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其实很有趣 > 朱温:战绩累累性暴虐,老迈不节被儿杀

朱温:战绩累累性暴虐,老迈不节被儿杀

    英勇善战震西东,嗜杀如狂非英雄。晚来无忌不守节,自取灭亡天意中。

    出轨人物:朱温,曾被赐名朱全忠,称帝后改名朱晃。宋州砀山午沟里(今安徽省砀山县)人。

    生卒年份:公元852年—912年。

    在位时间:公元907年—912年在位。

    出轨点:朱温从小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后参加黄巾起义,逐渐成长了起来,在长期的战斗生涯中,朱温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他残忍的性情常为人诟病。称帝后,朱温不仅不改自己的性情,反而更加骄奢淫逸,甚至做出乱伦之举,就连他的儿子也对其恨之入骨,终于在公元912年,被他的儿子所杀。

    刘备临死前对他的儿子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这句话实际上道出了刘备获取人心的“秘诀”。

    一个领导者如果光是靠能力服人是不够的,很多时候品行、操守等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东西才是真正能从心里打动一个人的重要因素。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悟到这个道理,魏征就在《谏太宗十思疏》上就告诫李世民“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也就是说,单单靠严刑峻法,靠武力是不能服人的,即使他表现出“貌服”,但是心里也不是心甘情愿的。

    历史上的朱温就是一个靠暴力服人的人,他几乎没有品行可言,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流氓”,其最后的结局也是很悲惨的,竟死在了自己亲生儿子的手上。

    朱温出生于刘邦斩白蛇之处,从小就听刘邦起义的故事长大。朱温家境贫穷,但他从小游手好闲,为左邻右舍所厌恶,就在他感觉自己快要混不下去的时候,黄巢率领他的农民起义军从砀山经过。于是,朱温和他的两个哥哥一起参加了农民起义军。

    革命的队伍果然是一个锻炼人的地方,朱温先是一名普通士兵,继而是队长之类的下级军官,等到黄巢打下长安时,朱温已是东南行营的都虞侯了,是一个比队长更高的干部了。当黄巢进军长安后,朱温发现这支队伍虽然气势浩大,但是粮草已然缺乏,支撑不了多久了。这时,朱温背叛黄巢,宣布效忠他从前的敌人——唐王朝。唐僖宗大喜过望,给了他丰厚的赏赐,并任命为同州和华州两个州的节度使,左金吾大将军,以及河中行营招讨使等职。由于这一历史性的转变,朱温的名字也从此改成了朱全忠。

    黄巢起义彻底失败后,朱温的势力大大增强,他控制了长江和淮河以北、黄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并进一步兼并扩张,消灭了一向被他视为心腹大患的秦宗权。

    朱温在解决了劲敌秦宗权后,想再趁热打铁,兼并兖州和郓州,但这两个州的据守者朱宣和朱瑾却是他的结义兄弟,正在他为找不到出兵的借口而十分苦恼时,有人献策说:“您正准备逐鹿天下,您的辎重必然会为其他节度使所觊觎,您你可让将士假装叛变外逃,然后将这一情况奏告皇上以及相邻的节度使,以捉拿叛徒为名去进攻兖州和郓州。”朱温闻之大喜,派人扮作逃亡的士兵去兖州和郓州,朱宣和朱瑾不知是计,径直将这些人收留起来,朱温立即写信给二朱,指责他们不顾兄弟情谊,招诱自己的士兵,不等二朱回复,即令出兵征讨,最后,二朱的地盘被朱温尽入囊中。

    天复八年,朱温派大将张存敬率军攻打王珂,王珂无法抵挡,在城上竖起白旗。他对张存敬说:“我与朱公是世交,请你暂时后退,等朱公一到,我会将城池献给他的。”朱温闻之大喜,快马奔向河中。在途经王重荣(王珂之父)的墓地时,竟跑到坟前大哭不止,以至于河中人都为之感动不已,认为这是一位君子,即使是夺了别人的地盘,也是迫不得已。到了河中,王珂打算按惯例牵羊出城投降,但当王珂将城池交出来后,朱温随即找了个借口将他杀掉。

    随着朱温势力加强,他也打算像曹操那样挟天子以令诸侯。恰好当时唐昭宗被宦官囚禁,朱温遂发兵长安,大战多日后,终于将昭宗抢到手,这让昭宗感动得泪流满面,但昭宗无法知道,就在几年以后,这位救驾的忠臣,将会把自己送上断头台。

    得到昭宗后,朱温的野心越来越大,已不甘心挟天子以令诸侯,他也想黄袍加身。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朱温联合宰相崔胤共揽朝政。随后,朱温不分好坏,将昭宗宫中的七百余名宦官全部诛杀。是时,“冤号之声,彻于内外。”

    崔胤虽然一度和朱温联手屠杀宦官,但终究不是朱温的心腹。天祐元年(904年),朱温上书昭宗,说崔胤专权误国,应该诛杀,昭宗不敢不从。崔胤死后,朱温强行将昭宗迁往洛阳。百姓们不愿离开,一路号哭不已。随后,朱温下令拆毁长安宫室、百官衙门和民间房屋,自此,在初唐和盛唐时期曾是世界上最大都市的长安竟然变为一片废墟。

    在昭宗到洛阳的路上,朱温见昭宗身边还有些忠心耿耿的追随者,心里很不舒服,就让御医许昭远诬告对昭宗忠心耿耿的医官使阎佑之、司天监王墀、内都知韦周等人阴谋杀害自己,理应全都处死。行到谷水时,朱温又将与昭宗同行的击球供奉和内园小儿200余人全部缢死。昭宗对这些事无可奈何,只能忍气吞声。

    到了洛阳,朱温阴谋杀害了昭宗,立年仅13岁的李柷为帝,是为哀帝。天佑二年(905年),朱温对李唐宗室诸王大开杀戒,他在洛苑的九曲池旁假意摆下酒宴,邀请昭宗的九个儿子赴宴,然后将他们一一灌醉,用绳子勒死,尸体则扔进九曲池里。

    除去“九王”后,朱温更加肆无忌惮,为了篡夺江山,他暗示心腹蒋玄晖和张廷范前去逼宫,终于907年,朱温如愿以偿地在汴梁登上了皇位。

    朱温除了好杀,另一大嗜好是淫乱。不论是亲子还是养子,他们的媳妇,只要姿色尚可,没有一个不被朱温“召幸”的。而在众多的儿媳兼侍妾中,朱友文的老婆王氏长得最漂亮,且颇能讨朱温的欢心,是故“帝尤宠之”,爱屋及乌,原本无能的朱友文,借着老婆的枕边风,在诸位弟兄中地位迅速攀升。

    912年,朱温在山西与李存勖交战,兵败后赶回洛阳。这时,他大约感到大限不远,就把朱友文叫到洛阳来,准备交代后事。朱温的另一个儿子朱友珪听到这事后,想到自己平常为朱温所厌,老婆亦被朱温侮辱,怒不可遏,于是在半夜,朱友珪率领一支牙兵冲向朱温寝宫,杀死了朱温。

    朱温的成功得益于他的阴险狡诈和心狠手辣,纵观历史,这样的成功者无不是这样的,但是朱温这个人性情实在太过残暴了,而且没有自制力,起初他的妻子在世时还能适时规劝他,但是在他的妻子去世后,他就更加肆无忌惮,完全凭自己的好恶杀人,导致人人自危,政治气氛恐怖。

    历史上,人们常说刘邦是一个流氓,但是刘邦比起朱温来,还是差得远了,刘邦虽然流氓,但是基本的伦理道德他还是谨守的,而朱温则不同,他的素质极其低下,竟然和自己的儿媳乱伦。难道后宫佳丽三千还不能满足自己吗,非要去找自己的儿媳行此苟且之事,可见他这个人心里完全没有任何道德底线的。

    朱温最后死在自己的儿子手里,世人不会去责怪他的儿子忤逆不孝,反而会觉得朱温罪有应得,死有余辜。

    能力是一个领导者取得高位的重要条件,品德是一个领导者维持地位的重要保障。二者不能偏废其一。因此,一个领导者平时要加强自己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行事讲究公正、公平、公开,不要以个人好恶作为评判事情的标准,更加控制好自己的私欲,不要为了一时兴起,冒天下之大不韪,犯了众怒。否则,自己的地位堪忧。

    假如朱温能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力压人,能坚守道德底线,而不是荒淫无道,那么,他很可能会成为历史上值得人们称道的帝王,但是历史已经因为朱温的残忍、荒淫而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