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其实很有趣 > 庞涓:不济同门兄弟情,自视无敌树下死

庞涓:不济同门兄弟情,自视无敌树下死

    本是同门师兄弟,只因忌妒怀杀机。哪知天无绝人之路,多行不义反自毙。

    出轨人物:庞涓,战国时期魏国人,在魏国任大将。

    生卒年份:出生年份不详,卒于公元前342年。

    出轨点:庞涓和孙膑是同门师兄弟,本可携手并进,同创辉煌,但是庞涓忌妒孙膑的才能,便使用了卑鄙办法迫害孙膑,导致其双腿残废,而这时,庞涓还想装好人,骗取孙膑写出兵法,当孙膑察觉到庞涓的险恶用心后,被迫装疯逃出了魏国。公元前354年,庞涓率大军包围赵都邯郸,孙膑指挥了“围魏救赵”的桂陵之战,大破魏军,庞涓自杀。

    一个人再优秀,他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很多时候都需要和其他人合作,才能干好一件事,但怎样处理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常常令人困惑。一方面,合作伙伴之间可能是互利共赢的,另一方面,又存在着竞争关系,如果不能处理好这里面的关系,就容易兄弟反目成仇,导致两败俱伤,相信这不是双方想要看到的结果。

    战国时候的庞涓和孙膑本是同门师兄弟,共同效力于齐王,但是庞涓却担心孙膑的才能会抢了自己的风头,于是设计企图杀害孙膑,孙膑察觉后千辛万苦逃到了齐国。这样,原本一条心的两个人感情就出现了裂痕,双方也因此分道扬镳。

    庞涓的做法激化了和孙膑之间原本友好的关系,导致了最后自杀的悲剧,而齐国历史的轨迹也因此发生了变化。这场仗使魏军得到重创,减弱了魏国在霸权上的威望,而齐国的威望得到提高。

    孙膑和庞涓是同门师兄弟,两人均拜化外仙人鬼谷为师,一同学习兵法。

    一年,庞涓听到魏国国君将以优厚待遇招求天下贤才,于是决定下山,谋求富贵。而孙膑则觉得自己学业未精,便继续留在了山中。

    庞涓到了魏国,因为打了几场胜仗,尤其是在打败了当时的强国齐国一仗后,得到了魏王的重用,便任命他为上将军、执掌魏国兵权。这期间,孙膑却仍在山中跟随鬼谷子学习。

    突然有一天,山下来了个魏国大臣,说是代表魏王迎接孙膑下山。孙膑以为是庞涓请他共创大业,便很高兴地去了。孙膑到了魏国后,与庞涓朝夕相处。两人论谈兵法,庞涓时时因学识粗浅而无话可答,而孙膑却诚心诚意为他讲解介绍。庞涓知是孙膑学过《孙子兵法》所致,心中很是忌妒。

    有一天,魏王有意试验一下孙膑的才能,于是让孙、庞二人表演阵法。庞涓之阵,孙膑一眼就能看懂,并指出如何攻破。而孙膑排出的阵法,庞涓却茫然不识。为怕失面子,庞涓忙偷偷问孙膑,孙膑一五一十告诉了他。庞涓听罢,便立即走到魏王面前讲一番。魏王于是以为两人才能不分高下,十分高兴。经过这事,庞涓更有了一种危机感,于是决心要除掉孙膑!

    于是,他派人仿照孙膑的笔迹,伪造了一封孙膑给家人的书信,信中捏造了孙膑有背魏向齐之心,然后将此信交给魏王,并进谗言道:“孙膑的家乡在齐国,久有背魏向齐之心。近日又私通齐国使者。臣为忠于大王,忍痛割舍兄弟之情,现截取孙膑家信一封,请大王过目。”魏王看罢书信,十分气恼,想杀掉孙膑,庞涓却假惺惺地说:“我与他毕竟是兄弟,最好留他一条性命,不如把他软禁起来。”魏王虽气恼孙膑,但在庞涓请求下,还是同意了。

    孙膑很快被抓了起来,就在他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时,行刑的刽子手便将孙膑绑起来按在地上,用尖刀剜剔下孙膑的两个膝盖骨。孙膑惨叫一声,立刻昏了过去。这时,庞涓把孙膑抱进自己的卧室进行照料。庞涓无微不至的关怀,倒使孙膑很过意不去,总想尽自己所能为庞涓做点什么。开始庞涓什么也不让他干,后来孙膑再三要求,他才说:“兄坐于床间,如能把鬼谷先生所传的《孙子兵法》十三篇及注释讲解写出来,这对后世是一件有益的善事,也可因此使兄扬名于万代千秋。”孙膑也觉得有理,便答应了。于是从那天起,孙膑夜以继日地在木简上写起来。

    此时,一个照顾孙膑起居的仆人被孙膑的精神所感动,便对庞涓一贴身卫士讲,是否求庞将军让孙先生休息几天,那个卫士道:“你知道什么!庞将军只等孙膑写完兵书,就要饿死他呢!还会让他休息?”仆人一听,大吃一惊,便偷偷把这消息告诉了孙膑。孙膑知道后,犹如全身被雷击了一样,身心一下子凉透了,想到此时自己双脚已废,又被软禁于庞涓府中,颇感无能为力。于是决定“装疯”来瞒过庞涓。

    不得不佩服孙膑的高超演技,他竟然骗过了狡猾的庞涓,但真正知道孙膑是装疯的只有一个人,就是当初向魏王推荐孙膑的墨子。他把孙膑的境遇告诉了齐国大将田忌,又讲述了孙膑的杰出才能。于是在田忌的谋划下,孙膑被成功救了出来,当庞涓发现时,却为时已晚。

    孙膑到了齐国后,得到了齐王的礼遇,被封为军师。话说庞涓在孙膑逃走不久后,便兴兵进攻赵国,并围住赵的都城邯郸。赵国派人到齐国求救。田忌决定起兵,要直奔邯郸解赵国之围。孙膑劝止:“我长途跋涉去解赵国,将士疲劳,而魏军则以逸待劳。而且赵将不是庞涓对手,等我们赶到,恐怕邯郸早已被攻破。不如直袭魏国的襄陵,而且一路宣扬有意让庞涓得知。他必弃赵而回国。这样,我则以逸待劳,必能全胜。”田忌觉得有理,便按计行事。

    果不其然,庞涓得知齐国将要进攻魏国的消息后,便亲率轻兵精锐日夜兼程追击齐军。孙膑估计魏军的行程当晚将到达马陵,马陵这个地方地势险峻,于是便伏下重兵。果然,庞涓在夜里赶到那棵树下,看见白树干上隐约有字,便令人举火照看,还未读完,两边箭如飞蝗,一齐射下,魏军大乱,溃不成军。庞涓也身中一箭,自觉无法突围,遂拔剑自刎。庞涓死后,魏军无心再战,齐军乘势大破魏军,俘虏了太子申。

    庞涓对于突然出现的孙膑既惊讶、又害怕,因为他了解孙膑的才能,唯恐会危及自己的地位,这种危机意识促使庞涓坐卧不安,但是单纯的孙膑并没有看出这一点,认为和自己的师兄共事是一种缘分,却没有看到背后隐藏的杀机。

    庞涓和孙膑,是两个既存在合作又存在竞争关系的人,这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如何处理这种关系,关系着自己的发展,也关系着集体的利益。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应该看到自身的优点,尤其不要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去比。庞涓对于孙膑,也许排兵布阵的能力没有孙膑强,但是他可以在管理能力上表现出比孙膑技高一筹的本事来。比如刘邦,有什么过人的才能呢?文不如萧何、张良,武不如韩信,和常人一般无二,但是他聚集这一帮能人为自己所用,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才能了。庞涓完全可以很好地利用孙膑为自己效力,而不是想到要除掉他。

    对于孙膑,确实也太单纯了,他一直相信自己的师兄是不会对自己下毒手的,殊不知,正是自己的师兄设计了这一切。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每个人都应该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不要轻易相信自己的对手,防人之心不可无,不然,最后连自己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对于魏王来说,一时间能得到两个有杰出军事才能的将领,不可不说是一种幸运。但是魏王没有很好地利用他们,对于他们之间潜在的矛盾也没有引起警觉,魏王甚至也天真地认为庞涓是一个心胸大度的人,会和孙膑同心同德共同辅助自己成就大业,然而结果却不是如他所想。

    对于一个集体,适当引入新人来活跃气氛,转化思想,或者是平衡权力,都是促进集体发展的重要手段。魏王招纳孙膑的做法无疑是正确的,但是魏王没有自己的主见,偏听偏信,导致孙膑被害逃走,造成了人才的流失。

    假如庞涓能心怀宽广,正确处理和孙膑的关系,他也不会落得自杀的下场;假如孙膑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他也不会遭受非人的待遇;假如魏王不听信片面之言,留住人才,他的国家也不会遭受重大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