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赵家大房 > 第29章 安抚夫人

第29章 安抚夫人

    郑巡检官去世不久,朝廷又委任了一个替补巡检官,据说新来的巡检官姓王,来自浙江海盐,现正在赴任途中。

    按照惯例,新巡检官上任,郑夫人得搬出巡检司。

    赵杰和夫人商量在自家的出租市房内选了上好的一套房屋,让她和两个丫环春兰秋芳住了下来,又为她派了两个粗使婆子丁妈和许妈为她们烧饭打杂,每日内还专派一名小厮送菜送物。

    郑夫人现居的房子位于镇东南方向,这是一幢典型的徽派建筑小四合院子,赵家人称这里叫“南院”,三间平房外加一个耳房,两边两间小厢房,中间是一方天井。

    天井南墙边有一花坛,长着一棵月季花和多棵菊花,眼下菊花正在相继开放,有白色的茼蒿菊、有紫色的螃蟹菊,还有粉红的玉凤菊。

    淡雅的菊花香味随风一阵阵飘到堂房内,让人感到心旷神怡,精神焕发,带给人们内心的平静和舒适。

    围墙东南角一块瘦长的太湖石立在地中,拥着一株高出围墙二尺的美人蕉。

    推开院门,前方不远有一道长堤,长堤两边间隔长着桃树和柳树,每年春天来临,堤上桃红柳绿,景色特别宜人,是古镇十大美景之一,名曰“长堤春晓”。

    沿着长堤向南有一“芦园”,据说是明朝时当地一名隐士建的私人花园。眼下芦园虽无人管理,但园内树木林立,池塘内荷花飘着余香,偶见几只野凫惊飞数米,不一会便钻进了水里去了,留下圈圈涟漪。

    郁闷时,春兰和秋芳陪着郑夫人过来赏景,望着破败的“芦园”,看着树木由绿变黄的叶子飘落一地,池塘内盛开后的荷花瓣纷纷凋零露出莲蓬,想到如今的自己,与那黄叶和残荷有什么区别?何秀莉伤感的脸上又蒙上了一片愁云。

    自丈夫去世后,何秀莉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心灵的伤痛的一直没有平抚,她时常想起郑大光就泪流满面,更为自已的命苦而悲痛不已。

    想当年在京城,他是何府的千金大小姐,父母把她当作掌上明珠,宠爱有加。

    长到六岁,父亲就用高酬请来了一位女先生教她识字学诗文。这位女先生的父亲是清政府最早派出国外的公使,她全家随父亲出使英国,在英国学会了英语。

    此后,女先生在教古文诗词时,也教她英文,何秀莉从小就非常灵动聪慧,在女先生的教导下,她接受了中西文化的熏陶,这对她后来的思维模式方式和思想进步起了非常大的影响。

    当秀莉长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时,她的才气远近闻名,出口成章,才思敏捷,诗词歌赋无不通晓,吟诗作画技艺高超。

    到了婚嫁年龄,向她提亲的官家少爷、富家公子络绎不绝,都被她一一拒绝,可秀莉执意要嫁有才有貌有抱负的心仪之人。

    当父亲赏识郑大光,有意要把她俩成全一段姻缘时,母亲提出反对,但秀莉重在选择人品,而不顾其家庭背景,毅然决然地嫁给了郑大光。

    郑大光入赘后,孝顺父母,苦读诗书,进取心非常强,上上下下的官员都认为他前途无量,后步宽宏。谁知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像一道巨大的无形曲线,将大光的前程还原归零。

    当初在葫芦镇巡检官补缺时,众吏员都不愿去当这个九品灰星官,唯有郑大光领了旨欲去赴任。试想一个有着鸿鹄之志的年轻人要求去千里之外的偏僻水镇当巡检官,确实是万般无奈的啊!何秀莉理解郑大光的选择,毫不犹豫地跟随他来到陌生的葫芦镇。

    巡检官虽然也是朝廷命官,但的确是个官小薪水低的苦差事,不但担子重,人身安全又时刻面临风险。郑大光性格傲然,一身正气,从不与贪官污吏为伍,到手的五十五石薪饷,何秀莉都是精打细算过日子,要不是赵杰他们隔三差五帮助点,堂堂郑老爷还真的要为生存发愁哩。

    人生无常,命运难测。命运则常常在捉弄人,而人对命运的掌控力又是显得那么渺小和苍白。

    郑大光死后,何秀莉也曾有叶落归根的念头,但一想到那段辛酸的往事,是她永远抹不去的心头之痛,再有凤凰墩安息着她深爱的丈夫郑大光,所以她也不想回到那个伤心之地,发誓死也要死在这葫芦镇。

    赵夫人钱秀芬带着赵杰的委托,三天两头带着丫环来看望郑夫人,她们以姐妹相称,聊聊天,拉拉家常,为的是抚慰郑夫人那颗孤单的心。

    “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赵夫人常用这句古人的话说服郑夫人,她拿前些时湖匪劫货,绑票阿文,赵杰无奈去黑虎荡交赎金的事举例说:

    “当时我听到消息整个人也瘫了,老爷和少爷有个三长两短,我根本就不想活了”。赵夫人继续说:“妹妹你失去丈夫的痛苦,我们都非常同情你,可是逝去的人走了,活着的人还得继续生活,凡事都要想得开些。”

    女人之间的情感沟通既温情又柔和,经过赵夫人的不断开导,何秀莉渐渐走出伤痛的阴影。

    这天,赵夫人约郑夫人去莲花庵去烧香,烧香是假,陪她散心才是真。

    一行人来到了莲花庵面前的一座石桥。

    赵夫人趁兴给何秀莉讲起这座桥的传说。

    相传石桥建于元末明初之前,前身叫“三仙桥”,原由是有三个仙女下凡从桥上走过。

    后来,到了明末清初,来了个福安师太重建莲花庵,她八方化缘,将木板桥改建成石桥,据说有一年大地震,葫芦镇上的房子都震瘫了,此桥纹丝未动。

    石桥建成后,福安师太夜里做了个梦,梦中她站在石桥边,只见天上惊现一道五光十色的彩虹,彩虹上方站着左手拿着杨柳枝,右手持净水瓶的观音菩萨和一对童男童女,彩虹缓缓降到石桥上方。

    福安师太连忙叩拜观音大师,求请大师为石桥赐名,大士慈眉善目面带微笑回道:“天上虹,人间桥,三仙从桥经过,八仙从这里下海,就叫‘彩虹桥’吧!”。话刚落音,大士便飘然不见了。

    从此石桥便叫作“彩虹桥”了。

    一行人走上彩虹桥。赵夫人笑呵呵地告诉何秀莉,“过去葫芦镇上的百姓都把走彩虹桥当做步入仙境,并寄托着美好的愿望哩!”。

    每逢九九重阳,镇上有人用石灰包放在虹桥巷头做印记,当人们迈着有石灰印记的双脚走向彩虹桥时,暇想登高走好运,边走边念:“一脚一印向前行,步步登高入天庭,走过仙桥进庵堂,曰富曰贵曰康宁”。

    “哦,原来这石桥还有这么多故事哩”。何秀莉微笑着说。

    细心的赵夫人注意到,何秀莉脸上终于有了笑容。

    下桥坡了,桃花、杏花搀着赵夫人;春兰和秋芳扶着郑夫人一步一步走下台阶。

    下桥后,何秀莉说了句“我们都入仙境成仙人了吧?”说得一行人哈哈大笑起来。

    莲花庵住持天慧师太在庵门口迎接两位夫人,赵夫人、郑夫人和师太相互行合十礼。

    两位夫人来到庵堂正中的条几前,依次上香、献上供品,然后磕头拜佛。

    接着两位夫人在天慧师太的引导下来到师太禅房。

    天慧师太吩咐小尼上香茶。

    赵夫人向天慧师太介绍了身边的郑夫人何秀莉。

    何秀莉连忙站起向师太合十施礼。

    天慧师太一把抓住何秀莉的手轻声轻语的说:“夫人你受苦了!人身在世如身处在荆棘中,人来到这个世界没有不吃苦的,只是各人的苦有大有小罢了。”

    禅房的空气中弥漫着檀香独有的细腻香味,令人清心凝神,有一种说不出的愉悦。

    天慧师太抿一口茶继续说道:“人生百年,转眼成空。一切邂逅悲喜皆由心定,看得透,放得开,则一切如镜中花,水中月,虽然赏心悦目,却非永恒。不如开开心心,坦坦荡荡,不让自已在悲伤中度过,别让自己在俳徊中漫步,随缘起止,随遇而安,唯有开心生活。”

    何秀莉望着天慧师太慈祥的脸庞,虔诚听着她的教诲,她悟到做人做事的真谛,也增强了生活的信心。

    “谢谢师太,今天听您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受益匪浅哦!”何秀莉双手合十。

    临走时,天慧师太赠送何秀莉一个小方形檀木盒子,里面装的是用镇庵之宝“菩提子”做的手串。何秀莉虔诚地收下,再次向天慧师太施礼。

    返回途中,何秀莉看到路边有一棵蒲公英,她弯腰摘起一朵,轻轻一吹,蒲公英的种子像无数个小伞乘风飞扬。何秀莉想到自已的命运也如同蒲公英一样,身不由己,随风飘浮到自已原先不知道的角落。

    想到天慧师太的一番教诲,何秀莉也只有认命了。她告诫自己不能被丧偶的阴影所击垮,只有勇敢地追求自已的幸福,才能驱散一切困扰的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