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知道自己指挥的两个营,被推上第一线的这种类似于中流砥柱的营垒时,陶大宇就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如果不是张行,陶大宇早就因为欠租,死在了江南豪强的私刑之下,张行不仅救了他,还让陶大宇亲自手刃了,杀害其父母的江南豪强。
所以对陶大宇来说,当游侠、做山匪、扯旗造反,都无所谓,从张行救他那天起,两人的命运就彼此相连了,而且张行军中像陶大宇这样的人还不少…………
就这样一座狭小的营垒,却密集的驻扎了两千多人,哪怕是以前配备了木盾和遮挡,但抛射而来的箭矢依然会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杀伤。
看着这一队队的吴哥骑兵绕行疾驰,不断发起挑衅和进攻,陶大宇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两千火枪手不是吃素的,但是他一直没有下令反击,他需要等到更多的吴哥骑兵,才能发挥密集攒射的最佳效果。
随着天际线上涌动出来的黑团越来越多,意味着查差的主力大军都已经进入这个区域,先行的骑兵已经有些不耐烦了,不断地逼近营垒,开始集中箭矢打击居于守势的义军。
一直到这个时候,陶大宇才狠狠地一挥手,身旁的传令手尖厉的铜哨声响起,而手中的小旗也猛然挥下。
“砰!砰!砰!砰!”
呛鼻的火药味儿袅袅散开,朝向西翼的三百火铳手中按照三段击的第一轮终于打出了让他们舒心的一击。
宛如在风中飞舞的蝴蝶遭遇了暴雨骤临,一下子将逼近的最靠栅栏的五十余名吴哥骑兵打下马来,痛苦的惨叫声和凄厉的马嘶声混杂在一起,加上人仰马翻的倒地闷响声,交织成一个血腥无比的开幕序曲。
遭遇这突然一击的吴哥骑兵,立即如炸营的鸟儿一样,分散开来,四散逃窜。
其唐人叛军的火器威力,吴哥骑兵也是有所知晓的,哪怕他们一直躲在山谷之中,前几日的血战还是有耳闻的。
但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像这样突遭暴击,让骄傲的吴哥骑兵,开始对义军的火器,有了深刻的印象。
突兀地在这片平地上耸立起这样一个营寨,即便是傻子都能想得到对方在这里设置营垒的目的,就是要利用这一处小山包的地势优势来阻敌,而设置营垒不过是将这种阻击又是扩大化罢了。
如何阻敌,当然就是用自身的优势来予以敌人以打击,而火器就是义军的优势所在。
正因为如此,环绕营寨骑射抛射,先用这种分进合击骑射来给营寨内的敌军造成杀伤就是必然选项,他们也清楚靠轻骑兵是无法拔除这样一个钉子的,最终还是要动用重骑兵,但是能够先用自身优势尽可能削弱敌军,也是第一选项。
只不过这些吴哥骑兵显然低估了义军为此所作的准备,哪怕他们有所准备一直保持着相当距离,同时也利用轻骑机动优势绕行来减少被直接攻击的风险,但是当上百支的火铳同时攒射时,这种伤害一样一样是无法避免的。
炸营一般的吴哥游骑猛地窜开,想要逃出火枪的射击范围,但是第一轮打响第二轮紧随而至,几个方向的火枪射击次第开打,也使得环绕的吴哥骑军纷纷中弹。
短短几息时间里围绕在营寨周围两百步距离内已经丢下几百具吴哥骑兵尸体和仍然在哀嚎的伤员,还有一些失去了主人的战马漫无头绪地在战场上四散奔逃,这一副场景看上去竟然很有些沧桑感。
吴哥是中南半岛第一强国,骑兵部队是其精锐,这些年来可以说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但是却在一个小小的营寨面前,遭遇到了挫败,虽然损失不大,但是颜面上确实挂不住。
损失百人对于查差来说微不足道,但是这刚一接战就迎来这种损失,还是让他有些气闷。
前方报过来的情况也让查差意识到唐人叛并非毫无准备,但是他并不惧怕,相反对方摆出设置营垒来阻敌,而非主动迎地,充分说明敌军在兵力上居于劣势,尤其是在并不知晓己方这支奇兵突出的情况下,这更增添了查差的信心。
只不过这个利用小山坡设立的营垒还正好卡在了这一片平原的咽喉处,要从这里通过避免不了要进入对方火器的打击区域。
尤其是对方还在这一出最大营寨的两侧后方都设立有略微小一些的营寨,显然就是要利用这些营寨之间的相互配合来阻击己方前进的队伍。
或者说这就是一个延阻的方略,迫使己方要想顺畅不受干扰地通过这里,不得不拔除掉这些营寨营垒,而对于全员骑兵的吴哥军来说,就有些为难了。
“看样子唐人叛军还是早有防范,虽然说不知道我们的来路,但是提前就在这里设立了防御性的营寨,但是在正面那边如此压力之下,他们应该不可能在这边留有多少兵力布防才对,如果我的预料不错的话,总共也不会超过三千人!”
查差你果断的做出了判断!!!!
“查差大人,如果唐人叛军在这一线布防按照三千人计的话,这一最关键的咽喉要塞的布防兵力应该在一千人左右,但是唐人叛军以火枪兵为主,甚至可能还有炮队,要拿下这个营寨,尤其是在其周边还有辅助性的营垒,恐怕并不好打”
吴哥前军将领对刚刚,遭受的损失还心有余悸。
“等下轻骑兵用抛射掩护,重甲骑兵进攻一击破寨,咱们可没有时间在这里浪费。”
查差这种打法是极其浪费的,吴哥王朝虽然是中南半岛第一强国,但是重甲骑兵也只有万余。
用重甲骑兵直接冲击营寨,实在是太奢侈了。
首战告捷让陶大宇紧绷的心放松了下来,从绕袭驰射的骑兵逐渐减少,陶大宇就知道餐前点算是差不多结束了。
吴哥骑兵比安南骑兵聪明多了,在遭遇了两三轮火枪打击之后就已经试探到了营寨的短板或者说不足之处,因为这样一处以高地为中心的营寨呈长条形,他们便避开前段和后部,不断从侧翼飞驰掠过,利用骑射带来箭雨覆盖来给己方带来杀伤。
这一定程度上也让己方有些压力,虽然在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木盾和双重牛皮遮盾撑起来,将绝大部分箭矢隔绝在外,但是始终有一些变换了方向和角度的流矢会钻进来,依然会带来伤亡。
不过这一切都是值得的,炮队只伤亡了不到五人,其中一死四伤,两人还能战斗,火枪手伤亡数量接近百人,好在轻伤较多。
与之相对的是吴哥骑兵在不断的驰射过程中被火枪手的攒射击中,陶大生初步估计应该在五百人左右。
这样的战损对比,陶大宇是满意的,已经牢牢写在了功劳簿上,这一战之后,只要大家还能活着,那封赏不会差。
只可惜火炮不能用,否则一轮炮射下来,起码能留下数十上百的吴哥轻骑兵,但陶大宇也知道这不能用在这些滑不溜秋的轻骑兵身上,一旦被他们察悉炮阵布置,他们不但会轻易躲开,而且更为关键的是会提供给后续来进攻的吴哥重甲骑兵。
陶大宇知道吴哥军这次是全员骑兵,想要破寨只能利用重甲骑兵,强大的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