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是一个有着自己独特经历的国家,它创造过众多的辉煌,也经历过深重的苦难。犹太民族有过令其骄傲的黄金时代,也有过令其没齿不忘的屈辱。世界上恐怕没有一个民族有过犹太民族那样曲折的经历,也没有一个民族一千八百多年后又历尽艰辛地回到他们祖先的故土,继承祖先的业绩,重新创建了犹太民族的国家。
以色列国旗
犹太民族大约在4000年前最早出现在这片土地上,以色列人的祖先亚伯拉罕从美索不达米亚迁移到迦南(现以色列)定居。
约公元前1020年至公元前930年,12个犹太部落推举扫罗为王,这是古以色列历史上第一位国王。当时小亚细亚的腓力斯人在沿海一带占领了一些地方,并以此为立足点不断向中央山区进攻。扫罗王遂率兵抵抗,最终将腓力斯人逐出中央山区,同时把松散的部落组织过渡到君主制。
约公元前1004年至公元前965年,古以色列第二位国王大卫王成功地组织了远征,击败了腓力斯人,于公元前1000年左右建立了统一的以色列王国,定都大卫城,即现今的耶路撒冷。约公元前965年至公元前930年,其子所罗门继位,修建了许多豪华的宫殿,其中摩利亚山上那座华丽的圣殿可谓是最辉煌的成就。耶路撒冷的王宫和圣殿从此成为以色列民族生活和宗教活动的中心。所罗门的穷奢极侈和好大喜功使老百姓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从而遭到人民的强烈不满和怨恨。他死后不久便发生了人民起义,使统一的王国分裂为北方的以色列王国和南方的犹太王国。前者首都设在撒马利亚,王国统治延续了二百余年,在公元前722年为亚述人所灭,人民被迫流亡。后者定都耶路撒冷,王国统治延续了四百余年,最后被巴比伦帝国征服,公元前586年,巴比伦统治者夷平了圣殿王宫,把多数居民流放,从此结束了以色列历史上的第一圣殿时期。
约公元前538年,在波斯人打败巴比伦人后,巴勒斯坦和叙利亚成了波斯的属地。根据波斯国王赛勒斯的一项法令,约有五万犹太人获准返回故国,几十年后,另一批犹太人返国。返回后,他们十分艰难地在耶路撒冷重建圣殿,历时二十余年,到公元前516年才得以竣工。此后约四百年间,犹太人先后在波斯人和古希腊人的统治下实行了不同程度的自治。这就是以色列历史上的第二圣殿时期。
公元前198年,希腊塞琉古王朝的叙利亚当政后,力图打破犹太人在精神上与外界隔绝的状态,禁止推行犹太人的文化、社会制度和宗教信仰,并亵渎圣殿,试图将希腊文化和风俗强加于犹太人。公元前166年,无法忍受的犹太人在耶路撒冷以南燃起武装起义的烈火。经过三年激战,起义者解放了耶路撒冷,赢得了信仰自由,建立了哈斯蒙尼王朝统治的犹太国家。公元前164年,圣殿再次重建。为纪念马加比起义,犹太人举行了为期八天的修殿节(又称灯节、哈努卡节)。
正当哈斯蒙尼王朝的独裁统治日趋衰落时,罗马帝国的势力逐步扩展到地中海东岸。公元前37年,当哈斯蒙尼王朝结束时,以色列已经成为罗马帝国的属地,以色列作为政治实体已不复存在。公元66年,犹太人不堪罗马人的残暴统治而奋起反抗,发动了叛乱。罗马帝国进行残酷镇压,并于公元70年彻底摧毁了耶路撒冷城和圣殿。三年后,罗马帝国摧毁了犹太人的最后一个阵地——死海附近马撒达山顶的希律王宫殿。当时,近千名守卫在山顶的犹太人不愿沦为异族的奴隶,全部自杀身亡。此后,大批犹太人被赶走,流亡到世界各地。公元135年,按照当时的说法,耶路撒冷被“一对公牛犁为平地”。
此后的一千八百多年中,犹太民族的命运十分悲惨。留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因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上遭到严重歧视,又一次逃离故土,梦想到国外找到一块安身立命之地。而流落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也在宗教、政治和经济上受到客居国的歧视与迫害。欧洲许多国家曾多次掀起反犹、排犹浪潮。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法西斯则进行了灭犹的血腥大屠杀。据以色列前外长埃班在《犹太史》中的统计,纳粹德国在欧洲至少杀害了600万犹太人。但是,犹太民族在这漫长的岁月中,矢志不渝地信守着自己的宗教信仰和复国的民族信念。1897年8月,在奥匈帝国犹太裔记者、现代政治锡安主义创建人赫茨尔的倡导下,犹太复国主义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巴塞尔(今瑞士第三大城市)召开。赫茨尔明确提出了赞成在巴勒斯坦创立一个正式的、有法律根据的犹太民族国家的思想。大会还成立了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者协会。在此后的半个世纪中,犹太复国主义领导人一方面进行外交努力,争取国际支持;一方面组织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1948年5月15日,犹太民族终于根据联合国的分治决议,在他们祖先生活过的土地上重新建立起了以色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