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毅等人从槐花里出发时,一共有六十来人,随着各县游侠的纷纷响应,等到东城时,身边已经聚集了百十来号人。后虽然因各种原因离去了几十人,但身边还是聚集了八十来人。
杨毅仅仅留下李虎等二十人随他前去东城。其余人则跟着江开、鲁明、李进三人返回槐花里安置,后再由李进带人运送酒水过来完成交易。
东城县与下邑县城差不多大,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曾在汉质帝本初元年因徐凤一伙农民起义被毁,迁到了离原县城二十里外的下马铺另建新城,所以城墙比下邑的看上去要新许多,也更加坚固。
又紧挨着池河,打鱼贩卖者颇多,一个个挑着鱼获前往东城贩卖。
见到杨毅一行人,身着皮甲,腰挎兵刃,还押着一批俘虏财帛等,皆是远远闪到路边观望低语。
早些时候便听到传闻说有一群少年郎在女山湖那块剿灭贼寇,今日算是见到真人了。
东城令早已经带着人在城门口等候了许久,其实完全可以让杨毅等人自行前往县衙,可是当时人对于名声看得颇重,有人能来替自己剿除匪患,结果还不去迎接,容易在众人口中留下恶名。
杨毅将俘获及财物等尽数交给了东城令处置,谢绝了想要为他庆功的邀请。
然后在鲁肃的带领下,直接前往鲁家
鲁肃为杨毅刚刚到达东城县时自己寻来的,当时杨毅正在与众人商量如何击匪,突然有人前来传话,说是有一少年引着几十家众前来相助。
杨毅起初不以为然,因为这段时间前来助他击匪的人很多,早已经习以为常。
便让那人将其带过来一见,等到见面时才发现来人居然是鲁肃。
“肃哥儿,怎来了此地?”杨毅欣喜中带着几分惊诧。
“听闻兄长带众已赶至东城,故我说服祖母与大伯,率领家丁前来助你击匪。”鲁肃不卑不亢的回答,神情很是镇定。
鲁明和李虎前时便已见过鲁肃,但当时并没觉得有什么奇异之处。等到今日,与第一次见到鲁肃的李进、江开皆是神情钦佩。不过满十年纪,却敢率领家丁前来击匪,至此也是知道了为何杨毅对鲁肃颇为推崇。
“你可知刀剑无眼?况你真说服了祖母与鲁伯父放你前来?”杨毅有些质疑,按照鲁肃的性子,自己偷跑出来也不是没可能。
“兄长请宽心,我此次前来非是为了上阵杀敌,仅为众人引路。也是因此,祖母与大伯才肯放我前来。”鲁肃早已经想到了杨毅会有此问,镇定自若地答道。
杨毅这才放下心来,于是调侃道:“剿匪不是儿戏,肃哥儿不过满十年纪,怎么敢前来的?”
鲁肃也是知道杨毅在调侃他,笑着回道:
“兄长也不过是痴长我几岁,便敢行得剿匪之事。肃现虽年幼,但亦有为国效力之心,有何不可?况有志之士不在年少,我岂可让兄长专享剿匪美名于前。所以,我也要分得一杯羹。”
众人听到鲁肃这一番话,皆是放声大笑,同时也是佩服至极。杨毅未去矫正鲁肃话语中的漏洞,笑着说道:
“那就让你这位小英雄分去一杯羹吧!但是,我们还是要约法三章,只可躲在后头,不准上阵厮杀。”鲁肃见杨毅同意让他留下,也是高兴不已,连连点头。
后面在鲁肃等本地人的帮忙下,众人很快便剿灭匪人,返回东城
杨毅等人还没有走到鲁府门前,便远远的看见了一位斑白老妇,被风雪压弯的脊背微微挺立着,拄着拐杖,带着鲁衡等人在府门前迎接众人。
杨毅很快意识到,这位估计就是鲁家老太君,鲁肃也正是有他的照顾,所以才能长大成才,享誉后世。
连忙舍弃众人,快步向前跑去,来到鲁老太君面前,行礼道:“小子有何德何能可以劳烦祖母来到府门前迎接我,这是我的过错。”
鲁老太君没去纠正杨毅的叫法,反而颇为受用,细细打量着杨毅。
几月前鲁衡从下邑归来后,便立刻前去见了她,在她耳边多次提起过杨毅,觉得此人颇为不凡,日后必成大器。今日自己见了,更加证明鲁衡说的一点不虚,鲁老太君如此想道。
“好孩子,还请速速起来,老身早些时日便曾听到过你的名字,今日一见,果然不凡。”杨毅猜想应该是鲁衡回来后说与她听过,不由摸了摸后脑勺,有些不好意思。
鲁老太君见到杨毅这般小儿姿态,很是高兴,用自己那经历岁月洗礼的苍老嗓音说道:“从下人口中得知,你今日返回东城,老身激动得恨不能马上见到你,现可算是见到了。”
又看向杨毅身后的鲁肃,慈祥地说道:“肃儿,此后你还需向你兄长多多学习,这才是你应该学习的标靶。”
鲁肃听后连忙拱手道:“肃儿谨记。”
杨毅看到此情此景,知道算是将鲁肃笼络到自己身边了。若日后相召,仅凭一封书信,鲁肃必能为他所用,而且鲁家本就为当地豪强,名下田产无数,日后对杨毅的助力也将不小。
话不多说,众人回到鲁府边用膳边闲聊,其中多是杨毅讲述着这一个多月以来自己剿匪的经过。
众人听到杨毅用奇计大破匪寨时,皆是一阵欣喜,而听到损伤部众时,也颇为惋惜,但好在杨毅讲了对于伤亡弟兄的抚恤,众人心中才稍好受,也愈发看重杨毅,赏罚分明,奇计百出。
其中鲁肃听得如痴如醉,好些事因为先前剿女山湖匪众时时间紧迫,杨毅没有与他细说。今日听后,只感觉大为过瘾,心中也不免泛起了心思
夜间,杨毅特意去拜见了老太君,并让老太君召来鲁衡等几位鲁家重要亲信人物,将前时剿灭芒砀山匪所获书信一事及一路剿匪所察觉的暗流涌动亲自告与众人,众人闻之皆是大惊失色,与杨贺、鲁瑜二人神情相同。
然后杨毅又以同番说辞告于众人,众人了然,随即便开始思虑早做打算,以应大变。
杨毅也告诫众人,莫要传于他口。若最终此事未发,则鲁家恐以造谣遭受牢狱,众人皆懂其中厉害,后在老太君严厉要求下,皆是发誓保证除在场众人,即使再过亲信家族,亦不告知,杨毅才放下心来。
鲁家众人也因为这件事颇为感激杨毅,此乃可能灭族大事,杨毅却轻易告知他等,足见一片赤诚之心。
在鲁家的盛情相邀下,杨毅便决定在东城多留几日再走。而这,也本就是杨毅的打算,等李进护送酒水到来后再行离去,同时也是为了与鲁肃加强感情。
后几日,时有游侠豪杰前来拜访杨毅,又有名门世家邀见,杨毅皆一一应下,好不劳累,连李虎这个随护左右的力士都有点吃不消,更不要说杨毅了。
但为了以后,只能咬牙坚持,他深知在这个时代,有一个好名声的重要性。
夜间与鲁肃同席而卧,复盘剿匪之事,鲁肃时有妙计,连杨毅都大为赞叹,二者关系也愈发亲近,而鲁家众人皆是求之不得,作为商人,眼光一向长远,知晓杨毅此子日后必成大器。
待到五月初四,李进与众人带着酒水赶到了东城,比规定的时间还要提前了三日,众人皆是大为高兴。
后杨毅又与鲁衡定下约定,每隔多久送一次酒水前来交易,双方约定好后,杨毅便借坡下驴说道:
“还请大伯前往扬州等地售卖酒水的同时,帮自己留意一下当地豪杰,多多结交一番,其中所耗,皆可算在交易中一并扣除。”
“贤侄无需如此,这不过小事一桩,我自会替你留言。”
鲁衡看着杨毅,也是心思活泛,猜测杨毅估计预测到了什么,在早做准备。所以心中警醒,但未多说,两者相视一笑,皆未多言。
杨毅也知道他此举估计会引得鲁瑜猜忌,但没办法,黄巾之乱近在眼前,大汉将倾覆,已顾不了那么多了。
此时能先笼络一帮人手,则一步先步步先,实乃无奈之举。
后来因鲁家众人,特别是鲁肃的要求,杨毅又在东城留了几日,眼看时间越发不等人,只得推去众人的热情招待,拜见老太君后辞别众人,领着李虎等兄弟离去
鲁肃远送十里,多番嘱托杨毅莫要忘记回信,杨毅一一应下,方才依依不舍的别去。
十岁的年纪,正是依赖人的时候,通过这段时间相处,鲁肃早已把杨毅视为亲近之人,如长兄一般。
杨毅等人路过一县,便被当地县令士族请去宴饮,如此过了十余日,方才返回下邑。
一到家,杨父便告知有一人携家小应许峰之邀前来相投,身材高大,孔武有力,现被安排于西侧厢房。
杨毅一听,大概知道是谁了,吩咐李进等先带人返回槐花里安顿,他明日再回,便匆匆朝西侧厢房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