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民俗

    休假的日子里,周二郎也没闲着,而是卖力地帮他爸妈张罗鱼行的生意。“周家鱼行”自从开业以来,生意一直不错,每天的营业额比他爸妈以前走街串巷加起来还多。虽说店铺每天还有租金成本,但是跟日晒雨淋的叫卖生活相比,现在的日子可以说是好太多了。

    快到吃中饭的时候,一个穿着长衫的小伙子来问路。他向周二郎打听:“你好,请问‘久住王员外家’怎么走啊?”

    “前面路口右拐再左拐就到了。”周二郎热情地给他指了个路,问他,“看你的穿衣打扮,是进京赶考的学生吧?”

    “是的,我昨天半夜才到的汴京。在王员外旅店住了一晚上,出门买了点东西就不认得路了。你们汴京真的太繁华了,到处都是店铺,路口又多,七弯八拐的。”

    周二郎哈哈大笑,又跟这位士子聊了会儿天,得知士子姓王,蜀中人士。他招呼王士子进店里坐会儿,给人倒了杯热茶。聊得熟悉了,周爸爸周妈妈也热情地邀请王士子晚上来家里吃饭。

    王士子很感激:“你们汴京人真是太热情了,真的非常感谢。”

    “我祖籍不是汴京,在淮南呢。不过我爸妈年轻的时候就在汴京定居了。”周二郎说,“汴京民风淳朴,城中百姓又热情又仗义,是个很好的地方。”

    “是的,感受到了!不过我有个问题,为什么这里每家店铺的人穿的衣服都不一样,大街上的人也穿着不同种类的衣服。有什么讲究吗?’

    “当然啦,我们这儿流行穿职业装。”

    周二郎给王士子一一解释了,哪些人是卖药的,哪些人是算卦的。再比如,对面街上香铺的员工,上班时必须穿披背,戴顶帽;当铺里站在柜台前的人则穿黑色的皂衫,围着特定的腰带,但是不能戴帽子。这些人即便混在街上的人流中,大家也能一眼就看出他们是做什么职业的。因为京城不同职业的人,穿的衣服是有明显区别的。

    “还真有这么多讲究啊!好神奇。”

    “毕竟是京城嘛,常住人口多。而且不只是这些职业人群穿衣得当,就连街头的乞丐都得遵循乞丐的自我修养。乞丐们如果说话和举止没规矩,就没人待见他们,更不会施舍给他们。

    “原来如此。”

    “就像你穿的衣服,我一眼就能认出你是个读书人。我们汴京的学子也大多是做这样的打扮的,又斯文又儒雅,符合读书人的气质。”

    被侧面夸奖了一番,王士子有些不好意思。恰好中饭时间到了,王士子去店门外的小吃摊买了几份吃食,邀请周二郎一家三口一起品尝。

    王士子一边吃一边忍不住夸赞:“这满大街的路边摊,随便一家都这么好吃,我早上买的早点也十分美味。而且我发现,他们的餐具很干净,虽然比不上大酒楼的高档,但是都非常讲究。”

    “对啊,汴京城的小贩都是讲究人呢。他们的货担还有小推车,都设计得非常精巧,每天出摊前会擦得干干净净,丝毫不会马虎。”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王员外家旅店

    “感受到了,汴京真是一座精致的城市啊,我好喜欢这里。”

    “那就努力考中科举,争取留在京城做个官吧。”

    “我努力。”

    “加油,看好你哦!”

    他们边吃饭边闲聊,王士子又向周二郎打听了一处便宜的房子,准备明天就搬过去。那房子就在周家旁边斜对面,他跟这一家人相处得很愉快,平日里还能互相有个照应。毕竟,住旅店是一项不小的开支,离科举考试还有几个月,他得省着点钱花。

    饭后,周家人继续忙生意,王士子怀着好心情回旅店读书去了。

    小知识:

    1、宋朝对百姓衣着有严格的要求,宋太宗曾规定,如胥吏、平民、商贾、工匠、占卜以及不隶属于官府的民间艺人,穿衣服仅限于白色和黑色。但这一规定只维持了六年就解禁了。

    2、汴京各行业从业者的衣着要求,如《东京梦华录》,“其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谓如香铺裹香人,即顶帽披背;质库掌事,即着皂衫角带不顶帽之类。”

    3、“久住王员外家”是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的一家旅店,“久住”的大概意思是旅店很舒适,适合长久居住,是宋朝旅店的广告语。画中,这家酒店二楼开着窗,房内有一位正在读书的士子,墙上还挂着书法条幅。可见,“久住王员外家”是一家适合进京赶考的士子入住的旅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