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唐阀 > 第54章:征南昭(三)

第54章:征南昭(三)

    安南突骑的机动能力和数量都要胜于义军骑兵,但是这并不足以逆转态势,当他们冲破少量义军骑兵阻拦向着目标——义军步军发起冲锋时,义军的火枪兵基本上都能完成一个大概的防御阵型,并开始用火枪予以打击。

    每一轮齐射都能让安南骑兵,受到沉重的打击。

    哪怕是骑兵冲入火枪兵阵中,火枪兵也并非毫无还手之力,三棱刺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装上火铳前端,变成一个差强人意的长矛,而且三棱锋刺的抗折断能力也不差,捅刺目标下毫无问题。

    整个战场就是由无数个这种小战场组合起来的,只不过更大的战场可能是有五六个甚至七八个这种战场组成,小一些的则是两三个或者就是一个单个战场,在这种缺乏足够通讯工具的情况下,也许最远端战场都已经结束,而另一端的战场才开始进入肉搏。

    但无论是哪一方,无论是郑源还是张行和朱温,都意识到这场战事各自都已经深陷其中,无法摆脱,或者说谁也没有魄力或者说能力来把自己一方撤出来,那只会导致更大的失败,这种情形下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一切手中掌握的力量选择最合适的时候投入进去。

    郑源收回了千里镜。

    虽然并非毫无所得,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南昭诸国仍然是居于劣势,如果没有其他意外或者特别的因素介入进来,这场战事仍然会以一种更有利于义军的结局结束。

    也就是说,最终义军会付出很大代价,但是这份代价他们承受得起,而南昭联军将进一步丧失主动权,不得不退回到大理,甚至需要考虑是不是放弃大理以便于用空间来换取时间,以免更多的战略兵力被围困在大理。

    实话实说!张行并不在意在什么地方和南昭决战,反而害怕南昭军不抵抗直接放弃大理。

    那样的话!几十万义军真就,旷日持久的陷在了南昭国了,这对张行下一步的计划不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是西线智勇堡那边,还是中线的征北营这边,还是东线的飞虎驿,一场接一场的战斗或告一段落,或刚刚开始,或鏖战正酣,相隔几十里地的战局,几乎难以因为某一场局部战事的胜负就能改变整个大战局,除非那一袋草正好能压倒整个骆驼。

    郑源手上还有一支,千人的火器部队和一万精锐步卒没有投入战场,他在等,等待一个可以扭转战局,一锤定音的机会。

    张行手中也还有三万火枪兵,两个炮营百余门火炮,没有投入战场,他也在等待,等待撒出去的两万侦骑,能够找出南昭的隐藏力量…………

    ……………………

    ……………………

    吴哥王朝(Dynasty of Angkor,公元802年~1431年)为柬埔寨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由阇耶跋摩二世于802年建立,至蓬黑阿·亚特1431年迁都金边为止,历34代王,628年。主体民族为高棉人,原先信奉印度教,后改信大乘佛教。苏耶跋摩二世及阇耶跋摩七世时达极盛时,势力范围远远超过当代柬埔寨的领土,占有今柬埔寨全部、泰国及老挝大部、越南南部,是东南亚历史上最为强盛的国家。

    此次诸国的杀手锏就是两万吴哥王朝的骑兵,其中有五千重骑。

    很幸运在开战后不久,义军就在智勇堡侧后三十里处,发现了吴哥王朝的伏兵,还没有惊动对方。

    毕师铎奉命率领一万五千火枪兵,以及两个炮营百余门火炮,掩护智勇堡侧后,两万散布战场骑兵也开始往智勇堡集结。

    派出了毕师铎之后,张行也在进行着最后的战事准备。

    他已经意识到这一战没有退路,伴随着两边投入的军队越来越多,任何一方现在要想退出都已经不可能了,只有坚持一直打下去,直到一方倒下。

    示之以弱,才能迫使对方丢弃一切杂念,但同时又要将自己最具威力的战斗力量投入其中,彻底击溃对方的信心,才能在这一战中赢得胜利。

    决定胜负的关键在于中线智勇堡。

    东线飞虎驿和西线征北营,一线双方已经提前进入了缠战状态,各部不断地绞杀在一起,时而分开,时而又碰撞在一堆,谁也不敢轻言退出,可谁也不敢一拼到底,就这样高烈度但又不算是倾力一击的缠战就这么一直拖下去,让整个战事血腥而又沉闷。

    郑源和张行,都不动声色耐心的等待,都希望对方能以为自己就这点儿底气了,等到自己的的增援大军投入给予其致命一击,一战定乾坤。

    一夜醒来,朱温忍不住打了一个冷噤,半宿未睡,只是后半夜打了个盹儿,但对朱温来说,已经足够了。

    大帅去了智勇堡,虽说只有几十里地,但这征北营却是交给了自己坐镇,也足见对自己的信重了。

    小雨已经停了,这种半夜开始下起来的雨最是烦人,但是这种不利却是对双方都一样的,可老天爷要如此,谁也没辙,只能受着。

    决战就在这二三日之间了,对于双方主帅来说,大家都已经心知肚明。

    毕师铎的部队和两个炮营己经布置到位,就等吴哥骑兵入瓮了。

    示敌以弱,诱其入彀,那么带来的利益也会是巨大的,尤其是两个炮营都是新装备的长管重炮!!

    而且使用的都是特制的炮弹,毕师铎内心就压抑不住一阵急切想要见到那一幕的情形。

    就在毕师铎运筹帷幄,张行亲临一线的时候,郑源也一样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在林邑国内郑源是反对出兵的,但是吴哥王朝的压力,和南昭国的金银珠宝,蒙蔽了林邑王的双眼。

    于是八万最精锐的林邑战士走上了战场,郑源作为中南第一名帅,也不得不再次披挂上阵。

    四个国家三十万,不同语言,不同信仰的战士,汇聚到一起,每天狗屁倒灶的事情层出不穷。

    换个能力平庸的主帅,估计不用义军到来,自己就能够打起来。

    但是在郑源的麾下,这支“杂牌军”居然能够爆发出,远超自己能力的战斗力,中南第一名帅绝非浪得虚名。

    林邑军和安南军都是大张旗鼓,跨越边境来到南昭国大理城。

    而战力最强的两万吴哥骑兵,郑源却命令他们隐藏行踪,在唐人到达大理之前,就潜伏到了,智勇堡侧后的山谷之中。

    坐守孤城,久守必失,这是任何一个合格的将领都知道的道理,所以郑源根本没有守大理城的打算,他要在野战中击败唐人…………

    按照张行的预设前期智勇堡的义军,要坚决顶住这吴哥骑兵的冲击,为后期毕师铎的奇兵突出做好铺垫,就是要做到意外之外的意外,让中南诸国联军在智勇堡吃个大亏,从而一锤定音击垮对方。

    如果前期顶不住这支吴哥骑兵的冲击,那就会全盘皆输,功亏一篑。

    兵力居于劣势,而且对方投入的生力军,只知道可能对方来袭的大概方向,这种防御战可不好打,稍不注意被吴哥军突破了,给正在正面防守的义军主力造成背后一击,那就是全军覆没的危险,而事实上郑源也就是打的这个主意。

    所以张行带了五千火枪兵精锐赶到了智勇堡,他要为全军守好后方,打开胜利的道路。

    张行知晓吴哥骑兵的存在,而且很快就要从智勇堡背后冒出来,直奔这里而来,张行要率领五千火枪兵,一直坚守起码三个时辰,一直到毕师铎的火枪部队从背后给吴哥这支所谓奇兵以致命一击。

    关键是自己能不能坚守得住这几个时辰!!

    守不住的话智勇堡那边和中南联军对阵的义军主力就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恐怕还等不到毕师铎的部队加入战局,智勇堡就崩了。

    到那个时候,就算是毕师铎大军加入战局,也已经难以挽回局面了,中南联军挟大胜之势可以趁势向东横扫,整个中线战局也会被撼动,甚至崩盘。

    为了加强防守力量,两个新型炮营,也被张行留了下来。

    布置在枪兵身后,加强火力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