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为屠夫曾孙,开局就是干! > 第35章 稼轩居士,隐世高人

第35章 稼轩居士,隐世高人

    等齐家祖孙一走,现场气氛又热络起来。能办得起文会的也不是家中经济拮据的主,文会设在了冯太爷家的暖阁,冯太爷致仕前曾在临潼任过县令,虽致仕多年,却也在小小曲县颇有地位,家中子弟也都在读书,更是有一儿子在去岁中了进士。

    冯太爷见众人都吃得差不多了,开口道:“今儿咱们这文会靖宇郡王赏脸,是老夫莫大的荣幸,老夫先敬郡王爷一杯,请郡王殿下给咱们这文会想个主题,也好叫各位大显神通。”

    姜长宁对这种谦和的老人家还是很尊重的,立马说使不得使不得,端起专门给他们这种小孩子准备的果酒敬了冯老太爷一杯。

    冯太爷很是直爽,一饮而尽后还是恳求姜长宁:“恳请郡王殿下想个主题,老夫再添个彩头,让诸位都乐呵乐呵。”

    推拒不过,姜长宁想了想说:“今儿元宵佳节,诸君在此把酒言欢,便以元宵节为主题,不拘是诗词还是文章,只要诸位在一起评判上佳,本王也添个彩头,将这枚陛下赏赐的玉佩作为第一名的奖励。”

    姜长宁的玉佩从材质和雕工上都不是齐老头儿那块可比拟的,更何况还是圣人赏赐之物,也就是姜家得盛宠罢了,换做普通人家有这么一件都要当传家宝供着的。

    一时间,众人都兴致高涨。那些个文人墨客眼睛里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原本轻松惬意的氛围变得有些紧张而又充满期待。年轻的秀才们交头接耳,小声讨论着自己心中关于元宵的绝妙灵感;稍有名气的诗人们则正襟危坐,闭目凝思,似乎已经在脑海中勾勒出一篇锦绣文章或者一首动人诗词的框架。

    用姜番的话来说就是:“往日里可没有这般积极,那几个老不修的老头子竟也跟着下了场。”

    坐在角落的李公子,平日里就以诗词才华著称,此时更是成竹在胸的模样。他轻轻捻着手中的折扇,嘴角带着一抹淡淡的笑意,仿佛那枚玉佩已经是他的囊中之物。而旁边的赵夫子,虽然年事已高,却也不甘示弱,浑浊的眼睛里透露出一丝不甘人后的倔强,正用手捋着胡须思索着切入点。

    还有几位家境尚可的公子哥,虽说文学造诣不算顶尖,但也不想错过这个在众人面前露脸的好机会,他们或是挠头苦想,或是在纸上胡乱写画着什么,期望能突然灵光乍现。

    众人之中,只有一个身着朴素布衣的少年,静静地坐在那里,眼神清澈而坚定,他望向窗外热闹的元宵街市,心中似乎有无限的感慨,只是不知他能否在这场比试中脱颖而出。

    随着时间的推移,房间里只剩下纸笔摩挲的沙沙声,偶尔夹杂着几声轻轻的咳嗽。姜长宁则悠然自得地坐在主位,端起酒杯浅酌,他饶有兴趣地看着众人百态。

    用后世被训练过的审美眼光来欣赏大家即兴的诗词,姜长宁颇为期待。

    一盏茶的工夫过去,已经有人率先站了起来,打破了这份安静。那是一位面容清秀的年轻书生,他双手捧着自己刚刚写好的诗稿,恭敬地说道:“郡王殿下,小生已经完成拙作,请殿下和诸位同仁雅正。”众人的目光纷纷投向他,那目光中有好奇,有审视,也有几分竞争的火药味。

    姜长宁微微点头,示意那年轻书生上前。书生迈着略显紧张的步伐走到众人中间,清了清嗓子,开始诵读自己的诗作:

    “元夕华灯映九霄,星桥火树乐逍遥。香车宝马游龙舞,月满人间酒意飘。”

    书生念罢,微微躬身。众人开始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有赞赏其用词简洁明快,短短几句便勾勒出元宵佳节热闹景象的;也有觉得稍显平实,缺乏更深层次意境的。

    随后,又有几人陆续起身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中一位中年文人的文章以元宵灯会中的亲情团圆为切入点,描写细腻感人,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而一位富家公子的诗词则着重描绘了元宵夜的华丽服饰和珍馐美馔,辞藻华丽却被诟病华而不实。

    这时,一直坐在角落沉默寡言的那个布衣少年站了起来。他的脸上带着一丝腼腆,但眼神却十分坚定。他走到前面,深吸一口气,展开手中的纸张,用一种清澈而富有感情的声音读道:

    “元宵灯火似星繁,巷陌喧嚣夜未阑。不见昔年同赏者,独对明月忆清欢。”

    他的声音落下,房间里先是一阵寂静,随后众人都露出了惊叹的神情。这首诗看似简单,却在热闹的元宵景象中融入了对往昔之人的思念,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境,以乐景衬哀情,别有一种韵味。

    李公子皱了皱眉头,他原本以为自己胜券在握,却没想到被这个不起眼的少年写出如此佳作。冯老太爷则捻着胡须,不住地点头,眼里满是赞赏。

    姜长宁也微微坐直了身子,眼中流露出惊喜之色。他看向众人,说道:“诸君,佳作已毕,现在开始评判吧。”众人开始认真地比较和讨论起来,每个人都阐述着自己认为最优秀的作品的理由。

    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大多数人的目光都渐渐集中在了布衣少年的这首诗上。姜长宁见状,站起身来,朗声道:“今日这第一名,本王以为当属这位少年。他的诗作在众多佳作中脱颖而出,以情动人,实属难得。”

    说着,他走到少年面前,将那枚珍贵的玉佩递给少年,“这玉佩便归你了,希望你日后能创作出更多的佳作。”

    少年恭敬地接过玉佩,眼中满是感激,“小生白昭熙多谢郡王殿下赏赐,今后定当勤学勉励,但玉佩乃陛下所赐,请殿下收回,小生拿走冯太爷作为彩头的砚台已是足够。”

    白昭熙的进退有度很是得了众人的赞赏,姜长宁见他神色间并无一丝卑微讨好,便直接说:“既然本王把他拿出来做彩头,你又是本次文会的第一名,你拿走它理所应当,还是说你想让本王亲自给你送回家?”

    白昭熙诚惶诚恐接了玉佩,诗作屈居白昭熙之下的李公子上前说:“听闻郡王殿下年少好学,博闻强识,不如殿下也给大家作首诗词长长见识。”

    姜长宁见这位李公子并非挑衅不甘,想了一瞬后笑说:“本王才情不佳,怕做出诗词来惹大家笑话,但本王曾听过一首词,意境优美,三秀兼得,说来与诸君分享一下。”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