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中期,英国商品越来越多地销往海外,手工工场的生产供应不足。为了提高产量,人们想方设法改进生产技术。在棉纺织部门,人们先是发明了一种叫飞梭的织布工具,大大加快了织布的速度,也刺激了对棉纱的需求。18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许多根棉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1764年的一天,英国兰开郡有个纺织工詹姆斯·哈格里夫斯,那天晚上他回家,开门后不小心一脚踢翻了妻子正在使用的纺纱机,当时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赶快把纺纱机扶正。但是当他弯下腰来的时候,却突然愣住了,原来他看到那被踢倒的纺纱机还在转,只是原先横着的纱锭现在变成直立的了。他猛然想到:如果把几个纱锭都竖着排列,用一个纺轮带动,不就可以一下子纺出更多的纱了吗?哈格里夫斯非常兴奋,马上试着做,第二年他就造出用一个纺轮带动八个竖直纱锭的新纺纱机,工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1765年,他制成以女儿珍妮命名的纺纱机。1768年,他在诺丁汉与别人合资开办一家纺纱作坊,用珍妮纺纱机生产针织用纱。由于当年他没能申请到专利,因此只能自己生产“珍妮机”来赚钱。“珍妮机”不但效率高,而且纺出的纱质量也比较好,因而哈格里夫斯的生意不错,“珍妮机”也就渐渐流传开来了。
这天夜晚,哈格里夫斯夫妇晚餐后正在谈论“珍妮机”给他俩带来的富裕生活。突然,一阵杂乱的脚步声出现在他家门口,然后,门被粗暴地撞开,一群怒气冲冲的男男女女冲进来。他们不由分说,将房里制作好的“珍妮机”通通捣毁,甚至有人还放火点燃了哈格里夫斯的房屋。夫妇俩被赶出了兰开郡的小镇。
原来,英国“圈地运动”后,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涌入城市打工谋生。加之1700年,英国国会颂布法令,禁止进口外国棉布,从而引发了英国本土棉纺织业的繁荣。由于机械工人凯伊发明飞梭技术,织布机械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但织布需要的棉纱,却还是要依靠众多家庭手工业的纺车慢慢纺出来的。所以棉纱供不应求,收购价格较高。“珍妮机”的发明使棉纱产量上升,于是,织布厂收购棉纱价格下跌。那些没有使用“珍妮机”的纺纱工人,不但产量低,而且棉纱卖不出好价钱。日子久了,他们的怒气爆发,便有了捣毁机器那一幕的发生。
哈格里夫斯夫妇不得不流落诺丁汉街头,但他俩还在继续努力改进“珍妮机”。
1768年,哈格里夫斯获得了专利;到了1784年,“珍妮机”已增加到80个纱锭。四年后,英国已有两万台“珍妮机”了。
工业革命不断地催生出新的发明。1769年,理查德·阿克莱特发明了卷轴纺纱机。它以水力为动力,不必用人工操作,而且纺出的纱坚韧而结实,解决了生产纯棉布的技术问题。但是水力纺纱机体积很大,必须搭建高大的厂房,又必须建在河流旁边,并由大量工人集中操作。于是,1771年,理查德·阿克莱特建立起有300名工人的工厂;十年后,工人增加到600名。就这样,纺织业逐渐从手工业作坊过渡到工厂大工业。
童工出身的塞缪尔·克隆普顿于1779年发明了走锭精纺机,它结合了“珍妮机”和水力纺纱机的特色,又称“骡机”。这种机器纺出的棉纱柔软、精细又结实,很快得到广泛应用。
英国纺纱业的大发展,使织布业反倒显得落后了。1785年,牧师卡特赖特发明水力织布机,使织布工效提高了近40倍。
纺纱机、织布机由水力驱动,工厂必须建造在河边,受河流水量的季节差影响,造成生产不稳定,这就促使人们研制新的动力驱动机械。1785年,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开始用做纺织机械的动力,并很快推广开来,引起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高潮,人类从此进入了机器和蒸汽时代。到10年,英国整个棉纺工业已基本完成了从手工业到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机器大工业的转变。
蒸汽机作为动力,从纺织业开始,逐渐被广泛应用于采矿、冶金、磨面、制造和交通运输等各行各业。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逊发明火车。进入19世纪的40年代,英国的主要产业均已采用机器,完成了工业近代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的资本主义国家。
就这样,从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的工业革命,是先从英国的纺织业开始的。继而,工业革命的先进技术又被美、法、德、俄等欧美国家广泛吸收和采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促进了商业和运输业的发展,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