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其实很有趣 > 魏忠贤:宦官挟政野心勃,狂妄不过黄粱梦

魏忠贤:宦官挟政野心勃,狂妄不过黄粱梦

    投机取巧谋权高,专权挟政把怨招。东林党人非敌手,终有明帝覆巢。

    出轨人物:魏忠贤,原名李进忠。后因认魏朝作为“干父”,而改名换姓。宋州砀山午沟里(今安徽省砀山县)人。

    生卒年份:公元1568年—1627年。

    出轨点:明熹宗即位后,魏忠贤开始平步青云,自此拉开了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宦官专权的序幕,一时宦官之毒流满天下,一大批不满魏忠贤的忠直之士惨死狱中;一大批无耻之徒则先后依附于他,更有甚者到处为他修建生祠,耗费民财数千万。魏忠贤自称九千岁,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大肆排除异己,专权擅政,以致世人“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明崇祯即位后,对阉党进行了大力打击,治魏忠贤十大罪,魏忠贤畏罪自缢而亡,其余党亦被彻底肃清。

    树大好乘凉,一个人有了依靠,就等于有了“护身符”,有了“保护伞”。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寻找一棵这样的“树”也算得上是一种幸运,可以为我们省去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做某些事,让我们走得更加一帆风顺。

    可能有的人会说,自己的奋斗才是正道,“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但不管怎样说,有了依靠,总比形单影只要好得多。

    但是有了这样的“树”,并不等于我们一定会取得成功,有了“树”只能说是具备了成功的重要条件,究竟会不会成功,终究还是要取决于你对“树”的态度和利用。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明朝臭名昭著的宦官魏忠贤了,他本是一个市井无赖,后来因为欠下巨额赌债不得不入宫当太监,魏忠贤是一个很有“眼光”的人,他很会为自己寻找对自己有重要帮助的“树”,他先后结交了太子宫的王安、明熹宗的奶妈客氏,然而最对他的人生产生重要影响的是明熹宗。正由于有了明熹宗这棵参天大树的庇护,他才能为所欲为,不可一世。

    魏忠贤,原名李进忠,曾从继父姓改姓魏,入宫前他结过婚,妻子姓冯,有个女儿。他有些武功,箭法很准。家中贫穷,却喜欢赌博,但每次赌运不佳,常常输钱受到别人的凌辱,后终为赌债所逼入宫做了太监。

    进入宫中后,魏忠贤首先结交太子宫太监王安,得其庇护。后又依附皇长孙朱由校奶妈客氏,并与之对食。对于朱由校,魏忠贤极尽谄媚之能,引诱其四处宴游,很快博得了朱由校的欢心。泰昌元年(1620年),朱由校即位,即为熹宗,年号天启。

    明熹宗从小喜欢刀锯斧凿油漆之事,“朝夕营造”,“每营造得意,即膳饮可忘,寒暑罔觉”。他曾仿乾清宫在庭院中造了一座小宫殿,长、高不过三四尺,却巧夺天工、栩栩如生。魏忠贤每次拿重要的奏章去请他批阅,熹宗总是漫不经心,特别是在他做木工做得全神贯注之时,熹宗更是不耐烦,便随口说道:“我知道了,你看着办吧。”

    这个规律逐渐被魏忠贤摸透了,于是,他总是趁着熹宗专注于木工之事时向他禀报重要事情,让熹宗授以独断之权。渐渐地,魏忠贤掌握了处理朝政大事的权力,这引起了东林党人的高度警觉和愤慨。1624年,魏忠贤遭到杨涟的弹劾,但倚着熹宗的庇护幸免于难,随后魏忠贤开始大规模迫害镇压东林党人士。天启五年(1625年)魏忠贤借熊廷弼事件,诬陷东林党人杨涟、周起元、左光斗等6人有贪赃之罪,史称“六君子之狱”,大肆搜捕东林党人。天启六年,魏忠贤又杀害了周宗建、高攀龙、李应升等人,东林书院全部被拆毁,而负责防守边疆的袁可立、孙承宗等正直大臣也相继遭到罢官。至此,东林党的势力几乎彻底消灭。

    魏忠贤为了加强自己的地位,与皇帝乳母客氏沆瀣一气、狼狈为奸,企图谋害顾命太监王安,但王安不是一般的太监,他是顾命太监,在宫中有相当的威望。魏忠贤的骄横跋扈,使王安感觉到了魏忠贤的威胁,于是他联合御史方震孺上疏,请逐客氏和魏忠贤,但熹宗却置若罔闻,继续纵容魏忠贤和客氏,这使得魏、客二人更加肆无忌惮,他们在外朝官僚中寻找伙伴,弹劾王安,将王安降为南海子净军,又派人将其杀害。

    在除去了王安、铲除了东林党人之后,魏忠贤的势力如日中天,被封为“九千岁”,自己也在民间养了不少“义子”,如什么“五虎”“五狗”“十孩”等,甚至各地官吏还纷纷为他设立生祠,连辽东巡抚袁崇焕也积极参与其中。

    1627年,崇祯帝朱由检登位以后,魏忠贤遭到弹劾,被流放凤阳,在途中畏罪自杀。

    明熹宗沉迷木工之事,非常宠幸魏忠贤,魏忠贤正好利用这一点,专权擅政,为所欲为,引起了东林党人的极度不满,于是他们纷纷弹劾魏忠贤。

    宦官干政历来是皇帝所忌讳和正直大臣所反对的,但由于明熹宗的昏庸,他对魏忠贤便听之任之,不加防范,但是对在社会上有名望、有地位的东林党人来说,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于是他们纷纷弹劾魏忠贤及其党羽,但是魏忠贤依着明熹宗这棵大树,风雨不动安如山,不仅没有被打垮,反而大肆地迫害东林党人。东林党人势力的逐渐削弱,更加助长了魏忠贤的气焰,以至于社会上竟然出现了为其树碑立传的事情——为一个太监树碑立传,真是亘古未闻。

    上帝要让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魏忠贤的不可一世终究因明熹宗的去世而画上了句号,明熹宗的去世其实就意味着魏忠贤失去了“保护伞”,失去了“保护伞”的魏忠贤就像暴露在烈日下的小草缺少了大树的荫蔽,很快就被晒死了。

    魏忠贤得到皇帝信任后,有了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依靠,不能不说是一种幸运,这也是他人生飞黄腾达的重要转折点,但是魏忠贤仗着这棵大树恣意妄为,兴风作浪,得罪了天下人却又是得不偿失,并非明智之举,这也为其以后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

    其实,如果魏忠贤能很好地利用皇上的倚重,和朝廷上的正直大臣一道做一番利国利民的事,是完全有可能的,而魏忠贤却恰好背道而驰,结果惹得天怒人怨,下场可想而知了。

    在职场上,很多人精于和上司打交道,成为上司身边的“红人”,这样的人在公司里具有巨大的能量,可以呼风唤雨,但是这样的人也容易招来忌妒,被人在背后“捅刀子”,如果你是处在这样位置的人,越要如履薄冰,小心翼翼,不能只顾着和上司搞好关系,忽略了和同事之间的相处,因为上司要准备倚重你、提拔你不会只看自己的好恶,他还要看同事的意见,他不会因为你一个人得罪大多数人,所以,依着大树并不意味着你就能高枕无忧了。

    假如魏忠贤能很好地利用皇帝的倚重,做一番利国利民的事,肯定会流芳百世,但是历史却因他的狂妄和自以为是而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