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汉末争霸纪实录 > 第7章 计定砀山;誓师发兵

第7章 计定砀山;誓师发兵

    “要我看,我等不如首功郭安、李富部,再驱两者匪众强攻芒砀山,我等则持盾紧随其后,待其大乱而后攻之。”许峰进言道。

    “许君所言在理,然若如此,此番损伤估计不在少数。”江开低声道。

    “为将者,当以目标的实现为首要,些许损伤无可避免。更何况,众匪昔日横行乡里,为非作歹。

    今我等以匪众为前兵,以恶制恶,有何不可?若不如此,莫非江君另有妙计不成?”许峰质问道。

    “这”江开一时失言,不知讲何,众人亦是一阵沉默。

    “在我看来,许君此计可为一好计,但要说妙,还是不足。”这时,沉默已久的文典突然出声道。

    众人皆是一愣,许峰连忙问道:“文君莫非有更好的计策不成?”

    “嗯”文典沉吟,“要说此计,还是站在许君计策之上所出。”

    “还请速速道来,”众人皆是催促道。

    文典面带枣红,一副老实作态,身形与杨毅相近,抿了抿嘴,然后缓缓说道:

    “许君说先除郭安、李富二匪,我也想先如此行事。因为,若我先击刘苋,恐此二匪为自保,三者联合,半道击我部,则上下夹击之下,我部恐难生还。”

    “但若先击此二匪,我等可取其衣物,令身材瘦小但武艺高强者十余人,抹上锅灰遮面,披头散发,藏短刃,作散兵流勇状。

    扮作流匪投奔刘苋,我等则紧随其后,令十余者带上二匪寨中一二胆小相识之人,以作罩面。许下承诺,留其性命,此等人物为了自保,只得依我等之言行事。

    待十余者至寨门,骗开寨门后,群起而夺寨。只需相持一刻,我等再一拥而上,以兵阵击匪,纵匪恶亦可灭之。”

    “此计甚妙!”众人皆呼。随即看向堂上的杨毅,等着杨毅定计。

    杨毅见此,浅笑一声,道:“许君和文君之计皆有妙处。但是,在我看来,我部众本就人少,再以少击弱,损失还是未免过大。所以,以少击弱,我等应当行奇计!”

    “哦!?将计何出?”众人这下是真的诧异了。文典此计已经可以算是奇计,但在杨毅这来看,还是不够,所以众人都深感诧异。

    “古语有言,天时地利人和,今我等占了人和,而匪众占了地利。两者相持,可为对等,若我再添天时,则匪必灭!”杨毅拍案而起,众人目光随着杨毅起伏。

    “你等可知今为何时?”

    “今刚过春分,”江开如实答道。

    “是极!此后清明将至,雨季到来。按理来讲,此时行事多为不妥,道路泥泞,寒气未消。但是我选在此时聚众剿匪,便也是看中了这一点。”杨毅一顿,看向众人,然后继续说道。

    “山匪不同部曲,其虽作战骁勇,敢打敢杀,但不通军阵,多是各自为战。又不开智慧,懒散无比。

    所以,虽砀山匪众已做好准备,但其必非是无懈可击,再临雨季,天微寒,哨岗必如同虚设。此时我等轻车简从,于雨夜冒雨奇袭,攻其不备,必将夺寨拔营,一定乾坤!”

    “杨君,我再添一计!”江开突然开声道。

    按理来说,打断他人说话,颇为无礼。但此前江开便未献计,此时突然计上心头,言不由衷,便脱口而出,说完才反应过来,满怀歉意。

    杨毅未计较此事,他巴不得手下多多建言,一人多失,多人互补。“江君只管言说,”杨毅笑了笑。

    “此计为杨君之计的补充,我等部曲开拔时,可令人于十里四乡散布消息,称’我等将与白日几时击砀山匪众’,行事张扬,则匪闻之,必以为我等不过稚子玩泥,最终轻视我等。

    此时,我等再趁雨夜击匪,匪众必因为轻敌而夜间少防备,击之甚易!”

    说着江开颇为激动起来,毕竟终为少年,意气颇重。

    “妙计也!”

    杨毅大笑,“孙子曰’兵者,诡道也’!江君算是学到了精髓。”江开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但此计还需优化,白日我等可去叫阵,然后诈败。再’恰逢’雨季到来,放言雨过天晴必再行击匪一事,待过个一二时日,众匪不见我等攻寨,必以为我等不过世家子弟,娇生惯养。不疑有他,此时再行奇计,则事半功倍。

    此乃我等剿匪第一战,必以全胜示以百姓,如此我等名声必将响彻南北。”杨毅补充道,众人皆是一片火热。

    如此,计已定。

    二月廿四日,天阴。

    众侠士归至槐花里,站立场中,皆看向高台上的杨毅,等着发话

    杨毅身穿铁甲,左手放在腰间刀柄上,右手举着一封文书,用力一挥,大声说道:

    “今有砀山匪寇,横行乡里,鱼肉百姓,昔有李氏、陈氏、徐氏族人,世代以耕种为业,谨小慎微。

    家族传承至今,却为匪破,男丁惨遭屠戮殆尽,断绝宗室,女子貌美年轻者亦被抢掠至匪寨,日夜遭受非人折磨,不堪受辱自绝者不知凡几。

    今我等蒙受天恩,国相、县令亦感我等进取之情,拳拳之心。特批文书,许我等以白丁之身,劣甲兵器剿匪,以安郡县百姓,告慰亡者之灵!我等岂敢不出?岂敢不胜?!”

    文书于几日前福伯特意回下邑县城从杨贺处领取,共两份。

    一份来自梁国相沈岩(由《两汉刺史太守表》只可查得姓氏,未见名,此时国相有疾,时掌政事者为郡人孔耽),一份出自下邑县令曹博,两份文书皆是来之不易。

    杨贺从中不知付出了何等代价,便是为了杨毅此番能师出有名,免得来日遭受歹人以此攻讦。

    “胜!胜!胜!”众人失声高呼。

    杨毅见状,连忙点兵:

    “令李进统弓者队为斥候,巡视周野,余者众人作散乱阵型,紧随其后。兵发砀山!”

    众人中,只有李进率领的弓者队一人一马,其余皆靠脚力。并不是杨毅吝啬,而是地处中原,马匹难得,且良马多为府衙所持,所以只能将少有的马匹优先分予弓者队,作斥候之用。

    “喏!”众人虽有疑惑,但这段时间以来早已习惯服从,所以未有质疑者。

    突天雷乍开,正是风雨欲来,风于此时涌起

    “杨君,你等终于到来,”李跃等人直到深夜,才终于等到了杨毅一行人。此前心中不免担忧,生怕横生事端,在这一刻心情才算是缓下来。

    “暴雨突至,所以我等寻了处避雨,待雨小后才开始快速行军,兜兜转转,方才至此,志飞兄久等了。”杨毅笑道。

    “皆为小事,杨君与众兄弟且随我来,吃食尚温,速食之。”因为剿匪一事,李跃深怕喝酒误事,所以只准备了些吃食。

    众人安脚处为猎户往日上山打猎时的一处歇脚之地,后又经过李进和四位猎户的收拾,另建木屋五座,周围有简易围栏拦住。

    甚至在李跃的带领下修建了一座箭塔,以作放哨警示之用,李跃与四位猎人交换轮岗已经多日,暂未见匪人前来。

    杨毅令众人前去修整后,才带着江开等人随李跃进入了一间木屋,木屋备有少许吃食,足够众人边吃边议。

    放哨之事也有四位猎户负责,倒也不需要杨毅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