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赵家大房 > 第10章 工地热闹

第10章 工地热闹

    偌大的赵家大房工地上场面热闹,挖的挖,抬的抬,扛的扛,挑的挑,人来人往,穿梭往返。匠人们更是一片忙碌,整个工程有条不紊地进行。

    孙管事被赵老爷临时调来当了工程总监管,他在工地上来回巡视,不时地东点点,西指指。

    木匠掌作大师傅费万昌手拿木尺在指挥下料,这些木料都是从江西经水路运来的上等圆杉木,锯下来的圆木立即由小工搬到另一边,交木匠们将其出新刨圆。

    这些出新的圆木被分门别类地堆放,有做排山的,有做桁条的,有做立柱的,有送锯板木匠剖料的,每根木料上都打上了记号。

    在工地的一侧,锯板木匠将一根上下面弹好的墨线的粗杉木插在用三根短木扎成的“三脚马”架中间,形似一尊土大炮。大师傅站在圆木上面,小师傅站在圆木下面,两人用一人高的大锯,一上一下地锯料,两位师傅配合默契,用力均匀,随着“咔喳”、“咔喳”的声音,散发着天然杉木香味的锯屑从大锯下面落下,一块块板材也随之锯成。

    瓦匠们在“打槽”,打槽就是开地基。槽底要按照三比七的比例铺垫石灰和土。之后用木夯将垫层面夯实,然后再在上面砌水平的基础墙,这一步完成后,还需按尺寸在基础墙上安放立木柱的基石,上梁时山柱就立在这些石墩上。

    由于赵家大房大小有几十间房屋,作头李大有实施了分段进行的方案,一间房屋的地槽开挖好,就下灰土,灰土下好后,就抬夯,夯抬好后就砌基础,这样一环套一环,一作连一作,以利于推进工程进度。

    工地上最热闹的场面莫过于地基打夯了,河下地区的瓦匠们夯地使用的是前辈们流传下来的原始木夯。

    木夯高五尺多,用一尺二见方的红榆木段做成主体,上下方分别用厚铁板做成的方包箍嵌住,上方的包箍上有两个铁把手,下方包箍上四面有一个圆铁环,用于系麻绳,木夯约重叁佰斤。

    打夯时先把木夯放入地槽中,二位主夯手面对面站在木夯的前后,右手抓住铁把手,左手扶住夯身,地面上两侧拉绳索的人少则四人多则八人。

    打夯时,只听见主夯手高喊一声“抬起夯来哟!”,众人跟着高喊“哎哟的嗨嗨!”,继而拉起绳索,将木夯高高抬起,然后松下绳索,木夯便重重地落在地基上,夯出一个深坑,由于木夯从高处下来的力量很重,震得地皮都要颤了一下。

    地面上两侧的人只管一上一下拉绳索,地槽里的两位夯手则是掌握着木夯落下去的位置,如此慢慢向前移动,反复多次,便将地基夯得又匀又结实。

    在打夯过程中,主夯手还是个打夯号子的领号人,他一边扶夯,一边随着节奏变换着打出各种号子,现场编词、信口编来,众人跟着附和,喊起一条声来……这样喊号子的人和抬夯的人就会形成一种合力。

    “太阳亮堂堂哦!”……“哎哟的嗨嗨!”

    “我们来打夯哦!”……“哎哟的嗨嗨!”

    “东家盖新房哦!”……“哎哟的嗨嗨!”

    “富贵又吉祥哦!”……“哎哟哎哟嗨!”

    “人财两兴旺哦!”……“哎哟的嗨嗨!”

    “富贵满门庭哦!”……“哎哟哟嗨嗨!”

    “大伙抬起夯哦!”……“哎哟的嗨嗨!”

    “华堂万年长哦!”……“哎哟的嗨嗨!”

    “大伙齐出力哦!”……“哎哟的嗨嗨!”

    “晚上有酒喝哦!”……“哎哟的嗨嗨!”

    “……”

    打夯号子在工地的上空久久回荡……

    高亢、粗犷、激情、悠扬的抬夯号子,营造了工地上的热烈气氛,场面震撼喧闹,引来一大群人围观看热闹。

    工地上用大砖头临时支起了两个大土灶,土灶上面安了两口四尺大铁锅,一口备用,一口里面正在熬制着糯米汁。

    熬制糯米汁砌墙这是赵杰特意授意的。

    传说朱元璋在建南京城墙时就是用了糯米汁筑城,所以南京的城墙非常结实,被喻为“固若金汤”。赵杰也期望他的“赵家大房”墙体坚固千秋万代永不倒。

    熬糯米汁就是在铁锅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水和糯米,像煮糯米粥一样将汤汁熬成黏稠状成为砌墙灰膏的粘合剂。

    熬糯米汁的两个粗使婆子是赵家厨房里临时派遣来的,一个负责烧火,一个负责熬汁。

    烧火的婆子端坐在灶膛边,不停地向灶膛内添上木材、芦柴,灶膛内的火舌在他脸边顽皮地撩来撩去,熏得她脸上红里发黑,汗水不停地流下来。

    负责熬制糯米汁的粗使婆子在灶面上不停地搅拌、调节糯米汁的厚薄,厚了他便用向身后的水缸里舀上一瓢子水倒入锅中,一锅糯米汁熬好舀光后,再重新加水加糯米熬上一锅。如此单调重复的活,必须要做到大房子完工为止。

    只见一个瓦匠小师傅挑着两只木桶走过来,粗使婆子麻利地掀开锅盖,用葫芦瓢舀起两桶滚开的糯米汁,招呼小师傅注意不要烫着。

    小师傅将两桶糯米汁挑到拌灰处,用铁铲将雪白的石灰膏围成一个小塘,加入适量的糯米汁,再倒入从染坊挑来的蓝靛水,反复不停地拌匀,直至将青灰充分拌熟。

    用糯米汁拌成的青灰膏砌小青砖墙,工艺叫作小刀灰,用小刀灰砌成的墙灰缝呈青灰色,不但墙体结实抗震防潮,而且缝口非常整齐美观。

    能砌小刀灰墙的瓦匠都是技术一流的,开工酒席上,赵杰特意关照瓦匠总头李大有,要挑选拔尖的瓦匠大师傅砌墙,并规定每人每天只许砌十层砖头,多砌一个砖头都要扳掉,前提是墙面要横平竖直,墙角要方棱方角,缝口要整齐划一。

    有一天,瓦工即将收工,孙管事巡查记账时发现北墙转折处多砌了三块砖头,他连忙禀报赵老爷,赵老爷亲临现场,责令李大有将三块砖头扳掉。

    李大有背地里对砌墙师们交代,赵老爷是个顶真要面子的人,他对墙面质量颇为讲究,他不在乎工钱,要的就是上乘质量,你们看葫芦镇上有哪家用得起糯米汁砌墙?有哪家规定每天砌墙的砖头层数?你们千万不能马虎,否则我在赵老爷面前不好交代。

    工地上忙碌的热闹声,抬夯的响亮号子声,顺着东南风不时地传到朱家大宅内,令朱万富烦躁不安,心中如同猫爪在抓,他不想听但又挥之不去,只好关闭门窗,打开留声机,摇紧发条,放上一张《战濮阳》胶木唱片,企图用京剧唱片中的锣鼓声和高亢的唱腔填补躁动且空虚的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