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赵家大房 > 第67章 仁和药店

第67章 仁和药店

    赵家麾下的一爿中药店,字号叫“仁和堂”,座落在葫芦镇西大街西部,西通大溪河,交通位非常好。民间把位置好、出脚就到的地方称为“上马台”。

    “仁和堂”中药店,是个百年老字号,店主原来是个民间郎中,一直以医德高尚医术上乘,为人尊崇,乾隆五十五年盘下了这四间门面,一面行医,一面卖药,经营一直甚好。

    后来父传子,子传孙,直到光绪年间传到了店主许吉良手上,哪知家道变故而逐日衰弱,加之这厮吃喝嫖赌抽大烟,把药店交于别人经营,又被这人卷钱而走,药店面临倒闭,于是被赵杰买下。

    说起赵杰当初开药店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有一回,他老丈母娘得了重病,为了看病,赵杰请了河下地区最好的中医先生,经先生细心诊断,开了一贴药方。

    赵杰差家人去朱万富家开的“德余堂”中药店去配药,令人想不到的是,抓来的药有的过期变质,有的甚至生了虫子,先生一看,不能用了。

    赵杰非常生气,要家人去讨个公道,但“德余堂”态度恶劣,坚决不予退换,反而对家人说:回去告诉你们赵掌柜的,如果不满意的话,让他自己开一家药铺不就什么解决了吗?!”

    家人回去把“德余堂”的话原样说给赵杰听了,赵杰一听肺都气炸了,勃然大怒,“欺人特甚了!”这样的药店还谈得上扶死救伤,治病救人?我倒要开一家真正治病救人的好药店给他们看看!”正好当时的“仁和堂”中药店溃溃败败,于是经人说和就把药店买下了。

    赵杰接手药店时采取了几样措施,一是字号不变;二是老店员一个不辞;三是对门面稍加改装;四是聘请了名中医坐堂。经过改造后,老字号“仁和堂”中药店重新启动营业,只不过是店主换了。

    经过这几样措施,“仁和堂”中药店又恢复了往日的信誉,生意逐渐好起来了。

    如今,赵杰和何姨娘商量,对中药店也要提升一下,还要自制研发一批属于本店的特色中成药。

    俗话说“做好生意三件宝,人员门面信誉好。”说的是店铺的位置好,店员的生意经好,还有就是卖的东西质量要好。

    经过一番动脑筋,赵杰请了当地名工匠对店堂精致地装修一遍。药店上檐装了一排雕花万字纹格。墙垛上镶嵌了“仁和堂”三个凸形大字,白底黑字,非常醒目。门檐的两根柱上挂上弧形黑底金字楹联,上联是:道遵思邈心存济世,下联是:德昭仲景志在医人。

    店堂内也重新摆布了一番,柜台山架重新油漆一新,顶篷下方挂上了四盏精致的六角宫灯。

    柜台分立大厅两旁,让人见了既新鲜又庄重,左侧是配方柜,右侧是成药柜。两边药柜前方都悬挂着黑底金字小招牌,上写“道地药材”、“货真价实”、“人参鹿茸”、“冬虫夏草”、“灵芝阿胶”、“虎骨熊胆”。

    柜台后面是高大的“百斗橱”,上方摆着各色各样的青花瓷罐,“百斗橱”格斗里存满了各种药材饮片。

    厅堂东西的柱子上分别挂着黑底金字楹联,上联是:“修合虽无人见”,下联是:“存心自有天知。”告诫员工们要遵循“诚实做人,诚心卖药”的宗旨,卖良心药,取信于广大顾客。

    “百斗橱”前方是一张长桌,坐堂中医老先生为每日为患者把脉开方。

    赵杰聘请的坐堂中医有三位,全是方圆七八十里里响当当的名医,他们有的擅长外科、小儿科,有的是内科、妇科病的高手,患者的小病小痛,当场就能解决。遇有大病患者他们共同切磋会诊,小则开上药方少则几剂,多则十多剂患者就能痊愈。

    仁和堂中药店厅堂中央摆放着一张红木雕花八仙桌,桌子四周放着八把雕花靠背椅,桌面上放着茶壶、茶碗、旱烟、水烟管等,供打药的客人临时休息之用,给顾客带来了方便。

    赵杰在选用店员上有着独到的原则。他首先看人是否诚实,其次要心地善良,最后一条要有能力,业务要精湛,不能光诚实善良而受骗上当。

    他对员工说,医家有割股之心,卖药的也是一样,处处要以病人为先,才能把好药品的质量关。

    他告诫店员在对待顾客的态度上要和气耐心,把顾客当作衣食父母,加倍尊重爱护。抓药要称足,配伍不能有错,无论老少都要做到童叟无欺。

    药店晚上配有专人值班,有急诊者求治抓药,即使是在隆冬寒夜也要全心接待。

    在药材的采购上,赵杰都是派内行人把关,他关照采购药材的人,药店做的生意和别的生意不同,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一旦出现药品的质量问题,轻则误了病人的病情,重则危及到患者的性命。

    赵杰还盘下了药店后身几间房屋作为作坊,专门加工丸、散、膏等药,还为患者加工中药汤剂。

    在加工炮制药品上他关照有关药工要严格把关,新进的药材没有经过加工往往有毒,会危害人体,要经过特殊的水制,火制,在达到药用要求后,还需对药的种类,剂量、质量进行取舍搭配,道道工序决不能马虎。

    仁和堂药店秉承“悬壶济世,普渡众生”的中华医药的人文精神,重情轻利,厚义薄财,凡来抓药者,不论富贫都尊为上宾,沏茶敬烟,关怀备至。遇有困难者,可赊欠待秋后再还。穷苦百姓除免费拿药外,还接济他们银两,以解燃眉之急。

    几年前那个渔婆王三花就是在“仁和堂”药店受到了及时救助,才怀着感恩之心在黑虎荡内救了赵老爷父子俩。

    经过赵杰几年的苦心经营,再加之讲究诚信经营、药品货真价实,仁和堂中药店每天顾客盈门,生意兴旺,中药店的生意远远超过了德余堂和其它两家中药店。

    从此,仁和堂中药店在河下地区名声大振,经营范围覆盖里下河地区。以至于葫芦镇方圆几十里以内的先生在开方以后,都要求病人家属必须到“仁和堂”中药店去抓药,其声誉是其它中药店无人能比的,使得朱氏“德余堂”中药店不但眼红,而且非常嫉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