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唐阀 > 第56章:征南昭(五)

第56章:征南昭(五)

    如果这个时候能够在高空俯瞰,就能看见查差的吴哥骑军绕过洱海,正在由西北向东南准备从侧翼插入战场,而且即将于正在整军备战的五千义军老卒接战。

    而在其十多里地之外,也就是查差吴哥军绕过洱海靠南大概十里地左右的地方,毕师铎的一万五千火枪兵,正在一边行军一边收拢骑兵,然后几乎是沿着平行路线斜切过来,到最后仍然要走查差大军的那条路径。

    也就是说两军保持着十里左右的距离,而查差大军会利用这十里地的空间换取时间,来对义军发起猛攻。

    同样,对毕师铎来说,全军要绕过洱海,然后整队才开始弥补这十里地距离带来的时间损失,而且还不能因为急于赶路就不顾疲累,否则真正赶到战场上了,士卒们都累得半死,如何接战?

    所以还只能一定的速度保持着半行军半调整的节奏赶上,直至从后方接战。

    同时这一路上还要不断收集,赶来汇合的义军骑兵,等到偷袭吴哥骑军时,保有一定数量的骑兵是必须的,否则步卒那两条腿可追不上骑兵。

    在各部绕过洱海之后,毕师铎只做了简单的部署,便率军跟上,十里地说远不远,说近不近,如果纯以骑军追赶,是能够很快赶上的,但是也很容易被敌军发现,一旦对方留下一部迎战,己方想要达到袭击的目的就难以实现了,毕师铎就是要让对方全数投入战场之后,自己再来给地方背后凌厉一击。

    所以这种情况下,毕师铎必须相信,负责掩护智勇堡后路的五千老卒,能够抵住吴哥骑兵的突击…………

    ……………………

    ……………………

    看着地平线上那不断涌出的黑点开始变成黑团,又逐渐展开来,膨胀和分解,变成几个黑团,张行举起千里镜默默地观察着。

    目光通过千里镜落在前线上,应该说斥候的情报还是比较准确的,吴哥军的数量不会超过两万人,估计在一万八、九千人左右,但重骑兵数量比想象的更多,至少有五千这很危险。

    这意味着其突防和抗打击能力更强,极有可能绕行或者从侧翼驰行,火枪的杀伤力也会受到影响。

    张行现在手中可没有骑军,清一色步军,所以在这一战中机动能力的欠缺是一个短板,也许会给这一战带来很大的影响。

    但提前修筑的营垒、栅栏、陷阱和壕沟,能够在一定程度弥补这种劣势。

    郑源接到来自查差的消息之后,就已经全面动员起来了。

    这是决定南昭国甚至中南诸国命运的一战,要把查差这一部奇兵的威力发挥到极致,效果达到最好,就必须要尽全力吸引住当面唐人叛军的注意力,拖住使其无力他顾,让查差能够从侧翼一击而胜,进而彻底歼灭唐人大军。

    大唐数百年以来的赫赫武功,让郑源即使面对的不是大唐正规军,也不敢大意。

    而且双方交战这么久,可谓知根知底,即使仅仅是大唐的叛军,其战斗力也比中南诸国的普通部队要强的多,特别其火器部队,这几天没少让诸国联军吃苦头。

    随着一连串的命令下达过去之后,早已经蓄势待发的诸国联军终于像隆隆发动的战车一样,凶猛地向着朱存主持大局的智勇堡正面袭来。

    早有准备的朱存看到一涌而出的联军,心中也是一凛这一来就是全军尽出,摆明就是要决一胜负的架式,看样子是真的就要在今日打出一个结果来?

    虽然眼前的联军占有数量优势,但是自己手底下的义军也不是吃素的,火器的威力早就让联军吃足了苦头,现在他们要来主动进攻,那更要让他们付出代价至于他们打的主意,朱存早就心知肚明,只需要牢牢把控住局面,以杀伤对方有生力量为目的,这一战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不在这里,而在于大帅张行那一面的结果,只要背后的防线不破,自己这边承受再大的压力,朱存都能扛得住,无外乎就是死伤更大一些罢了,他们攻不破自己这边的结阵。

    防线两侧所有目光都望向西面的时候,张行已经正式和查差大军接上了火。

    大概在三四千之间,并没有沿着洱海一路南行,而是在平坦地方就深入了陆地,直奔着自己这一线而来。

    陶大宇手按佩刀站在营垒上,要说是营垒,也说不上,就是利用这里略微高耸比周围大概要高出尺的一处缓坡垒筑起来的一个营寨。

    而且小高地委实太小了一些,大概长不过四十步,宽不过十余步,如同一个梭形的小舟一般,镶嵌在这一辽阔的平原上。

    但就是这个小高地,却要成为首当其冲迎接敌军冲击的第一站,两千多步卒要挤在这里,成为一个卡在吴哥骑军必经之道上的钉子,是他们拔不掉受不了,不断为此而流血,所以张行才会投入重兵在这里。

    这也迫使在构筑营垒时不断不向外边扩展了许多,只不过在外间的栅栏壕沟上就只能在外围的平地上来了,对于冲击方,这里就是最容易打击的薄弱环节。

    张行设计的阻击阵型并不复杂,就是要利用这条吴哥军的必经之道来最大限度延阻对方,但是这一块平地太宽了,放眼望去,一眼都难以望到尽头!!!

    陶大宇他们这一阻击营垒已经处于这一片平地的中部了,虽然前端还有很多可以设立阻击阵地的地方,但是张行却没有层层设立,不是不想而是手中兵力不够。

    而且当吴哥军已经逼近到这里和陶大宇一部交战时,也就意味着其大部分军队都进入了这一处广阔的平原了,在这个时候他们还想要再度改变主意掉头,已经很难了,或者说,那他们就要付出相当的时间代价,张行判断他们无法接受。

    沿着这一高地之后,张行还陆续设置了几处错落有致的高地营寨,这都是延阻敌军大军进攻的所在,规模不大,但是却巧妙地在这一处夹在两边高垄中平地上的关键位置上,要让吴哥骑兵无法轻易地冲锋起来,进而要利用己方的火器优势尽可能地给对方造成杀伤和延阻,拖延对方推进速度。

    黑压压地吴哥骑兵犹如一道道洪流卷入这一片平地中,倏分倏合,时快时慢,终于在距离陶大宇部的小高地千步之外开始放慢了脚步。

    很显然吴哥军也接到了他们的斥候消息,但是在权衡过之后,这里仍然成为了他们突破点,他们也从没有指望过要没受到任何阻碍就能直接冲击到义军正面战场的侧翼或者背后,既然义军在这里设立了营垒,也就意味着义军最为担心吴哥军可能从这个方向来袭,可这恰恰是诸国联军最希望实现的。

    简单地停顿之后,几支骑军的将领在略微商量之后,一边回报给居于中军的查差,一边迅速调整阵型,一部骑兵便沿着谷地朝着小高地营垒疾驰而来。

    陶大宇微微蹲伏这身体,借助着木质的栅栏掩住自己的身体大部。

    虽然没有和吴哥骑兵交过手,但是从南昭降卒和这几天俘虏的,联军士卒口中了解到。

    吴哥骑兵有其高超的骑术和抛射技术,能够在极短时间内逼近目标,然后展开抛射,一击而遁,不断用这种方式来给敌军制造杀伤,尤其是对付步军会有极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