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世界五千年全知道 > 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

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

    在达·芬奇和波提切利之后,佛罗伦萨又出了一个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他就是伟大的雕刻家、画家和建筑师米开朗基罗·波纳罗蒂。

    1475年3月6日,米开朗基罗·波纳罗蒂出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卡普莱斯。他的父亲路德科·列奥纳多·波纳罗蒂是奎奇市和卡普莱斯市的自治市长。17岁那年,米开朗基罗进入了佛罗伦萨画家基尔兰达约的工作室,在那里画了许多写生,并临摹了许多老画师们的作品,他画得如此之好,甚至令人辨别不出哪个是原作。1489年,他转到贝尔托里多·迪·乔瓦尼处,此人在佛罗伦萨执政人罗仑佐·维利科列普那里做事,教一帮孩子雕刻手艺。贝尔托里多作为多那太罗的学生,文艺复兴早期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对米开朗基罗绘画天才的开发产生了很大影响。罗仑佐·维利科列普发现了这个天才少年,便叫他待在自己身边。他帮助他理解古代艺术的实质,并指导他研究意大利现实主义大师们的作品。在聚集了佛罗伦萨知识界优秀分子的梅第奇官邸度过的14个年头,极大地丰富了年轻画家的头脑。然而,梅第奇官邸的精美艺术并没把米开朗基罗吸引住,真正吸引他的是强劲有力和含意深刻的形象,他青年时临摹并保存下来的乔托和马萨乔的壁画,还有1490-1492年间完成的第一批雕塑作品——两个大理石浮雕《梯旁圣母》和《半人半马者的搏斗》(均在佛罗伦萨波纳罗蒂博物馆)便是明证。从这些少年时期的作品已经透出大师的身手不凡、对解剖学掌握的完备无误(他是在搞尸体解剖的那些年里学的解剖学)和表现形式的丰富多彩。英雄人物的主题发出清晰的声响,这个主题在整个一生中统帅了米开朗基罗的创作活动。

    除了1494-1495年曾到波伦亚和威尼斯短期旅行外,米开朗基罗还未离开过佛罗伦萨,直到1496年他才去了罗马。在这里创作出他的第一批大型雕塑《酒神》和《哀悼基督》。

    《酒神》实质上和《半人半马者的搏斗》是同一布局的作品——青年时期钟爱古风的宗教题材作品。

    《哀悼基督》是幅全新的作品,充满了文艺复兴理想的米开朗基罗,在这一时期创作了笼罩着忧郁感的作品,不过还没有在他晚年创作的这类主题的图画中所表现出的那种悲剧成分。母亲把儿子的尸体架在膝盖上,以询问的目光注视着他的脸。镇定自若的手势、逐渐消融的伤心的疑问,细致入微地表现出母亲的悲伤。

    《哀悼基督》

    1503年,教皇朱理二世夺取了圣彼得王位,他想着总有一天意大利会被统一到教皇治下,于是把罗马当做自己大国未来的首都,加紧展开改建工作。建筑学家布拉曼特对梵蒂冈进行了改建,把老的柱廊形大厅拆毁,在那里开始兴建圣彼得大教堂,其装饰的豪华和规模要超过世界上所有的教堂。1508年,教皇把米开朗基罗从佛罗伦萨召来,指示他画西克斯廷小教堂的天花板。四年时间内,在没有任何人帮助的情况下,米开朗基罗独自一人用壁画覆盖了五百多平方米的面积。在彩色天花板的中间部分,他安排了九幅以《圣经》上的神话为题材的构图——《明暗之分》、《创造太阳和月亮》等。周围安排的是坐在宝座上的男女先知者们的画像,其余空地也都画满了人物图像。

    天花板上的图画是对人类的颂歌。无论是在上帝的形象中,还是在男女先知者们抑或是在其他《圣经》故事的人物形象中,丝毫没有神秘主义的东西,在这里人们忙碌着,活动着,受着折磨,遐想连篇,不过他们都是有着宏伟规划的人。

    此时,战争的乌云笼罩在意大利上空。1527年5月7日,查理五世的军队进入罗马,城市被洗劫一空,成千上万的人遭到杀害。为纪念被害的意大利人,5月7日被定为意大利的国难日。佛罗伦萨人赶走了梅第奇,并恢复了共和国。出身于梅第奇家族的教皇克里门特七世与查理五世结成联盟,以便把权力弄回到梅第奇家族自己手中。为了保卫佛罗伦萨,画家和爱国者米开朗基罗领导了修建城市碉堡的工作。佛罗伦萨经受了历时11个月的深重的围困,可惜最终未能抵挡住帝国和教皇军队联军的攻击。1530年8月12日,城市沦陷。这就是米开朗基罗完成生平最伟大的作品——圣洛伦佐教堂里的梅第奇家族陵墓群雕时的政治形势。

    1534年,米开朗基罗永远地离开了佛罗伦萨,一生再未回来,他后来的活动是在罗马进行的。在这儿他完成了朱理二世墓碑上的纪念物;为梵蒂冈的西斯廷教堂绘制祭坛壁画——末日审判;在自己生命的最后20年里,他指导了大型的综合建筑工作。1546年,他被指定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师,他为教堂架起了圆顶,而这圆顶竣工已经是在他去世之后了。平稳地高耸到1325米的教堂圆顶,几乎从城市的每一个地方都可以看到。

    古稀之年的米开朗基罗,创作出三组《哀悼基督》(《哀悼基督》现存于佛罗伦萨的圣玛利亚德尔菲奥莱大教堂;《巴勒斯特林的哀悼》现存于佛罗伦萨学院;《隆丹妮的哀悼》现存于米兰的城堡博物馆)。在这些作品里,可以看出米开朗基罗世界观的危机,这个危机是与复兴文化的总危机联系在一起的,它表现在对主题的无限悲惨的处理和对和谐形式的破坏上。米开朗基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还在一刀一刀地创作《隆丹妮的哀悼》——刻画了一位扶着咽了气的儿子的身体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