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赵家大房 > 第81章 义学开课

第81章 义学开课

    葫芦镇义学堂,在众人的翘首期盼中,经过紧张而有序的筹备,终于在十日后迎来了它的开课之日。

    这日,天公作美,气温悄然回升,微风轻拂,微风吹拂,阳光普照,照在人身上暖融融的。

    文昌宫大殿的广场上,一大早就已人头攒动,学童们与他们的家长,以及闻讯而来的乡亲们,早早地汇聚一堂,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与期待,共同等待着这庄严而又神圣的开课仪式。

    学童们个个精神抖擞,前额光洁,脑后拖着一条长长的辫子,他们穿着各式各样的旧衣裳,虽然有的打着补丁,但都被细心地洗晒过,整洁而朴素。那些蓝中带白、黑里泛青的衣纹里,透露出家长们对孩子们未来的美好期盼,寄托着他们望子成龙的深切愿望。

    在塾师室的门前,一块崭新的牌子特别醒目,白底黑字,上书“葫芦镇义学堂”五个遒劲有力的颜楷大字,这是由德高望重的江士董老先生亲笔题写,为学堂增添了几分庄重与雅致。

    走进明亮的课室,只见桌凳摆放得整整齐齐,每张桌子上都清晰地写着学童的名字。先生的桌子位于最前方,旁边整齐地堆放着三十多个竹编小箱,里面装满了书本和文房四宝,静待着学童们的到来。

    张秀才和季贡生早已抵达文昌宫,他们在赵杰派来的两个佣人的协助下,忙碌地张罗着开课前的各项事宜。

    不一会,江老爷子也风尘仆仆地赶到了,他精神矍铄,作为义学堂的发起人,看到广场上站满了渴望知识的孩子们,他的心中充满了欣慰与自豪。

    赵老爷今天更是身着官袍,乘着四人抬的轿子前来,彰显了他对义学堂的高度重视。轿子缓缓停在文昌宫大门前,武祥恭敬地扶着老爷下轿。

    穿着官袍的赵杰威风凛凛,他在武祥的伺服下,径直走向广场。

    张秀才和季贡生见状,急忙上前打拱施礼,江老爷子也迎了上来,四人相互施礼,共同祝贺义学堂的顺利开课。

    广场上,学童们和家长们见到这位大官的到来,都心怀敬畏地瞪大了眼睛。人群中有人认出了这是他们的恩人赵老爷,大声喊了一句“多谢赵老爷”,随即,众人纷纷下跪,向赵杰行了大礼。

    赵杰连忙抱拳弯腰行礼,眼眶里泛起晶莹的泪花。他望着众乡亲那深情纯朴的神色,心中也激动不已,连忙唤众人起身。

    这时,孙小筛的两个双生子从人群中奔了出来,再次向恩人赵老爷磕头致谢。

    他们感谢赵老爷救了他们全家,还一直把他们的念书事情放在心上。赵老爷扶起两个双生子,殷切地嘱咐他们要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好好识字念书,将来长大了可以到他的店铺里学生意。

    这时侯,一阵锣鼓声传来,众人掉头一看,原来是商界众位掌柜在胡掌柜的带领下前来祝贺义学堂开课。他们不但送来了捐款六十两银子,还为学童带来了四十套春秋两季穿的衣裤。

    赵杰感到十分意外又万分欣喜,连连和各位掌柜拱手施礼。江老爷子和张秀才、季贡生也连连道谢,感谢他们热心捐学,并邀请他们观摩义学堂开课仪式。

    随着一阵阵锣鼓声、鞭炮声的响起,葫芦镇义学堂的开课仪式正式开始了。

    季贡生开始点名,换上新衣的蒙童们焕然一新,按照指定位置站成了方队。

    在江老爷子、张秀才和季贡生的带领下,学童们首先来到大殿内,集体向文昌菩萨磕了三个头,感谢菩萨的护佑,让义学堂得以顺利开课。

    随后,在张秀才和季贡生的引领下,学童们鱼贯走上“魁星阁”,一一叩拜魁星大神,祈求保佑他们聪颖开窍、学业进步,将来能够连中三元、光宗耀祖。

    从“魁星阁”下来后,学童们又来到课室,集体向孔子画像三叩首,表达了对至圣先师的崇敬之情。

    一切礼仪进行完毕后,学童们按照座位上的名字坐下,三十五个座位济济一堂,共同迎来了他们人生中的第一课。

    送走众掌柜后,看着学堂开课仪式顺顺利利地进行着,赵杰的心中充满了欣慰与满足。他的心愿终于得到了实现。随后,在武祥的伺候下,赵杰和江老先生来到塾师房室稍作休息。

    张秀才端坐在塾师的椅子上,季贡生则手拿名册念着学童的名字。每当念到一个名字,学童们便走上前来,从张秀才手中接过书箱,并向两位先生行鞠躬礼,然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第一堂课由张秀才开讲《三字经》。全体学童起立向先生行鞠躬礼。张秀才示意坐下后,他吩咐学童们打开课本,开始领读:“人之初,性本善……”学童们跟着一字一句地读起来。张秀才耐心细致地向学童们解释其中的意思,学童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竖起了耳朵,生怕漏听一个字音。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一声声带着童稚的朗朗读书声从课室里传出,回荡在文昌宫的上空。赵杰和江老先生听到这声音,会心地笑了。

    然而,就在赵杰急于要回府处理事务、站起身和江老先生告辞之际,他的目光突然被课室门前的一对老少所吸引。

    那是一位佝偻着身子的老人和一个满脸稚气的小孩,他们穿着又破又烂的衣服,神情紧张而又拘谨。

    赵杰见状,连忙将他们叫到塾室询问情况。

    原来,这对老少是父子俩。父亲名叫蒋咬脐,是个扛草工。他原籍北边淮城,因家境贫寒而不得不背井离乡来到葫芦镇谋生。

    之所以叫“蒋咬脐”是因那年母亲生他时因家贫请不起接生婆,自已替自已接生并用嘴咬断小孩脐带,因此得名。

    蒋咬脐大字不识一个,只能依靠干苦力养活自己。他白天扛草、晚上在澡堂帮忙,生活极其艰辛。四十岁那年,他才和残疾女小格子成家,次年生下儿子。因为儿子是在鼠年出生的,所以他们就给他取名叫“小老鼠”。

    今年,“小老鼠”已经八岁了。他常常跑到私塾门口看学童们念书,渐渐地萌生了读书的念头。他常常缠着爹爹要念书,但蒋咬脐深知家里穷得常揭不开锅,让儿子读书简直是痴心妄想。

    前几天,他听说赵善人办义学专收穷人的孩子,便带着“小老鼠”去报名。可是由于摸错了地方、错过了报名时间。昨天听人说学堂就在文昌宫,所以他一大早就拉着儿子赶了过来。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赵杰当即请季贡生替“小老鼠”在名册上写上名字,见“小老鼠”一名不雅,为防他日后被众学童戏笑受欺负,赵杰请江老先生给他重起个名字。

    江老爷子听后,欣然答应,他捋捋胡须,皱皱了眉头,眨了眨眼睛,说道,就叫“蒋书栋吧,好好念书,将来成为社稷之栋梁之材,如何?”

    赵杰和季贡生连连称好。

    蒋咬脐激动得拉着儿子给赵老爷和江老爷子磕了头。

    接着,赵老爷便要季贡生拿出一套新衣裳给蒋书栋换上,又给他发了书箱。

    见此情景,蒋咬脐老泪纵横地对儿子说:“儿啊,你遇上贵人了,你一定要好好地念书,不能辜负赵老爷的一片好心啊!”

    蒋书栋望着爹爹饱经沧桑皱纹纵横的脸,坚定的点点头。

    蒋书栋穿着崭新的衣裳,捧着书箱,终于如愿以偿地走进了宽敞明亮的课室,和众学童们一起念书背书了。他的声音特别尖亮,在同学中独树一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