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之三国闯王 > 第9章 声名大噪

第9章 声名大噪

    陈国到颖川,相当于后世的河南周口到登封,大约400里路,骑马从周口到达登封全速的情况之下一天也就只能跑个几十公里,等荀攸到达颖川境内已经是六日以后。

    只见和荀攸相约之地早已有一名二十余岁的男子站立在一所驿站之外等候,这名男子生的相貌非凡,额下一缕短须,目光中尽显期盼之色。和荀攸之约已过去二十多日,等得他也是心急,前段时间收到荀攸的来信,信里荀攸告知路过陈国遇到一神童故延后赴约并说明这两日就能抵达约定之地,男子已经连等了三天。

    饶是男子耐性极佳此时也略显急躁,倒不是怕荀攸爽约而是担心其路上出了什么闪失,万一遇到山贼强盗如何是好。正在焦急之时,只见远处扬起一丝尘土,转眼间一道熟悉的身影就慢慢浮现在男子眼前。

    男子大喜,脸上焦急的神色已然消失不见转而变得一脸兴奋。来人正是让自己久等的荀攸,荀公达!!

    人未到声先至“元常!元常”

    男子也回应道“公达!公达”

    不多时荀攸已经到了男子身前,立刻下马伸手握住男子的双手。

    “让元常兄久等多日,实在是攸之过也”

    “哈哈哈,既已知错,待会一定要自罚三杯呀!”二人四手紧握可见关系之好。

    荀攸笑到“哈哈哈,莫说三杯,十杯又待如何?!”

    二人相视开怀大笑。这个表字元常的男子不是别人正是荀攸的挚友,钟繇,钟元常!钟繇比荀攸年长几岁现在已经是过了弱冠之年,早年就被推举孝廉在朝廷任尚书郎,后又得阳陵县令,也是年少成名。同时他也是曹操集团重要的谋士之一,之后的李郭之乱就是钟繇和当时的尚书郎韩斌共同谋划献帝出逃。同年,献帝逃出长安,成功东归,钟繇在其中起了一定的作用。后拜御史中丞,迁侍中、尚书仆射,根据之前的功劳封东武亭侯。而且钟繇还是当代的书法大家,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兼工,其书法古朴、典雅,字体大小相间,整体布局严谨、缜密。他还推动了汉代文字隶书到楷书的演变。后世众人对钟繇的评价也是极高,可见其才能非凡!

    荀攸连日赶路,面容已略显疲态,钟繇连忙招呼“公达,你我二人速去驿馆内坐下详谈。”说着便拉着荀攸朝驿馆走去。

    春末夏初时分,驿馆内宾客倒也不少,其中不乏有从其他几州慕名前往颖川求学的学子,也有往来于洛阳的商贩。熙熙攘攘热闹非凡,钟繇和荀攸找了个人少靠窗的雅座盘腿坐下,同时招呼馆内仆人上酒上菜。

    钟繇问到“公达此次游历归来,相约繇于三月中旬赴约,中途来信道在陈国境内遇到一神童。怎会耽误如此之久?”

    荀攸歉道“此次相约返颖途中,路过陈国听闻陈王治理有道,境内百姓夜不闭户,本想拜访一番。谁知刚到陈王府外见到府门两次提有两句豪言,本以为是陈王所言。待登门以后才得知此言非出自陈王之口。”

    “哦?那定是公达口中那位神童所言,不知是何内容让公达如此感兴趣?那神童又是何人?”

    “呵呵呵,陈王有一独子,单名一个闯字。门口所提内容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哈哈,此言倒真是让我等饱学之士汗颜啊。我等虽有抱负,但也难以用言语如这般通透表达心中抱负,这句话道出了多少苦学之士的心声啊!此子年方几何?”

    “岁不过三”

    钟繇低头思索片刻“哈哈哈,大智若愚也,也只有孩童心智能无所顾忌,随心而言。公达莫非就因为这一句童言就折服于这刘闯?”

    说话间酒菜已经招呼上席,荀攸帮钟繇倒满杯中酒,自己也斟满,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元常有所不知,刘公子未满一岁便能口出成章,未满三岁便能识得我大汉文字,其所发明象棋,沙盘皆乃惊世之作!”

    “哦?沙盘?象棋又是何物?”

    荀攸左右观望低声讲刘闯所做的沙盘,象棋叙述给了钟繇。

    钟繇听完也是大惊“如此说来,此子确有大才。”

    荀攸接话问道“元常可有听闻民间现有一批黄袍黄巾之徒宣扬太平道?”

    “嗯,略有耳闻,此道济世救人,乃百姓之福也。”

    荀攸道“攸起初也如元常兄所想,你可知那刘公子如何看此事?”

    “如何?”

    “元常可曾细想,短短两年不到,太平教徒已达千秋?若五年之后?十年之后?此道教众是否遍布天下?”

    钟繇沉思片刻“若如此发展,十年之后教徒没有百万,也有数十万之众”

    “那若心怀不轨之人坐拥十三州,百万信徒,会如何?”

    钟繇大惊“若此人揭竿而起…天下大乱!此乃刘闯所言?”

    “正是!”

    钟繇瞬间感到冷汗直流“看来此次相约之后,吾回洛都定要将此中关系上书给朝中掌权之人。这太平道实乃一祸也,先天下之忧而忧!刘公子堪为吾等之楷模!”

    二人均沉默良久,钟繇率先开口“公达此次归来之后,打算继续外出游历否?”

    荀攸正色道“不出,攸准备出仕了。”

    “那某定会为公达推举,以公达之才出仕后仕途之路定将胜某啊!”

    “元常兄谬赞,攸此次出仕也是为了与刘公子的君子之约!”

    “哦?公达可方便透露此中原由?”

    荀攸正色“刘公子当日问我若天下大乱,攸如何处之。攸反问公子,公子却答曰“白日当天心,照之可以事明主。壮士愤,雄风生。愿持三尺剑, 跨海斩长鲸”攸便回之,若乱世来临,公子还能如此,攸定将献一生之所学,助公子扫平前路祸患!”

    钟繇大惊“公达慎言!此话可不能传于他人耳中,今四海皆定,只有幽并二州有鲜卑賊徒侵扰,某观之时日一久,各地诸侯定能扫清賊寇!如今大汉江山并未有大乱的前兆!公达定要慎言慎行之”

    荀攸自知钟繇担心自己的心意“攸自知此中厉害,也只有在元常面前攸才可无所保留,坦露心声。攸自信刘公子之言定有其中道理。”

    “此子非池中之物,愿持三尺剑,跨海斩长鲸。如此气魄,真是难得。难怪公达折服于这刘公子。他日有空某定要去陈国见一见这位小陈王。”

    “公子之才胜攸千辈。”

    钟繇心知荀攸的才能比自己只高不低,刘闯能让荀攸如此叹服,肯定有他的过人之处,自己这个结交已久的老友对刘闯已经有了臣服之心。

    钟繇此刻心中也在反问自己如果正如荀攸,刘闯所说未来天下大乱来临,大汉江山摇摇欲坠,自己又该如何作为,如何选择?

    ……

    数月之后,174年的年末荀攸在钟繇以及家中人脉关系,成功的被举孝廉入朝暂任黄门侍郎一职位。

    同年整个从颖川开始向各种传开一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起初是荀攸和钟繇二人回颖川书院和旧友相约便将刘闯的这句话告诉了众学子,结果众人都是大感惊讶,渐渐的在颖川流传开,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广,先是洛阳,然后长安,最后此话竟然传遍大汉十三州,同时刘闯的名声也传遍了世间学子,官员,士族,最后惊动了当今天子!

    洛阳。皇宫,今日的早朝如往日一样,刘宏依旧如往日一样朝见百官,幽并之乱也让刘宏心烦意乱。

    只见朝堂之下有人报道“前日有吴郡司马孙坚募的军士千人联合北地太守夏育于北地郡大破鲜卑乱军,斩首数万,鲜卑残党逃至并州,幽州鲜卑之乱已除”

    灵帝大喜“嗯!好,司马孙坚大功一件,升其月俸九十斛,夏育皆有赏赐。”灵帝此刻也是心情大好,心中阴霾一扫而空?

    又有人道“今世间有传,陈王之子刘闯所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民间相传盛广。”

    这时个司徒袁槐又站了出来“圣上,此言乃大逆不道,定要治此子之罪!”

    朝中又站出一蓝袍官员,年约四十有余,正是九江郡太守卢植“袁司徒此言差矣,此等豪言我等朝廷官员应当孝仿,小小孩童都有如此见识,试问何罪之有,不光无罪反而有功!”

    “哼,一派胡言,此子口出狂言,天下事在圣上,关一孺子何事,此非大逆不道之言,天下事何需一孺子去操心。莫非是那陈王刘宠想有谋反之心,之前便私自祭神,圣上开恩未曾加罪,定是那刘宠怀恨在心!”

    “天下之事确该圣上决断,你可知若吾等能如刘闯之言,为天子先一步看到未来的隐患,便是为圣上分忧,若天下人皆如此,圣上便可高枕无忧,全心为我大汉疆土所思,近可肃清海内,远可如汉武大帝远征匈奴,使得四方臣服。到那时怎会有鲜卑之乱,国人皆如此,蛮夷安敢!”

    袁槐脸色涨红正欲反驳只听殿上刘宏大喝“朝堂之上,岂可如此喧哗!”二人这才躬身低头不敢言语?

    刘宏摆手示意二人起身道“朕自有决断,当年高祖大封刘姓王便是盼我等刘氏子孙能我大汉江山镇守一方,如今皇叔之子胸有大志,刘闯乃朕之皇帝虽非同父,乃同祖也。小小年纪便知如此深明大义,实乃难得,此子出生那年朕亲眼见过,乃非凡子,如今看来倒也未曾辜负朕当年所赐之天子剑。卢爱卿所言有理,无罪有功。赏千金,绸缎千匹,并让太傅安排拟抄千份传于洛都,供百姓抄读,此乃世人之楷模也!”

    语闭,堂下一阵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