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中外名人成才故事 > 徐霞客——踏遍千山万水

徐霞客——踏遍千山万水

    】姓名:徐霞客

    】生卒年:1586—1641

    】籍贯:江阴(今江苏江阴)

    徐霞客生于江阴城南(今江苏省江阴悬城西南)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富裕的生活并没有使徐霞客变得游手好闲。他在父亲的影响下自幼博览群书,好学深思,小小年纪就对历史、地志、游记、探险记等书籍着迷,并由此产生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无限热爱。

    在徐霞客生活的年代,考科举、求功名是士人们的出路,但他对升官发财一点兴趣都没有。因此,他也不爱读那些晦涩难懂、枯燥乏味的经书。徐霞客对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却情有独钟。有一次,他看见父亲的书房里有一本《山海经》,就顺手翻了几页,但很快就被迷住了。父亲一面夸赞他的勤奋好学,一面激励他努力进取,并给徐霞客讲述了汉朝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然后问他:“要是有一天朝廷降旨让你出使西域,你去吗?”小霞客信心十足地回答:“朝廷要我去,我去;朝廷不要我去,我就自己去。”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夸奖他志向远大,说他一定会开创一番前无古人的事业。

    《霞客游记》书影

    自此,徐霞客更加热爱大自然,经常探讨关于名山大川的问题。对此,有人称赞他“少有大志”,也有人说他不务正业,虚耗青春。不管别人怎么说,徐霞客都义无反顾地把全部精力倾注在地理研究上。为了准备日后的实地考察,他了大量地理书籍,在中,他发现其中所记载的多是疆域沿革和建置风俗等,而且有很多内容缺乏一定的可信性;有些书籍对名山大川一项记述得过于简略,有些仅限于中原一带,很不全面。为了探索大江南北的自然景观、人文风俗,徐霞客决定亲自做一番实地考察。

    1607年,年仅21岁的徐霞客开始了自己的旅行和探险生涯。旅行途中,徐霞客经常风餐露宿,而且不怕豺狼虎豹,不求有人做伴。有时候为了采集更多的岩石和植物的标本,他广泛地接触群众,宁可徒步跋涉,也不骑马、乘船。徐霞客长年累月地奔波在川流峡谷之中,穿梭于崇山峻岭之间,有时候冒险攀缘,有时候露宿,有时候还遭遇强盗,有时候遇到毒蛇猛兽的威胁。然而,所有的困难都没能阻遏他半步。

    徐霞客从北方的华山、恒山、泰山,游历到南方的庐山、雁荡山、黄山等,广泛地勘查了沿途的岩石、水流、地表植被、动植物分布等,并将这些情况详细地加以记录,把它们与古代历史地理书籍中的相关记录对照。在这个过程中,他愈来愈觉察到,对于大自然的观察和了解不能停留在表面上,只有作深入的研究,才能揭示真正的自然规律。

    1636年,徐霞客开始了新的征途。这次野外实地考察历时4年,途经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他一度深入到了中国和缅甸交界的少数民族地区。这次旅行中,徐霞客重点考察了我国西南地区的山脉、河流、土质、岩石、地貌、气候以及矿泉、动物、植物的分布等,并做了翔实的记录。同时,徐霞客还广泛地与各民族群众接触,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渊源。他采集了大量的岩石、植物标本,搜集了许多地方文献图志,自己还绘制了一些图形,以备日后参考研究。

    徐霞客在长期的旅行、探险过程中,每天不论旅途如何劳苦,都要把当天的经历和考察情况详细记录,整理成文。有时候,他白天跋山涉水,累得筋疲力尽,晚上仍然坚持写作。有的时候,徐霞客投宿在荒村野寺或者山林之中,连油灯都没有,他就点燃枯草照明,记录一天的行程。他的笔记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写了祖国山河的瑰丽与壮美。他对待科学研究的态度异常认真,一丝不苟,他的笔记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经过仔细斟酌,才最后定稿。正是这种严谨、务实的精神使他获得了大量第一手生动、翔实的资料。然而,令人无限惋惜的是,徐霞客的原稿大部分散佚了,保存下来的不及原稿的1/6。

    成才启示

    严谨的态度是成功的关键。

    忘我的精神是成功的保障。

    不迷信前人和书本,勇于实践,开拓进取。

    宋应星,字长庚,明末科学家。他在明亡前夕曾任江西分宜教谕、福建汀州推官、安徽亳州知州。明亡后,他弃官归里。由于当时的社会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生产技术达到新的水平,他在江西分宜教谕任内著成《天工开物》一书。该书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除此之外,他还有《野议》《思怜诗》《论气》等著作,但多已佚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