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管子全鉴(典藏诵读版) > 轻重甲

轻重甲

    【题解】

    《管子》一书中专论“轻重”的六篇文章以天干为序分别题名,本篇为第一篇。本篇从各个角度阐述了轻重之术的具体运用,共分为各自独立的十七节,本篇为选译。选文主要论述了运用轻重之术“来天下之财,致天下之民”,论述了夏桀失天下商汤得天下的原因,还论述了“厌宜乘势,计议因权”的原则,借祭神来征税。

    【原典】

    桓公曰:“轻重有数乎[1]?”

    管子对曰:“轻重无数,物发而应之,闻声而乘之。故为国不能来天下之财,致天下之民,则国不可成。”

    桓公曰:“何谓来天下之财?”

    管子对曰:“昔者桀之时,女乐三万人,端噪晨,乐闻于三衢[2],是无不服文绣衣裳者。伊尹以薄之游女工文绣篡组[3],一纯得粟百钟于桀之国[4]。夫桀之国者,天子之国也。桀无天下忧,饰妇女钟鼓之乐,故伊尹得其粟而夺之流[5]。此之谓来天下之财。”

    桓公曰:“何谓致天下之民?”

    管子对曰:“请使州有一掌,里有积五窌[6]。民无以与正籍者予之长假[7],死而不葬者予之长度[8]。饥者得食,寒者得衣,死者得葬,不澹者得振[9],则天下之归我者若流水。此之谓致天下之民。故圣人善用非其有,使非其人,动言摇辞,万民可得而亲。”

    桓公曰:“善。”

    【注释】

    [1]数:定数,规律。

    [2]端噪:指桀贵为天子在端门鼓噪歌乐。端门:王都南面的大门。

    [3]工:通“攻”,从事。篡组:丝绸织物。

    [4]纯:相当于“匹”。

    [5]流:指流通。

    [6]窌(jiào):地窖。

    [7]正籍:本业,正业。假:借贷。

    [8]长度:长久的葬地。度,通“宅”,古代墓地也称宅。

    [9]不澹:不足。澹,同“赡”。振:同“赈”,救济。

    【译文】

    桓公说:“掌握轻重的方法定数吗?”

    管仲回答说:“掌握轻重的办法没有定数。物资一动,措施就要跟上;听到消息,就要及时利用。所以,建设国家而不能吸引天下的财富,招引天下的人民,则国家不能成立。”

    桓公说:“什么叫作吸引天下的财富?”

    管仲回答说:“从前夏桀时,女乐有三万人,端门的歌声,清晨的音乐,全国大路上都能听到,她们无不穿着华丽的衣服。伊尹便叫薄地无事可做的妇女,织出各种华美的彩色丝绸,一匹织物可以从夏桀那里换来百钟粮食。桀的国家是天子之国。但他不肯为天下大事忧劳,只追求女乐享乐,所以伊尹便取得了他的粮食并操纵了他的市场商品流通。这就叫作吸引天下的财富。”

    桓公说:“什么叫作招引天下的人民?”

    管仲回答说:“请在每个州设一个主管官吏,在每个里储备五窖存粮。对那种纳不起税的穷苦人家给予长期借贷,对那种无力埋葬死者的穷苦人家,给予安葬之地。如做到饥饿的人有饭吃,挨冻的人有衣穿,死者得到安葬,穷者得到救济,那么,天下人归附我们就会像流水一样。这就叫作招引天下的人民。所以。圣明君主善于利用不属于自己所有的财富,善于役使不属于自己统辖的人民,一旦发出号召,就能使万民亲近。”

    桓公说:“好。”

    【原典】

    桓公问管子曰:“夫汤以七十里之薄,兼桀之天下,其故何也?”

    管子对曰:“桀者冬不为杠[1],夏不束柎[2],以观冻溺。弛牝虎充市[3],以观其惊骇。至汤而不然。夷疏而积粟[4],饥者食之,寒者衣之,不澹者振之,天下归汤若流水。此桀之所以失其天下也。”

    桓公曰:“桀使汤得为是,其故何也?”

    管子曰:“女华者,桀之所爱也,汤事之以千金;曲逆者,桀之所善也,汤事之以千金。内则有女华之阴,外则有曲逆之阳,阴阳之议合,而得成其天子,此汤之阴谋也。”

    【注释】

    [1]杠:小桥。

    [2]柎:同“桴”,即木筏。

    [3]弛:放纵。

    [4]夷疏:广泛种植果蔬。

    【译文】

    桓公问管仲说:“商汤仅用七十里的薄地就兼并了桀的天下,其原因何在呢?”

    管仲回答说:“桀不许百姓冬天在河上架桥,夏天在河里渡筏,以便观赏人们受冻和受淹的情况。他把雌虎放在市街上,以便观赏人们惊骇的情态。商汤则不是如此。广泛种植蔬菜和粮食,给饥饿的人饭吃,给挨冻的人衣穿,给贫困的人救济,天下百姓归附商汤如流水。这就是夏桀丧失天下的原因。”

    桓公说:“夏桀做了什么导致商汤达到这种目的呢?”

    管仲说:“女华,是桀所宠爱的妃子,汤用千金去贿赂她;曲逆,是桀所亲近的大臣,汤也用千金去贿赂他。内有女华的暗中相助,外有曲逆的公开相助,内外相配合,而汤得成其为天子。这就是商汤成功的机密策略。”

    【原典】

    桓公曰:“寡人欲藉于室屋。”

    管子对曰:“不可,是毁成也。”

    “欲藉于万民。”

    管子曰:“不可,是隐情也。”

    “欲藉于六畜。”

    管子对曰:“不可,是杀生也。”

    “欲藉于树木。”

    管子对曰:“不可,是伐生也。”

    “然则寡人安藉而可?”

    管子对曰:“君请藉于鬼神。”

    桓公忿然作色曰:“万民室屋、六畜、树木,且不可得藉,鬼神乃可得而藉夫!”

    管子对曰:“厌宜乘势,事之利得也;计议因权,事之囿大也[1]。王者乘势,圣人乘幼[2],与物皆宜。”

    桓公曰:“行事奈何?”

    管子对曰:“昔尧之五更、五官无所食[3],君请立五厉之祭[4],祭尧之五吏,春献兰,秋敛落[5],原鱼以为脯,鲵以为殽[6]。若此,则泽鱼之正伯倍异日,则无屋粟邦布之藉[7]。此之谓设之以祈祥[8],推之以礼义也。然则自足,何求于民也?”

    【注释】

    [1]囿:应读作“侑”,促进。

    [2]乘幼(yòu):即谋划精微。幼,幽微。

    [3]五更:古代有三老五更,泛指国家奉养之人。五官:五种官职,指各种官员。无所食:指无人祭祀。

    [4]五厉:对各种战死者的祭祀。

    [5]秋敛落:指在秋天给坟墓封土,加固其藩篱。

    [6]鲵:小鱼。殽:指鱼肉等荤菜。

    [7]屋粟:有田不耕的罚款办法。邦布:指人口税。

    [8]祈祥:同“祈羊”,即鬼神祭祀之事。

    【译文】

    桓公说:“我想按民众造房屋的数量征收屋税。”

    管仲回答说:“不行,这样做等于是逼着老百姓拆毁自己盖好的房屋。”

    “那我就征人口税。”

    管仲回答说:“不行,这样做等于逼着老百姓隐瞒户口的实情。”

    “那我就按各种牲畜的数量征收牲畜税。”

    管仲回答说:“不行,这样做等于是逼着老百姓宰杀幼畜。”

    “那我按照树木的棵数来征收树木税。”

    管仲回答说:“不行,这等于叫人们砍伐幼树。”

    “那么,我该怎么来征税呢?”

    管仲回答说:“请您向鬼神征税。”

    桓公脸色勃然变色,说:“百姓的房屋、牲畜、树木尚且不能征税,怎么能向鬼神征税呢?”

    管仲回答说:“行事合宜而乘势,这样做事就可以得到好处;谋事利用权术,这样做就可以促进事情做得很大。真正的王者,善于运用时势;真正的圣人,善于运用神秘,使万事各得其宜。”

    桓公便说:“那该怎么做呢?”

    管仲回答说:“从前尧的五更、五官现在都没有人祭祀,请君上设立五人鬼魂的祭祀,让百姓都来祭祀尧的贤臣。春天敬献兰花,秋天封培他们的坟墓;用生鱼制成的鱼干和小鱼做成的菜肴作为祭品。这样,国家的鱼税收入可以比从前增加百倍,那就不必敛取罚款和征收人口税了。这就叫作既设立了鬼神祭祀,又推行了礼义教化。既然税收已经丰足,何必再向百姓索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