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35岁的中年人 > 第15章 过年

第15章 过年

    方建仁结婚的时候,安排在冬天,并且年关将近,农村之所以要把结婚都安排在冬天的原因是,冬天好储存食物,像结婚时招待客人的饭菜,购物的物品,冬天不容易坏掉,易于储存。比如多买的肉和蔬菜,还可以保存很长时间,倘若是在夏天,用不了两三天就都坏了。虽然冰箱那些年在农村都不算普及,但是有的人家也有,不过也只能放少许食物,和冬天这种天然冰箱没法比。在农村还有个习俗就是,结婚时吃不了的肉和菜,还会拿去分给村里面帮忙的邻居们,让他们都分一份,一来是为了沾沾喜气,二来是自己也吃不完,让他们也跟着吃一下,一方面是结婚时东西预备的多,剩下的怕浪费,二方面是对帮忙的村里邻居的一种感谢。对于农村来说,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对于生活在市区的人来说,就会觉得不够健康,无法接受别人送的这些东西。

    方建新请假后,在家呆了几天,然后又回到了项目部,回去没多久,就开始赶上放年假了,因为在项目部临近过年的时候,工地是没多少事的,因为工人们要提前回家置办年货,都是早早的就放年假,好回家过年,方建新也不例外,他把工人的工资,提前准备好,把工资表交给项目经理审核通过以后,就开始了一个个的发放下去。等发放完毕以后,工人们领到了薪水,都高兴的准备回家过年,然后工人们开始打包行李,去赶火车。方建新也是收拾了行李,去往火车车站,武汉火车站很大,人流很多,一眼望去看不到头,回家的人们大包小包的都带了很多东西和行李,或背着,或提着,脸上都透着一种喜悦而又激动的心情,他们有的很久没有回家,有的是整整一年漂泊在外,希望早点见到家里的媳妇和孩子。可以想象的到,当孩子们见到久违的父母时的表情。这个时候,社会上讨论最多一个话题就是留守儿童问题。有的专家说,父母在外常年打工,长时间不能陪在孩子身边,留守儿童问题已经迫在眉睫需要解决。可是这些打工人谁又不懂这个道理呢?如果不出来挣钱又怎么行呢?衣食住行哪里都需要钱,孩子上学,老人看病,哪一样离的了钱呢?都知道孩子长时间见不到父母,不利于身心健康,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就像时下流行的那句话我搬起砖就没法抱你,抱起你就没法搬砖。其实专家们不应该只关心留守儿童问题,更应该关注在家乡打工人的就业问题。倘若在自己家乡可以找到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谁又愿意千里迢迢的远赴外地,打工挣钱呢。

    方建新上了火车,从武汉没有直达狮城的车,所以需要在北京转乘。方建新会先坐到北京,然后转车回到狮城,然后再坐客车回到村子,这就是方建新的回家的路程。

    等到了家,家里很热闹,因为今年家里面不再是四口之家,添了新人,那就是林瑶,方建新也改口称呼嫂子,虽然开始有些不好意思,但是慢慢的,也就都习惯了。

    时间很快,年关已近在眼前,方建新和方建仁两兄弟帮着家里置办起了年货,临过年的时候,镇上都会有很多卖东西的,农村俗称集市,然后去买东西,被称作赶集,他们父子三人,去镇上赶集,置办过年用的东西,因为今年是哥哥方建仁结婚的第一年,肉,菜什么的,年前倒是置办了不少,无需多买,买的最多的就是过年用的鞭炮和对联。还有过年时拜年用的礼品,杂七杂八的,也需要赶好几个集,才能买全。他们先是买了鞭炮和对联,等过年那几天用,然后就是像花生牛奶,核桃露这一类用于走亲戚准备的礼品。然后就是纸钱,过年用于祭祀祖先用的物品。(特别说明这些不是封建迷信,而是作为中国人的一种过年习俗,敬畏祖先,一直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方建新一家也不例外,他们需要告诉先人们,这一年过的怎么样,今天收成怎么样,孩子们工作怎么样,并且家里添了新人,是一个好的兆头。生活会越来越有奔头等等。

    腊月二十八早晨,方建新和哥哥两个人,将院子里面的旧春联都摘下,然后换上新的春联。大门口的对联和横批都要贴上,门口挂上两个崭新的大红灯笼,院子外面的横梁上贴,内屋的门上也贴,家里面的农用车也贴,反正就是能看到的地方,都要换成新的,这就是过年。然后女人们开始包饺子和蒸馒头,年前这两天需要蒸出初一至初六,这几天的馒头,和包好这些天要吃的饺子(包括亲戚们来的份量)。一切准备就绪以后,然后就是准备红包,自己一大家子里面未成年孩子的,还有亲戚家未成年孩子的,都要准备,俗称压岁钱。大年三十上午,家里的男丁,要去祖先的坟上去上坟,打理一下,土坟上的杂草,点上几挂鞭,烧一下纸钱,(特别说明都会做好防火措施,避免引起火灾)。等这一切都准备齐全了,才能坐等着过年。除夕夜晚上,一家人吃着团圆饭,都聚在一起,享受着团聚的喜悦。吃完饭后,八点钟准时守在电视机旁,观看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并且晚上需要把几个屋子的灯都开着,这叫守岁,晚上十二点准时点上鞭炮或者礼花,象征着一年的好运气。

    初一当天,男男女女,都要走到大街上,见面互相问好,拜年。然后给村子里面年长的人和辈分大的人,去拜年和磕头。年年如此。下午就开始好友,聚在一起,男的打牌,女的聊天。好生热闹。等到大年初二,开始了走亲戚活动,七大姑八大姨,都需要走一遍。以前汽车很少,所以每天最多走两家亲戚,上午到了谁家,就在谁家中午吃饭,吃的饭也是蒸的馒头和菜,还有年前早就包好的饺子,如此往复的过了初六,然后上班的去上班,打工的准备着过了十五去打工。这就是乡村过年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