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

    时间飞逝,新年刚过完,一转眼就到了春闱的日子了。所谓春闱,就是在春天举行的第二轮科举考试——省试。

    春闱第一天,李小娘子和孙姑娘都起了个大早,因为她们要送考生们去贡院。她们的亲戚朋友当中,参加春闱的有不少人,比如李郎、赵公子,还有孙姑娘的大哥。由于他们来得早,贡院还没开门,不过已经有很多送考和备考的人和他们一样,早早地等候在门口了。

    李小娘子问孙姑娘:“对了,你二哥怎么没参加省试?”

    孙姑娘干咳一声:“脑子不够聪明啊,在第一轮解试就被刷了下来。”

    李小娘子露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她之前没听孙姑娘提过这事,要不然也不会问这么尴尬的问题了。

    解试就是地方上的考试,又叫州试,按照现代人的理解方式,就好比全国考生海选,亦或是资格赛。考中解试的人叫做贡生,贡生可晋级,参加下一轮省试比赛的角逐。北宋人口众多,这两轮淘汰制考试可以说是相当激烈了,孙姑娘的二哥没有考上也在情理之中。

    (明)仇英《观榜图》(局部)

    李小娘子安慰孙姑娘:“你二哥其实挺聪明的,就是平日里读书少了些。你让他努努力,三年后再考吧。”

    “只能这样了。哎,又得等三年。青年时光太短暂,能有几个三年啊!”孙姑娘感叹,“如果像前朝那样,一年考一次科举就好了。”

    “一年一考对那些不在京城的考生来说太麻烦了,他们得从全国各地赶来,每一次都得消耗不少钱财。”李小娘子说,“而且,如果每年考一次,录取的进士人数太多,朝廷都不知道怎么安置他们。”

    “也对,你说得有道理。”

    李郎、赵公子和孙大哥走近她们:“你们聊什么呢?这么投入。”

    “在吐槽我二哥解试被刷下来的事,”孙姑娘大方承认,“话题过于尴尬,只能背着你们聊了。”

    众人听了,都露出了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此时此刻,孙二哥正在家里狂打喷嚏。

    过了一会儿,贡院的大门开了。贡生们又紧张又兴奋,赶紧去门口排队,等候入场。李郎等人也迅速告别送考的家人,拎着行李排队去了。

    孙姑娘:“加油啊,你们可以的!”

    李小娘子:“三天后考完试我们来迎接你们,去大吃一顿!”

    孙姑娘扭头问:“什么?他们要考三天?”

    “你不知道?”

    “没人跟我说啊。”

    李小娘子笑着解释:“不然你以为,这些贡生一个个手里拎的行李是什么?除了笔磨砚台之类的考试用具,还有干粮和其他生活用品。这三天他们是不能出贡院的,吃喝睡全在里面。”

    “这么严格啊!”

    “对啊。为了防止出现徇私舞弊现象,我朝科举制度和前朝比,有了不少改革措施,其中一条就是锁院。等贡生们全部进场,贡院大门就会锁上,无论是贡生还是考官,都不可以中途离开。”

    “三天,太难熬了。希望他们能顺利。”

    孙姑娘发自内心觉得,想成为一个进士,实在太难了!首先得饱读诗书,在海选考试中杀出一条血路,然后跋涉千里来京城赶考,路上会遇到什么困难就不说了。到了京城还得花不少钱找落脚地,安顿下来后又得继续温习功课。好不容易熬到开考这一天,竟然要被关在考场里奋笔疾书三天。就这,还不一定能考上……

    “幸好我是女孩,不用参加考试可真好。”孙姑娘沾沾自喜。

    李小娘子微微一笑:“现在是不用,没准过个几百年,一千年,女孩子也得考。”

    “不是吧?那……祝福她们。”

    这时候,贡生入场结束。厚重的大门被关上,考试就要开始了。

    小知识:

    1、宋朝在沿袭隋唐科举制的基础上做出了改革,宋英宗时期,科举正式由一年一次改为三年一次,考试分三级:解试(州试)、省试、殿试。

    2、解试在各地方举行,又叫州试;通过解试的考生称为举人或贡生,可到京城参加省试,省试由礼部主持;通过省试的考生可参加殿试,殿试不实行淘汰制,参加者皆可录取为官,殿试由皇帝本人主持。

    3、省试一般在春天举行,因此又叫“春闱”。省试地址在贡院,连续考三天。为了防止作弊行为发生,考官和考生到贡院报到后都不能再离场,这一制度称为“锁院”。省试的考试结果由尚书省公布,第一名称为“省元”。欧阳修就曾考中省元,“少年举人,乃欧阳公也,是榜为省元。”

    4、宋朝为了防止科举中舞弊,制定了一系列制度。除了锁院制度外,还有回避制度,糊名制度和誊录制度。

    5、回避制度又叫“别头试”,若考官的亲戚朋友参加考试,必须另设考场,由其他考官负责;糊名制度即把试卷上的考生信息全部密封起来,防止阅卷者私自打高分;誊录制度指的是有专人将考生的试卷抄写一份,考官看到的都是誊录版本,防止考生在试卷上做记号,或者考官通过字迹认出考卷是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