说服父亲。但因出于年幼,又怕我们觉得他口出狂言,遂作罢。”杨贺这个倒是没太注意,此时听到杨毅说起,一回想起来,好像确实是这样,于是轻轻点头,以示认可。

    “我观其性情才智,容貌皆是不凡,又为豪门世家子。若是一朝得志,上达天听恐不在话下,而今若能早日结识,对我等发展也有益处。

    “家族生意这些年虽遍布州郡,也有家资,上下亦有打点。但雪中送炭终究还是强于锦上添花,倘若现今我等达成此桩生意,日后若鲁肃显贵,鲁伯父承我杨家之情,替我美言一二,走入朝堂,则使我杨家日后一跃为豪门世家也不是没有可能。”

    杨毅没敢和杨贺说两年之后,伴随着黄巾之乱的爆发,天下将大乱,豪杰四起,群雄逐鹿中原。毕竟这等未发生的事还是过于骇人听闻,只能从家族发展的角度试图说服杨贺。

    闻此,杨贺也是眼热起来,杨家现在虽然在下邑县城有一定声望,但毕竟还是商贾起家,商人自古便被看轻。

    虽然汉朝对商贾的政策颇为宽松,甚至有官吏行商。但有些骨子里的东西是改变不了的。

    若能一跃成为豪门世家,可以说,族谱从杨贺这一代开始,已经可以单开一页了,试问作为一个汉人,谁能顶住这番诱惑?

    不再多言,算是应下

    父子二人主意已定,杨贺当即返回正殿,直截了当地对鲁衡说道:“伯宁兄,经我父子二人商议,决定与你东城鲁家合作。”

    鲁衡大喜,“远清兄此言当真!不可食言?”

    由不得鲁衡有此一问,下邑杨家的天仙醉醇香而酒烈,远超这个时代的其他酒水,爱惜者络绎不绝。若能达成合作,东城鲁氏产业必将更上一层楼。

    “一言定鼎,绝无二话,伯宁兄可回去拟定协议,签订后即刻生效。”

    鲁衡高兴不已,拉上鲁肃便准备回去拟定协议。但就在这时,杨毅突然出声,叫住了准备离去的二人。

    “鲁伯父且慢,毅还有一事相求。”

    “哦,不知贤侄何事?伯父必为你解决。”鲁衡想来,此番能达成协议,估计多赖杨毅,也是豪气的说道。

    “此事非我私事,而是事关两家生意能否实施。伯父虽与家父达成协议,但若此事不能解决,则合作估计难以为继。”

    “不知何事,贤侄还请快快道来。”鲁衡听后,瞬间大急,犹如高山低谷,落差太大,很难让人心神安宁。

    杨毅整理了下话语,缓缓开口道:“近年来,因天灾频发,导致百姓为艰,故而多有铤而走险,占山为王,霸据一方的山匪横行于世。

    再者,又有官匪勾结,谋财害命。而此番我等交易之物为粮米,乃救人性命之物,只怕匪人闻之,必半道劫掠。

    所以,我才说若是此事不解决,则我两家合作估计难以为继。”

    “这倒是一件难事不知贤侄打算如何从事?”鲁衡听了也是眉头微皱,但又想到杨毅既然主动提出,那想来也是有解决办法了,不由问道。

    “所以,我欲行剿匪一事,肃清山林,归于太平。”杨毅眼神凌厉,语气坚定地答道。

    在旁侍立的鲁肃听到这话,眼眸闪光,诧异的同时也是深感佩服,换他除一县域匪患已是难事,更何况两地五百余里,更加艰难。

    “贤侄这可是性命攸关的大事,若是中途失利,轻则伤残,重则殒命,万万使不得啊!”鲁衡听后大惊失色,“不如施点银钱,交予各地县府行事。”

    “毅儿知道伯父好意,但县官多有昏聩,就怕收钱不出力。而我自幼便勤练武艺,又结游侠义士,左右皆为勇武之士,再招游侠共往击寇,何以不成?再者,即使不成,保住性命因无忧,且我父已同意。”

    鲁衡听后看向杨贺,见到杨贺点头,也只得收回了口中的话,毕竟人家父亲都同意了,自己作为外人再阻拦就显得有些逾越了。只得顺着杨毅的话问道:

    “那不知贤侄需要伯父如何助你?”

    “父亲,伯父,正如我前所言,除了不得已占山为王者,多有官匪勾结,养寇自重者。有言道,民不与官斗,现今我等斗不过县官,只得先委屈求全。

    所以,我想请父亲与伯父将沿途县官打理一遍,让其为我等与山匪做下互不侵犯之约定。然后我则负责拔去野寨,如此便可保沿途安定。”

    能被官府养着的,基本都是经年老寇,知道谁才是他的衣食父母。只要给官府让利足够,官府自然有人会去打点,虽然平白失去了部分利益,但从长远来看还是利大于弊。

    “妙哉!”杨贺和鲁衡听后皆是一喜,一者由山野流民形成的匪寇,战斗力较弱,除去也颇为容易。再者与周边县衙不会生恶,求财问道,本就是为了求财,可不是为了结恶。

    三人又在堂间商议良久,一一进行补充。过去了许久,鲁衡方才带着鲁肃匆匆离去,前去拟定协议。

    翌日一早,鲁衡便携鲁肃来到杨府,将昨日拟定的协议交与杨贺过目后,见无问题,双方便爽快的签下了协议。

    又另有约定,五月初七双方将进行第一桩交易,正好避过雨季,期间按杨毅所说,负责将沿途县城上下打点一番。

    而杨毅则号召游侠义士,组建民兵清剿沿途野寨,于约定之期护送酒水货物赶往鲁家完成交易,顺道带回米粮。

    本来进行交易杨毅是没必要前去的,但是在这,杨毅另有一点小心思。

    因为可以借着这个机会与鲁肃多多接触,刷好感度,等到后期则有很大机会把鲁肃收到帐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