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赵家大房 > 第31章 家塾开课

第31章 家塾开课

    赵杰听夫人说何秀莉很乐意教阿文,非常高兴。

    当即指使钱管家和瓦匠领班李大有商量临时调两个师傅把南园东厢房整理刷白一下。孙管事立刻照办。

    他又叫来孙管事设法动员孙小筛将两个双生子叫来和阿文一起读书,孙管事一听大拍心口,笑着说,“这天大的好事还要动员?没问题,包在我身上。”

    趁着家塾开课前的几天,何秀莉反复思考教授方案,他决定既吸取传统塾馆有益的礼仪方式,又大胆引进西方的启发模式,重在开发学童的思维,提高记忆能力,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天后,家塾开课了。

    何秀莉刻意打扮了一下,如今她的身份是家庭塾师了,再加之心胸开阔,心情愉悦,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何秀莉精心梳了头,将头发都严严实实的背在脑后,连刘海也往后背,镜子内的她瓜子脸,细眉毛,脸色白晰,再加上搽了层淡淡扬州谢馥春雪花膏,越发好看多了。

    何秀莉今天上身穿着淡青圆领倒大袖上装,衣领和袖口黑色的包边上面绣有精致的花纹,下身穿着粉色的长围裙,上面绣满了牡丹花朵,显得非常庄重干练。

    赵杰和夫人领着阿文乘两顶轿子,在武祥的陪护下早早来到院子里。

    阿文身穿淡青色绣花对襟长衫,领口为赭色镶边,头戴瓜皮帽,一根长辫梳得油光光的,整个人显得精神且有朝气。

    赵杰吩咐阿文向何秀莉行礼,并嘱咐大家称何秀莉为何先生。

    “何先生好!”阿文向何秀莉行鞠躬礼。

    “何先生!”、“何先生好!”众人纷纷向何秀莉问好施礼。

    何先生向各位行万福礼。

    趁着众人施礼的档儿,赵杰偷偷地看了一眼何秀莉,发觉今天的她格外漂亮了。这也难怪赵杰,之前时常和郑大光会面,何秀莉作为巡检官之妻,一般场合她根本不出场的,只有从黑虎荡回来在郑大光书房内第一次才见到她。

    后来郑大光遇刺身亡的打击无异于晴天霹雳,使得何秀莉面色憔悴,如同霜打的花朵,连穿衣的搭配也是灰暗沉闷。

    如今走出丧夫之痛阴影的她,经过心灵上的疏导和饮食上的调理,身体得到了恢复,更何况何秀莉至今还未生育,更显出一种少女般的的美丽。

    孙管事带着小筛的双生子来到院里,两个双生子今天的衣服虽然不是太好,但也非常整洁,两人上身都穿着黑色对襟短装,下身穿黑色长裤,头发梳得整齐,一条长辫拖在脑后。

    双生子的母亲特地去布店量了几尺白布,去染坊染成了蓝布,用剪刀一分为二,给他俩用来包书和文房四宝。

    他俩向赵老爷、赵夫人和何先生一一行礼。

    赵杰对阿文和孙大双和孙小双说,你们仨要跟着何先生好好读书,成才成人。

    一行人来到东厢房,室内整理一新,墙面刷白,明亮耀眼。

    东墙的窗户两旁有一副激励上进的对联:上联是“书山有路勤为径”,下联是“学海无涯苦作舟。”

    这两句名言出自唐代韩愈的《古今贤文·劝学篇》,说读书初看是没有路可走,只有勤奋才能开创一条路。学习知识就如一个人身在大海中一样,只有在里面悟出道理,学为所用,这样就好比一条属于自己的船。

    西墙上也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少壮不努力”,下联是“老大徒伤悲”。出自汉乐府诗《长歌行》,说的是年轻时要珍惜时间、勤奋努力,否则年老时会因一事无成而悲伤后悔。

    选用这两副对联,尽显何先生的用心良苦,她希望三位学童勤奋读书,长大有所作为。

    何先生的一张教桌放在最前面,后面是新置的三套学桌和座椅,呈品字形摆放。

    阿文坐在前面,两个双生子分别坐在后面。

    过去的私塾都要恭立孔老夫子的牌位或圣像,学童入塾时要向孔老夫子和先生各磕一个头或作一个揖后,即可取得入学的资格。因是这是赵家的家塾,再有何先生是接受过西方教育理念的,思想比较开放,所以就免了。

    该免的就免,不该免的还要保留下来,这是何先生的教学理念。

    第一堂课开始了。

    三个学童起立,并向何先生深鞠一躬,齐声说“先生好!”

    何先生回“请坐”!,三个学童坐下。

    何先生首先交待了学塾的几条规矩,一是听课时学童应坐姿端正,上身不可摇晃。二是读书时应理解地朗读,并要大声朗读;三是作业要认真,按时完成。

    何先生强调,本学塾杜绝体罚,重在引导自觉学习,但对粗心或调皮的学童,要加倍罚抄写课文,替代体罚。

    由于阿文和两个双生子的认字程度不同,阿文之前已上了三年私塾,而两个双生子一天学也没上过。所以何先生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

    对阿文的授课重点是教诗词歌赋,学诗作对,以准备参加明年秋季文昌宫的赛诗会,还要学四书五经、《古文观止》,顺带英语和数学的学习。而双生子则以识字为主,先教他俩《百字姓》,再学《三字经》和《千字文》,还要教他俩写毛笔字。

    第一堂课上,何先生叫阿文先预习背诵《唐诗三百首》中的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会再给他讲解该首诗的平仄音律。

    安排好阿文的课后,她把孙大双和孙小双叫到教桌前,给他俩发了新书,《百字姓》、三字经》、《千字文》每人三本,又送给他俩笔黑纸砚各一套。

    两人给何先生行礼。

    今天何先生教他们《百家姓》中的前四句:“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储卫,蒋沈韩杨。”何先生读一句,两个双生子跟着读一句……

    两个双子下去复习后,何先生给阿文细致地讲解了李白这首诗的历史背景和释文,然后逐行逐句分析了这首诗的特点,又教了这首绝句诗中的平仄区分和韵律格式。

    不一会,下课的辰光到了,三个学童起立向何先生深鞠一躬后说,“先生再见!”。

    今天上午就先上一堂课,孙大双和孙小双高兴地离开院子回家用中膳了。

    何先生把阿文叫过来,问他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尽管大胆地问,不能不懂装懂,更不能不懂也不问,告诉他这两种陋习是学童的大忌,一定要努力克服。阿文点点头。

    阿文回何先生:“你比那些老夫子先生教得好,那些老先生整天就是要我们摇头晃脑地读呀、背啊,从早上背到晚头都弄昏了,一点劲也没有。”

    赵杰和夫人坐厅堂内一边喝茶一边听到第一堂课结束,他俩从心里赞叹何先生的学识和新式授课方式,同时也为阿文找到一位好先生感到高兴。

    从这天后,南园的院子里有了朗朗的读书声,何秀莉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不但有了笑脸,也有了更多的笑声,她倾心于教育这三个孩子,恨不得把自己的知识全传授给他们。

    打这以后,赵杰一有空闲就来南园看看,一是了解学童的读书情况,二来向何先生问寒问暖。

    这天下晚放课后,何先生正在塾室内备课,两个双生子已回家,阿文在复习,等待侍候他的小厮带他回宅。

    赵杰走了进来,何秀莉连忙让坐。

    赵杰感谢何先生对家塾的帮助和支持,问她还有什么需求?

    何秀莉听后,眼含泪花说:“承蒙赵老爷相助,每天有学童相伴,再有春兰和秋芳的细心陪伴,我感到生活十分充实,感谢老爷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

    “哪里,哪里,巡检大人在世时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我赵某还没有报答够哩。”赵杰说的是掏心窝的大实话。

    趁着父亲和何先生说话的空子,阿文轻手轻脚地溜出去找春兰秋芳玩去了。

    当他俩发现阿文不在时,都会意地笑了。

    何秀莉说:“好玩是孩童生来就有的,我们不能束缚他们的天性,只有慢慢地培养他的学习兴趣。”

    “是啊,但是严师出高徒,你待我对他严些,我不会怪你的,对于这些调皮鬼就是千万不能姑息!”赵杰接着说:

    “何先生,这里环境静谧,非常适合你在这里生活教学,你如有什么想法和要求随时告诉我,我一定会让你生活得快快乐乐的!”说完两眼紧盯着何秀莉。

    对赵杰来说,原先他和何秀莉见面只是礼节性地打个招呼,今天两人近距离地坐在一起,他发现眼前的这个女人越来越美了,其实,在他的心房里何秀莉早已占有半壁江山了。

    面对一位对他有恩之人投来火辣辣的眼神,何秀莉心情顿时感到心跳在加快,脸颊也微微发烫,既感到有些茫然,又觉得一种莫名其妙的初恋感觉,雪白的脸上泛起了道道红晕,像春天粉红的桃花,又像秋天的紫薇花,越发显出她的自然美。

    她朝赵杰笑了一笑,立刻低下了头。

    赵杰似乎也意识到自己的贸然,随即站起来,轻轻地拍了拍何秀莉的肩膀,说了一句,“何先生,我去派人把阿文找来复习。”,便快步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