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其实很有趣 > 蔡锷:心有义愤不言表,逢场作戏待良机

蔡锷:心有义愤不言表,逢场作戏待良机

    生逢乱世一将星,壮志报国四方平。护国讨逆袁贼死,垂名青史济苍生。

    出轨人物:蔡锷,字松坡,原名蔡艮寅,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及陆军上将。

    生卒年份:出生于1882年12月18日,卒于1916年11月8日。

    出轨点: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留学日本士官学校期间,就名列中国学生“士官三杰”;为脱离袁世凯的控制,他不露声色,甚至不惜混迹烟花柳巷,与名妓演绎一段生死恋情,成功地麻痹了老奸巨猾的袁世凯。在制造机会成功脱险后,他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战争中功勋卓著,最终气死了袁世凯。他的作为,推动共和国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民国历史上享受“国葬”殊荣的第一人——他就是一生戎马、一心“为四万万同胞争人格”的蔡锷。

    理想与信念,是人生的灯塔:一个人有了理想,才不会苟且于世,虚度时光。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追求,就一定能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特别是,一个有理想的人,如果出生于乱世之中,那么他必当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英雄:蔡锷的一生,经历了中国社会从封建帝制崩溃到民国建立的时期。千年帝制,虽死不僵,正是他的挺身而出,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复辟的回潮,捍卫了民主革命的成果。让我们和他一起,再一次经历中国历史上,在烽火连天中走向共和的伟大时代。

    蔡锷出生在清末民初时期的一个贫寒的农家,但胸怀天下,曾两次留学日本。游学期间,由于他成绩突出、思想活跃,满腔从军事改革入手,革除弊政、富国强兵的理想,因此与蒋百里、张孝准并称“士官三杰”。1904年,蔡锷学成回国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省教练新军。这些新军后来成了昆明起义的骨干精英。1911年2月,蔡锷抵达云南,任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协统。这年的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蔡锷看到了希望,所以约集同志刘云峰、黄永社、韩凤楼、沈汪度等人预定于12日发动起义,蔡锷为总指挥。云南军督府成立,蔡锷被军政学商各界集会公推为都督。这一年,他只有29岁。就职后,他更是满怀热情,积极更新人事、整顿财政、兴办教育、革除弊政、开发实业,使云南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云南起义之后,蔡锷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指出,虽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内讧未靖,外患思乘”,中国依然有被列强侵吞的危险。但是当时谁会相信蔡锷耸人听闻的预言呢?显然,蔡锷的想法并没有得到时人的真正理解,果然,历史的前进,从来不是按照理想程序设定的,虽然武昌起义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是列国并不承认这个对于他们来讲非常不好控制的新生力量——中华民国。不论孙中山是否承认列强在华利益,各国还是向孙中山施加压力,迫使他退位给袁世凯。

    蔡锷在复杂的斗争局面中,选择了能屈能伸的大丈夫行为,此后的蔡锷也因此度过了一段做“京官”的日子,他的才华更多地展示在建设方面。因手握重兵,很有威望,为袁世凯所提防,因此被“调虎离山”,到北京担任全国经界局督办。在未来“皇帝”的眼皮底下,他在主持经界局事务的同时,仍然念念不忘发挥所学,希望能够通过军事改革实现“强国梦”,一方面不断给袁世凯上书,为国防、军队的建设出谋划策,另一方面与蒋百里、阎锡山等十余人组织了军事研究会,非常热心地投入军事学术活动。可惜,此时袁世凯挂着民国“大总统”的幌子,但似乎兴趣并不在这方面。是啊,他在忙着更重要的事情:骨子里都是封建皇权思想的袁世凯,正琢磨着如何给自己的大脑袋上戴上皇冠呢。野心勃勃的他,也是按皇帝的路子办事的,军事、政治上日益走向独裁,因此对蔡锷满腔的改革热望,不理不睬。也许不仅是不予理睬,更可能是心里烦得不行!

    这段时间,估计是蔡锷比较郁闷的时期,满怀雄心壮志,无处可说。但他确实不负“人杰”的赞誉,选择了沉默和隐忍。因为,在那个“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时代,不光资产阶级手里拥有新军这支武装力量,袁世凯手里还有北洋军,各地还有割据军阀势力,这些队伍,都有与起义军一决雄雌的实力,他们背后的势力,也都有“问鼎天下”的想法!

    不是不报,时候不到。1915年5月7日,袁世凯与日本秘密签订卖国的《二十一条》,同年8月,第一个支持袁世凯称帝的“筹安会”在袁世凯的支持下出现了。于是接连不断的“联合会”、“请愿团”也纷纷粉墨登场,甚至出现了妓女请愿团与乞丐请愿团为袁世凯称帝唱赞歌的闹剧。12月13日,袁世凯下令取消民国,改用洪宪年号。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是逆历史潮流而动,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蛰伏已久的蔡锷知道,到了为“中华民国”算账的时候了,他决心以武力“为四万万人争人格”,你袁世凯想把“公民”再变回“奴隶”,这不是侮辱我们吗?袁世凯的死期到了。

    但是想要武力解决问题,一定要离开袁世凯。你自己还是一只被调离深山的老虎,怎么施展拳脚?而为了登上皇帝宝座的袁世凯,早已加紧了对各种对立力量的监控?如何逃出北京这座牢笼?为了掩袁世凯耳目,他就整日与名妓小凤仙在一起,麻痹袁世凯的耳目。当时蔡锷33岁,而小凤仙只有17岁,一个是呼风唤雨的英雄,一个是美貌如花的佳人,自然两情相悦,互相欣赏。两个人的一片真心,可以从蔡锷赠给小凤仙的两副对联里体会到:

    不信美人终薄命;由来侠女出风尘。

    其地之凤毛麟角;其人如仙露名珠。

    当对手以为他真的已经沉迷于温柔乡里、毫无斗志时,1915年11月,蔡锷却在小凤仙的帮助下,秘密离开北京,转道昆明。为了能够挣脱樊笼,蔡锷在一个万籁俱寂的夜晚,将自己的想法和计划对小凤仙和盘托出。这位善良、纯洁的女子,当即表示,愿与将军生死相依。经过再三劝说,她愿意自己冒险留下来,配合蔡锷在袁世凯的鼻尖下实施金蝉脱壳之计。不久后的一天,陕西巷的云吉班有小凤仙的小姐妹过生日,蔡锷与小凤仙成双作对地出席。在一片乱哄哄的酒席上,小凤仙故意把蔡锷的帽子、大衣挂在衣架上,并且将窗户打开,让暗探以为他一直还在。而蔡锷本人早已躲过监视他的眼线,乘坐提前雇好的一辆马车,直奔前门火车站。

    蔡锷这一去,如猛虎归山,最终加快了反袁斗争的进度。一个月后,护国运动如疾风骤雨般爆发,蔡锷抱病指挥战斗,指挥物资匮乏的革命军与北洋精锐激烈战斗。他的军事才华,至此才得以展示。不久,袁世凯即被迫退位,在众叛亲离的唾骂声中死去。

    历史就是这样,总是给予我们那么多惊喜。要论君子,蔡锷表面上看不算是,可心里却是干干净净容不得半点尘埃的。中国人做生意,讲的是一个“外圆内方”的道理,而之后这种思想也慢慢演变成了中国人最富有标志意义的方圆之道。做人,外表可以圆滑,但内心一定是方正的。我们可以做事的时候打破常规采取变通的方式,但是目的一定是为了正义的事情。这个世界真的有太多的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但我们还是常常听到大路小路,走的是正路才能不吃亏的道理。我们在这里真的没有必要再去评论,蔡锷跟小凤仙之间到底存在的是真正的男女之情,还是爱国同人之情,总而言之,一个看似无足轻重的风尘女子,因为帮助了一个将军而彻底被历史积淀,冲破人们对风尘女子不入流的种种非议,成为当下人人称道的美谈佳话。

    我们也不问他们到底是怎么走到一起的,因为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我们只想说,两者长时间的交流中,必然是一个彼此改变的过程。蔡锷就好比一只被禁锢在笼中的猛虎,虽然满腔义愤却不知如何宣泄。有时候笔者会想,人活着为什么要忍,中国人为什么要把忍字挂在家里?仔细看,就知道做到这个字有多难,忍字拆分下来,就可以解释为,忍字心上一把刀。当一把刀放在心里,那种痛应该是相当剧烈的,但即便这个时候,这个人还要不卑不亢,因为他知道自己这时候发作等于前功尽弃,他不能死,因为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他不能叫,因为这样会暴露自己还有身边的人。在这种痛的过程中,他有一种责任,那就是将自己要做的所有事情做完,不管用什么方法,用什么样的方式,都要把它做完,只有这样才对得起别人,更对得起自己。假如说蔡锷有什么能够在刹那间征服这样一个看男人如浮云般的风尘女子,那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元素,就是他作为一个男人的动心忍性。正因为她知道他肯定能改写历史,是一个有思想有抱负、正直而头脑灵活的人物,才真真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帮助他。逢场作戏也好,出于敬仰也好,总之这种九死不悔的壮举是由其朝夕相处的点点滴滴中培养出来的。

    其实,一个男人征服女人的方式有很多种,但唯独有一种方式是真的可以让女人给他付出生命的,那就是她觉得这个人真的值得她这么做,即便是死了也值了。这种感情,其实不仅仅是出于爱情,当下很多小年轻一分手就动不动自杀那绝对是没出息,也绝对不能纳入这种感情。其实但凡是将一切看明白了的女人,走大街上,看男人大多都会是浮云,因为看得多了,听得多了,眼睛都累了,耳朵也都起茧子了。尽管男人形形色色,真的要出点彩眼前一亮的很少,真的要一看就知道出大彩的,那真的要看她这辈子有没有这个运气。在笔者看来,我们都是凡夫俗子,庸庸碌碌的甚多,平平淡淡也未尝不是种好的归宿,可假如有一天,真的就中大奖碰上这么一位,才会明白为他做那么一点点小事情都会觉得无上幸福的感觉。或许他不用说,你就那么去做了,或许别人说话都不灵,他说一句话你为他死都成。

    一个人生下来有定数,但怎么活还是要看自己,只要你觉得值得,别人的衡量标准都是次要的。小凤仙的人生本不精彩,但就因为她中了个大奖,看到了这么一个可以改变历史进程的男人,他改变了她的思想,也改变了她的人生,但同时,这个女人也帮助他成就了后世更为辉煌的一页。但凡是女人,不管自己现在是什么状态,只要她觉悟到眼前这个男人不一般,打开了她的精神境界,是绝对有人愿意抛下各种世俗眼光和他走到一起的,什么身高,长相,年龄,家境,身份,地位,全都浮云一片了,只要自己觉得值得,谁爱说什么说什么去吧。在笔者看来,换个角度来说,假如真的有一天哪个男人能让女人到这个份儿上也算成功的了,即便最后自己真的没把事儿做完整,却还有这么个女人拿你当英雄仰视着,而且真的没有那么多的企图心,看着很傻,却笑得很灿烂,那再多失败也不算什么了。这种事儿在当下不常有,主要还是要看作为一个男人自己能不能做到那份儿上。蔡锷的确是个英雄,英雄在他的正直,也英雄在他能在所有女人眼中像个顶天立地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