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唐阀 > 第52章:征南昭(一)

第52章:征南昭(一)

    占据了整个岭南的张行,并没有停止扩张的步伐。

    逼降了郑买嗣和六万南昭降卒后,以他们为先导起兵十五万攻入了南昭国。

    此时南昭国十五万大军在岭南全军覆没,举国震惊仅在国都大理有五万正规军。

    没有想到不到一月,又传来了唐国叛军大军来犯的消息。

    南昭国王隆舜此时肠子都悔青了,而且隆舜骄奢淫逸,导致政局腐败,国势衰弱。

    国都大理也没有足够的钱粮,能够支持南昭国扩军备战。

    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向安南、林邑、等国求援,希望他们能够出兵支援。

    郑买嗣担任南昭国清平官多年,很多南昭官员都是他的门生故吏,所以在六万南昭军的引导下,张行大军很快就攻到了大理城下,二十几万大军把大理围了个水泄不通。

    南昭国以大唐为榜样,官制、军制、均是学习大唐的,所以大理城外和长安一样也是密布堡寨。

    战事最初是在正军寨展开,不过一场千人规模的小会战,但随着南昭军和义军都在不断增兵,规模迅速膨胀到了各自都有三四千人参加的战事,南昭军有些抵挡不住,稳步后撤,从正军寨一直撤到征北营,依托征北营营寨展开反击,也给义军带来不小的损失。

    当然自从进入南昭境内,作战的主力一直都是南昭降军,义军主要是以火枪、火炮、以火力远程支援。

    同宗同源的双方似乎都打出了真火,力度越来越大,投入也越来越大,当越来越多的南昭军和义军分别从大理和义军大营增援而来时,有意无意的,似乎双方都下意识地觉得这也许这就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开端了…………

    “大帅,从目前的趋势看,南昭军退了一步到征北营就不再退了,而且其生番兵的冲击力也开始显现出来,另外其骑兵也陆续在周边集结频频出击,朱将军和我都觉得,恐怕南昭军确定了征北营作为会战地点,这个位置对我们来说不算太好,但这个地点不可能由着我们的性子来选,所以我觉得也可以接受,关键是这一战一旦开打,我们就要做好各种考虑和准备,南昭军就只有目前的这几手准备么?还会不会有其他的暗箭?特别是安南和林邑的援军,是否都已经到达。”

    安南和林邑两国,一共派出了十五万大军支援南昭,再加上南昭国隆舜以重金征召,国内四大生番洞主,得到了七万生番军,再加上守备大理城的五万人,现在南昭国在兵力上是占有优势的,这也是南昭敢于出兵争夺外围诸堡寨的原因。

    “买嗣先生,还有没有其他情报回来,我是说不管大理城内,还是周边诸国,或者前方后方,我总觉得还是有些不太稳当,但又找不到目标和原因,你帮我再捋捋。”

    张行不认为即使兵力上略占优势,南昭国王就有孤注一掷、争夺外围的勇气,肯定还有什么事自己没想到或者不知道的。

    张行去洗了一个冷水脸,重新回来,他需要冷静一下,不能遽下决断,一旦决定做出,就再无回旋余地。

    南昭军在征北营一线已经投入了三万余人,战事日趋激烈,而朱温也亲自到了前线坐镇,但这还没有到最后关头。

    双方都暂时还没有将全数力量使将出来,线报显示南昭军在北线偏南还藏着一万从城内抽调出来的精锐,应该是用作预备队在最后关头使用的,据说是四洞最精锐的生番军。

    “大帅,情况就是这些,再捋也就这些,其实南昭军就这么大一个盘子,除了五万大理守军,七万四洞生番,再加上十五万安南、林邑援兵…………”

    郑买嗣的话尚未说完,就被张行打断了:

    “等一等,买嗣先生,你说援军…………,南昭的援兵,也许还有援军是我们不知道的?是那国的,有多少!!?”

    张行把手中所有的骑兵都撒了出去,每百人为一队,三十名义军骑兵加七十名南昭骑兵为一队,一共派出了近两百队骑兵,当作侦骑,寻找南昭国援军所在。

    现在可以确定的是,这支神秘的援军肯定不在大理城内,因为郑买嗣的关系,大理城内有大量的人愿意为义军提供情报。

    张行并不害怕南昭国有什么新的援军,但是这个援军,必须在自己的视线之内。

    如果两军激战正酣之时,有支意料之外的军队出现,那是一件很让人头疼的事情。

    面对这样一场关乎全局,甚至关系到整个南昭命运的大战,饶是张行自诩征战沙场多年,一样也觉得没有多少把握,不得不强迫自己小心谨慎。

    如果自己预料没错的话,双方超过五十万的大军可能就要在这一长达六十里的地面上展开全面对决。

    伴随着不断出现的各部旗帜和军队进入智勇堡——征北营——飞虎驿这一区域,义军和南昭军的战事终于向双方都再不可能退缩的局面演进了。

    林邑大将郑源站在征北营侧方的高地上,举着国内商人从大唐北方幽州,重金购买的千里镜,仔细的察看着正前方几里地外正在集结准备发动进攻的义军。

    不得不说义军的情况比中南各国都有很大的不同,长矛兵和刀盾兵规模大幅度缩小,已经彻底变成了辅助兵种,而火枪兵开始成为当之无愧的步军助力。

    这从每一次列阵就能看得出来,居中,两翼,呈线形攻势,适当的刀盾兵和长矛兵夹在其中,炮队藏于其后,另外少量骑兵在两侧远处作为冲击阵营或者掩护截杀的后备队,这已经成为义军作战的标准配置。

    但是就是这种标准配置南昭军一方也很清楚,可要击破或者破解,却是有些力不从心。

    因为南昭以及周边诸国,都缺乏火器部队,这次林邑八万援军,可是军中火枪仅仅只有五百枝。

    三国二十几万大军,只有千余人的火枪手…………

    伴随着金鼓交加,旗帜移动,双方都在开始接近,并做好了战前准备。

    南昭生番一部仍然是标准配备,林邑弓箭手早已经开始准备,但训练有素的弓箭手对林邑军来说依然是一个经不起损耗的易耗品,一旦进入面对面的接战,己方的弓箭手固然可以给对方造成巨大杀伤,但己方一样也要面对对方火枪集火的打击,这又要变成一场消耗战。

    郑源相信对方的指挥官和自己一样也站在高处观察着这一战,然后也早已经下达了命令,将后备队调上来准备投入战斗。

    所以实际上这种仗没太多花巧,你能看到的,你能想到的,你能做到的,对方也一样能看到,能想到,能做到,最终可能就是演变成更大规模的对决,或者就是选择合适的时候告一段落,以待再战。

    林邑军将领已经在焦急地安排着预备队开始向东移动,准备从左翼发起凌厉一击,彻底击穿对方的右翼,最好能迫使对方阵型崩溃,进而溃败。

    但郑源相信对方也在做出应对,要么和自己的安排一样,也是从侧翼来一击,看谁先把谁击溃,比赛各自的矛和盾的锋利与厚实程度,要么就干脆逆旋而来,用增援预备队来对阵增援预备队,再打一场艰苦而惨烈的接战。

    在这种云集了数十万人的大战中,企图用什么奇袭偷袭或者一举破敌的想法都是痴心妄想,除非你能突然投入一部压倒性的军队加入战局,但是在各自都紧锣密鼓的关注着战局的情况下,你从哪里突然拉来一支起码是几万人新锐的部队加入战场?

    并不出郑源所料,对方也选择了从他们的右翼侧击,也就是说,双方都选择了同样的战术举动,想要从对方侧翼打出一记勾拳,看看能不能抢先捅破对方阵型防线。

    看着变换着阵型的一部从左侧黑压压地压上来,林邑军也迅速下达命令,手持圆盾和长矛的步兵士卒准备列阵迎敌。

    弓箭手们屏住呼吸,默默计算着路径和角度,伴随着哨官们凄厉惨烈的怒吼,漫天箭雨,斜抛着喷射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