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侦宋 > 第78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第78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苏轼和晁补之都傻眼了,原来还有这样的规定。

    的确,古代定案其实也是要讲证据的,不仅要有被告的口供,口供是证据之王,同时命案还必须有尸格,如果没有尸体,必须要有哪怕一个以上的证人来证明被害人已经死亡,且尸体被毁,才能够定案。

    可是在这个案子里,整个杀人和毁尸的过程只有晁少辅一个人的口供证实。

    他说他杀了水桃,但是没有证据证明水桃已经死了,因为尸体找不到。

    柳川虽然找到了灶台上的血痕,但因为没有水桃的血样或者唾液等体液,无法进行同一认定。

    退一万步说,就算证明灶台上找到少量血痕是水桃的,也不能证明水桃已经死亡。

    而砚台上的血痕同样的原因无法确认是水桃的,退一步说认定是水桃的了,也不能就证明水桃已经死亡。

    至于砚台上有晁少辅的指纹,这个其实很正常,因为那砚台本来就是晁少辅的,上面有他的指纹有什么奇怪的,所以这个证据也几乎没有什么证明力。

    厨房找到水桃的绣花鞋,同样不能证明晁少辅杀人,也不能证明水桃已经死亡。

    所以,在水桃是否死亡这最基本的案情上,缺乏基本的证据。

    被害人是否已经被害死亡这个基本事实都没弄清,这案子当然认定不了。

    当然,这案子还有一个证人钟叔,但是,他的证词属于传来证据,全部来自于赵桓的口供,这就失去了证明力了。

    综合全案证据,只有被告人的口供,其他证据都不能证明基本事实。所以,这样的案子就算放在今天,也是不能认定的。

    大宋朝,因为证据不足而久拖不决,把人犯关上几年甚至十几年一辈子的不胜枚举。

    朝廷每一次大赦,赦免的罪犯中就有相当数量是因为证据不足而长期关押的,定不了又不敢放,就只能长期以莫须有的罪名羁押。

    还好,晁少辅这个案子遇到了一个严谨的官,即便内心确认是晁少辅杀了人抛了尸,因为证据问题依然不能认定。

    对于基本事实不清,基本证据不足,不符合“两个基本”定罪原则的案子,柳川会按疑罪从无来进行处断,也会像宋知县一样把人放了,这就是柳川为什么之前那样说的原因。

    柳川没有跟晁补之苏轼做更多解释,因为这涉及到一个法律素养,证据的把握,以及是否有疑罪从无理念等法理问题。

    其实,古人虽然大多主张有罪推定,但也非每个官员都是如此。

    有一些正直谨慎的官员面对证据不足的疑案,也会从人伦道德等角度来做出疑罪从无的判决,即便他们脑海中没有这样的理念或者法律信仰,但有这样的人性。

    晁补之和苏轼都不精于刑律,不懂律法,跟他们解释只会让他们更是一头雾水。

    所以柳川只说了一句,既然衙门不查处这案子,那就把人带走呗,如果将来衙门找到了证据再来抓人再说。

    宋知县也连声称是。

    不过谁都知道,这案子现阶段都没有证据证实,在将来更别指望找到证据了,只能是不了了之。

    当下晁补之心情十分复杂的把儿子和钟叔从县衙里带出来,回到驿站。

    晁少辅和钟叔跪在地上磕头,两人也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难过。

    晁少辅只是一个劲的哭,给他爹磕头。

    苏轼最终拿了主意,摆了摆手说道:“既然衙门都说这案子定不了,那就这样吧,咱们先去惠州,以后这案子有什么进展再说。”

    又吩咐下人这件事不许议论,也不许传出去,衙门都没定的事,谁还敢乱说,影响了晁大人的清誉和少爷的前途,拿他们试问。

    下人们也赶紧都答应了,于是第二天一行人启程前往惠州。

    一路之上,晁少辅经常都喝得醉醺醺的,拿过书本睡醒了就哭,哭完又喝酒,整日醉生梦死。

    他父亲晁补之几次怒斥,甚至动手教训,可是晁少辅依旧精神萎靡。

    这天他们要渡一条河。

    上渡船的时候,晁少辅便摇摇晃晃拿着酒壶一边喝一边在钟叔的搀扶下蹒跚着走上了渡船,然后甩开了钟叔的手,独自走到船头,站在那儿望着宽阔的江水。

    船到江心,他仰头吟诵道:

    “先前自有周郎计,而今方知老臣心。”

    正在船舱里坐着,对儿子无计可施的晁补之听到儿子这句诗,忽然精神一振,对苏轼说道:“这个逆子竟然还能做出这样的诗句,也算难得了。”

    苏试理着花白胡须连连点头说道:“是呀,这句诗很有味道,不可多得的佳句。”

    刚说到这,忽然便看见晁少辅往前跨出一步,随即直接栽进了江水之中。

    扑通一声冒了几个泡,便沉入了江底。他是不会水的,掉进水里那就跟石头扔到河里一般。

    一船人都大惊失色,晁补之赶紧吩咐停船请船工救人。

    可是没有一个船工愿意跳下去救人。

    因为在江河上讨生活的这些船工都有一些陈旧陋习,凡是江上落水的人那都是水鬼拖下去的,如果去救了,水鬼就会记恨救他的人,并把这个人给弄死。

    毕竟欺山莫欺水,就算是水性再好的人也有失手的一天,淹死的都是会水的,所以这些船夫都往船舱里躲,谁也不愿意下河相救。

    柳川当即拿出白花花的银子。

    这一招果然管用,毕竟那传说只是传说,比不得真金白银来的实惠。

    立刻便有好几个要钱不要命的,接了银子,脱了衣服跳入江中进行打捞。

    很快便把晁少补的尸体找到了,拉了上来,可是为时已晚,早已经死去多时。

    晁补之伏尸大哭,白发人送黑发人,伤心莫过于此。

    苏轼也陪着掉眼泪。

    秋玥躲到一旁,私下里跟柳川说道:“这叫做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晁少辅杀了人,老天爷取了他命,一命赔一命,这才两清。”

    赵清漪见两人挨得近,又不高兴了,马上故意找茬说道:“那钟叔也是包庇犯,老天爷怎么没把他一起收去呢?可见报应之说完全是凭空杜撰。”

    秋玥立刻还以颜色。

    “那钟叔不过是包庇,并没有参与杀人,罪不至死,老天爷自然不会收的,不懂刑律还信口胡说。”

    “我是不懂刑律,莫非你就很懂吗?你要是懂……”

    见他们样针锋相对,柳川皱着眉说道:“外面正哭得伤心,你们俩争执这些有意思吗?”

    两人便都不说话了。

    柳川出来宽慰了几句晁补之。

    等渡船到岸下船之后,晁补之派仆从去附近村子重金买了一口上好的棺材,还有一头牛拉的装货的牛车。

    给晁少辅尸体换了衣服,入殓,用牛拉货车拉着棺材,这才重新启程前往惠州。

    这一路走得慢,等回到惠州差不多半个月之后的事。

    ……

    惠州。

    董平将一封信给了柳川:

    “大人,这是林武县衙送来的一封公文。说一位叫黄庭坚的官员在他们县衙犯了事,已经被收监了。

    黄庭坚本是贬到黔州,如今改到惠州,他犯了事,所以县衙来了公文通报此事,因为公文提到了大人您,所以惠州衙门转送来巡检司了。”

    一听这话,柳川、苏轼等人都大吃了一惊。

    怎么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这还真是不顺,晁补之是因为小妾被杀,牵出了儿子犯罪,儿子死在来惠州的路上。

    而现在黄庭坚同样是来惠州的路上,也被衙门的人扣了,该不会又是涉及到什么命案吧,真是好事多磨。

    苏轼十分焦急,又不能自作主张,忙试探的望向柳川。

    柳川叹了口气说道:“咱们连夜启程,赶往林武县去处理这件事吧。”

    苏轼大喜,只来得及匆匆跟王朝云打了个招呼,马上跟着柳川秋玥他们一行人立刻启程前往林武县。

    本来柳川让赵清漪就不要去了,已经折腾了一路,可赵清漪不干,匆匆回了趟家,想跟父母说一声。

    结果发现王爷和王妃不在府上,问起家里人,也是吱吱吾吾的说不清楚,这让公主又是不快,怒斥了几个仆从这才作罢。

    她留下一封书信,吩咐等王爷王妃回来转交,就说自己去林武县跟柳川破案去了。

    接着,带上贴身侍女韵秋以及一小队王府侍卫,跟着柳川他们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